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浙江省临安市青山、安吉县船坝、新昌县巧英和新昌县大市聚等4个地点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叶及林地土壤,运用微波消解及Walkley-Black方法,研究不同岩性土壤上发育的同一竹龄毛竹竹叶和同一岩性土壤上发育的不同竹龄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和分布规律,为毛竹林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①毛竹竹叶中植硅体质量分数为50.8~99.1 g·kg-1,基本上是由上部到下部递减,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②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通量变化范围为154.9~605.9 kg·hm-2·a-1,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③若按目前全国毛竹林面积3.3×106hm2,植硅体产生通量209.5~420.2 kg·hm-2·a-1以及植硅体中碳含量(3±1)%计算,那么中国毛竹林通过叶植硅体约可以固定二氧化碳(76.1~152.5)×106kg·a-1。  相似文献   

2.
不同马尾松种源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在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存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植硅体碳封存潜力较强的马尾松种源。  方法  在浙江淳安姥山林场采集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样品,20个种源分别来自于全国11个省区的20个产地。以各样品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树干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来分析不同马尾松种源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差异。  结果  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的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变动于467.6~489.6、0.305~0.845、126.8~210.2、0.049~0.128 g·kg?1;马尾松标准株树干生物量和植硅体碳储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76.48~295.39 kg·株?1和4.83~31.58 g·株?1;种源聚类分析可以将20个马尾松种源划分为4类,以湖北通山84、广西恭城111、江西吉安63和广西岑溪115植硅体碳封存能力较强的种源为1类;以河南桐柏21、湖南安化72、广东信宜105为代表的7个马尾松种源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次之;以浙江淳安56、贵州都匀123、福建永定95为代表的8个马尾松种源为第3类;浙江庆元54为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差的一类。  结论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干的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和植硅体碳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广西岑溪115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强,因此在马尾松生态系统中,可通过推广广西岑溪115来提高植硅体碳封存量。图3表2参3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北亚热带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土壤植硅体碳(PhytOC)质量分数及剖面分布规律,探讨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的差异。  方法  以江苏省句容市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0~10、10~20、20~40、40~60 cm分层取土壤样品,测定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并估算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  结果  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为45.7~153.3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各分层之间有效硅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和植硅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中龄林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林龄之间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植硅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而各土层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植硅体碳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比值(PhytOC/TOC)为0.36%~1.49%,大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层之间PhytOC/TOC差异不显著,但各林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植硅体与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植硅体碳与有效硅质量分数之间无相关性;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为1.15~1.47 t·hm?2,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土壤的植硅体碳储量占有机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0.80%~1.50%、0.73%~1.10%、0.36%~0.67%,占比较小。  结论  受土壤理化性质、淋溶作用等的影响,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在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植硅体碳储量占有机碳储量的比例较小,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植硅体碳较其他形式的碳更加稳定。从时间尺度上来讲,植硅体碳汇是森林长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图3表4参41  相似文献   

4.
竹子可分为散生竹、丛生竹、混生竹三大类。苦竹在竹类中属于混生竹,集约经营好的苦竹林没有“大小年”之分。其主要栽培措施如下:一、土质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土地。二、造林时间一般在当年的9~12月到次年的2~3月均可,开了花的竹子  相似文献   

5.
绿竹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积累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硅体封存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已被证明在生物地球化学碳硅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的分布与积累特征,于2014年12月在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利用标准地调查方法,采集了不同年龄(1~3年生)、不同器官(叶、枝、秆)、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地上部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大小表现均表现为凋落物>叶>枝>秆,其中植硅体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8,3.16,0.28,0.04 gkg-1,植硅体碳总积累量为22.64 kghm-2,大小顺序为叶(13.22 kghm-2)>凋落物(5.74 kghm-2)>枝(2.71 kghm-2)>秆(0.96 kghm-2);林地土壤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0~100 cm土壤中植硅体碳储量为1 302.60 kghm-2。绿竹植株体内植硅体质量分数与硅、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土壤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也具有极显著(P<0.01)相关性。图4表3参33  相似文献   

6.
选取上海崇明岛生态农业园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银杏(Ginkgo biloba)林和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林3个人工林样地,测定不同林分类型的乔木层碳储量、土壤碳储量以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植株平均含碳率分别为香樟0.467 6,银杏0.470 8,大叶女贞0.463 5.不同器官之间: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不同林地乔木层碳储量为:香樟(52.63 t·hm-2)>大叶女贞(50.29 t·hm-2)>银杏(44.02 t·hm-2),均低于我国森林碳储量平均水平(73.68 t·hm-2).不同林地乔木层年均固碳量为:银杏(8.80t·hm-2·a-1)>大叶女贞(8.38t·hm-2·a-1)>香樟(7.52 t·hm-2·a-1).土壤碳储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林地土壤碳储量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64.44%~65.98%,表明土壤固碳在生态系统固碳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形成对外源氮和硅的响应,开展外源氮和硅添加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植硅体碳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期为竹林碳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氮[尿素:0(N0)、250(N1)、500(N2)mg·kg-1]和硅[硅酸钠:0(Si0)、75(Si1)、150(Si2) mg·kg-1]二因素三水平正交栽培试验,采集毛竹叶、枝、秆、篼和凋落物样品,分析不同处理不同器官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结果】随着硅添加量的增加毛竹不同器官及凋落物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叶、枝、秆、篼及凋落物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为3.15~4.68、2.10~3.47、0.30~1.18、1.09~2.15和3.21~4.63 g·kg-1,均表现为N2Si2处理植硅体碳质量分数最高,N0Si...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选取18种植物,运用微波消解和Walkley-Black消解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及其产生通量变化特征,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18种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差异(P<0.05),其中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7.69%),狗尾草Setaria viridis(7.56%),三数马唐Digitaria ternata(6.88%)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6.60%)等植硅体质量分数较高,槐叶萍Salvinia natans(1.28%),美人蕉Canna indica(1.01%)和凤眼莲Halerpestes cymbalaria(1.11%)植硅体质量分数较低。②湿地植物植硅体与其二氧化硅质量分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选择一种高植硅体质量分数和高生产力的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栽植,对提高地上植物植硅体的产生通量有重要的作用。③在西溪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地上植物植硅体产生通量为4.48 ~ 129.92 gm-2a-1,植硅体封闭碳的产生通量为0.16 ~1.03 gm-2 a-1,植硅体封闭碳的总产生速率为8.29 ta-1。图1表1参35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显著地大于次生林、荔子林、竹林、桉树与相思纯林等;常绿阔叶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分别达到112.3t·hm-2、14.8kg·m-2,较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分别高出18.5t·hm-2、3.4kg·m-2,较竹林、荔子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储量高出22.4~27.8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出1.9~3.1kg·m-2,较桉树、相思纯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高49.1~50.9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5.0~5.3kg·m-2;而桉纯林及针阔幼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小于对照的荒草裸地,这一结果凸显出地带性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具有较高碳储存功能。土壤表层碱解N化学含量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间适宜房屋堆积回归模型的关系,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间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1年生杞柳扦插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施加氮肥(0、100、200 kg·hm-2·a-1)与硫肥(0、100、200 kg·hm-2·a-1)进行正交试验.生长180 d后,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杞柳生物量、重金属吸收量、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加氮肥、硫肥显著促进杞柳生长及对铅(Pb)、镉(Cd)的吸收,其中同时施加N(100 kg·hm-2·a-1)、S(200 kg·hm-2·a-1)处理的生物量、重金属吸收量最高.同时施加氮肥、硫肥显著增加Pb、Cd根部生物富集系数,但是显著降低Pb、Cd枝、叶转运系数.施加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H值,同时施加氮肥、硫肥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硝态氮、有效硫质量分数.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杞柳Pb、Cd吸收总量主要受生物量及根系Pb、Cd质量分数的影响,根系重金属质量分数又受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因此,合理施加氮肥、硫肥能促进杞柳生长,改变土壤化学性质,提高重金属生物利用度,提高杞柳对重金属的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养分的影响,在室外分别设置了N0(0 kg·hm-2·a-1)、N1 (50 kg·hm-2·a-1)、N2(100 kg·hm2·a-1)和N3(150 kg·hm-2·a-1)4个处理的浓度,进行1 a的氮沉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1、N2和N3处理在试验后期均使30、50年生林木叶片中碳、氮、磷含量较试验前期有所增加,40年生林木叶片碳、氮含量增长明显,而磷含量在N2、N3处理较试验前期有所下降.30、50年生林木叶片氮磷比值主要在14-16之间,说明30、50年生林木同时受到氮、磷的限制,而40年生林木叶片氮磷比值均大于16,说明40年生林木主要受到磷的限制,但不同林龄叶片碳氮比值在试验后期均低于试验前期,下降明显.因此,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叶片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南沿海沙地2种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东南滨海沙地8年生卷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质量分数、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5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排序均为NCaKMgP;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282.79kg·hm-2和1 160.25kg·hm-2;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卷荚相思林为枝干皮叶根,木麻黄林为叶枝干皮根;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卷荚相思林为NKCaMgP,木麻黄林为NCaKMgP;养分年存留量分别为35.35、140.61kg·hm-2·a-1,年吸收量为97.01kg·hm-2·a-1和312.65kg·hm-2·a-1,总归还量为61.66kg·hm-2·a-1和172.04kg·hm-2·a-1。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64和0.54,利用系数分别为0.34和0.27,周转期分别为4.59a和6.74a;各营养元素利用系数和循环速率均为MgCaNPK,周转期则相反。卷荚相思林5种营养元素利用系数、循环速率均高于木麻黄林,而周转期均低于木麻黄林,有利于林地养分维持。P可能是限制卷荚相思生长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因此应采取施P肥等措施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植被的主要组成和结构将药乡林场森林划分为松林、栎林、刺槐林、混交林、板栗林和草地共六种植被类型。通过分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并结合生物量法测算了药乡林场的森林碳储量。结果表明:药乡林场总碳储量为2.4359×108 kg,不同空间层次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层(1.6743×108 kg)、乔木层(7.5902×107 kg)、枯落物层(1.2963×105 kg)、草本层(7.8540×104 kg)、灌木层(4.5670×104 kg);其中,森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68.74%)和乔木层(31.16%),二者几乎占据了总碳储量的99.90%。不同植被类型碳密度依次表现为:刺槐(2.6325×105 kg·hm-2)栎林(2.4780×105 kg·hm-2)·混交林(2.4282×105 kg·hm-2)·松林(1.9240×105 kg·hm-2)·板栗(7.3900×104 kg·hm-2)·草地(3.8490×104 kg·hm-2)。另外,药乡林场森林的总碳密度为2.1687×105 kg·hm-2,接近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2.5883×105 kg·hm-2)。  相似文献   

14.
原始阔叶红松林碳素储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森林生态学典型样地法设立标准地并获取野外数据,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湿烧法测定了植物、土壤中的碳。对阔叶红松林两个类型碳素密度及储量的比较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为0.3316~0.5032g·g-1;枫桦红松林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为456.03t·hm-2,其中生物碳储量为55.13t·hm-2,土壤碳储量为400.89t·hm-2;椴树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为321.80t·hm-2,其中生物碳储量为101.77t·hm-2,土壤碳储量为220.03t·hm-2;阔叶红松林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3.61t·hm-2·a-1。  相似文献   

15.
竹子 ,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桂竹、斑竹、甜笋竹 ;混生型的若竹、苦竹 ;丛生型的青皮竹、水竹、撑篙竹、硬头黄等 ,在生长到某个年龄时都有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开花季节在 4~ 5月至 9~ 1 0月。究其原因 :一是生理性成熟年龄的衰老 ;二是恶劣的生长条件及人们长期采取掠夺式经营等因素所致。竹临近开花时往往出现如下反常现象 :叶色变黄、硬化变脆、逐渐枯黄脱落或换生一种短小变形的新叶 ,竹林、竹丛很少出笋或完全不出笋。进入盛花期后 ,竹枝先端老叶脱落处形成花芽并抽长出花序 ,陆续开花。竹子开花多式多样 ,…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二代林碳贮量和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36.24、147.59和161.83 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层(0~60 cm)>植被层>凋落物层.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乔木层碳积累量明显增加,由8年生的17.09 t·hm-2增加到14年生的37.29 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贮量的12.54%和23.04%.碳贮量在林木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自生物量成正比,其中树干碳贮量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05%以上,并随林木生长而明显增加.3种杉木林林地土壤层(0~60 cm)碳贮量分别为117.60、119.26和122.06 t·hm-2,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75.42%以上,其中表层土壤(0~20 cm)分别占土壤总碳贮量的56.45%、54.29%和57.37%.3种林分的年净生产力分别为5.49、6.18和7.62 t·hm-2·a-1,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2.62、3.04和3.74 t·hm-2·a-1.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00,(10)
竹子,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桂竹、斑竹、甜笋竹、黄甜竹,或是混生型的苦竹、若竹,以及丛生型的青皮竹、水竹、撑篙竹、硬头黄等,在生长到某个年龄时都可能出现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开花的时间在4月到10月间。开花的原因:一是竹子的生理性成熟和年龄的衰老;二是恶劣的生长条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条件下雷竹林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径流场和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微生物肥和不施肥)条件下雷竹林径流和渗漏水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水溶性有机氮(WSON)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雷竹林地表径流(土壤渗滤)水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WSOC、WSON的流失以渗滤迁移为主,分别占流失总量的97%和94%左右。不同施肥雷竹林WSOC流失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常规施肥(66.66 kg·hm-2)微生物肥(63.66 kg·hm-2)减量施肥(61.06 kg·hm-2)不施肥(56.58 kg·hm-2),WSON的流失量则表现为常规施肥(37.48 kg·hm-2)减量施肥(24.40 kg·hm-2)微生物肥(21.41 kg·hm-2)不施肥(17.38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微生物肥和氮肥减量40%的雷竹林地WSOC、WSON流失量分别减少4.5%、8.4%和42.9%、34.9%;不同施肥雷竹林地表径流、土壤渗滤中WSON流失量分别占总氮流失量的49.2%~52.7%和26.6%~35.9%。  相似文献   

19.
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东台沿海地区杨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样地,试验设置5个氮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0 kg·hm-2·a-1)、低氮(50 kg·hm-2·a-1)、中氮(100 kg·hm-2·a-1)、高氮(150 kg·hm-2·a-1)和超高氮(300 kg·hm-2·a-1)。于2012年5月开始在生长季(5—10月)每月进行施氮处理,2013年8月和10月运用磷脂脂肪酸法分别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近2 a后,两个月份中的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均显著下降,细菌、真菌中磷脂脂肪酸的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真菌与细菌中磷脂脂肪酸的量之比没有显著变化。磷脂脂肪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显示,除低氮处理样地外,其他水平施氮样地均使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变化,且超高氮处理样地变化格局具有季节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竹子,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桂竹、斑竹、甜笋竹、黄甜竹,混生型的若竹、苦竹,丛生型的青皮竹、水竹、撑篙竹、硬头黄等等,在生长到一定年龄时都会有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开花季节在4~5月和9~10月。究其原因:一是竹子的生理成熟和年龄的衰老;二是恶劣的生长条件及人们的掠夺式经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