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 蛴螬是农作物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它为害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多种农作物的地下根、茎,造成幼苗枯死。其成虫还可为害农作物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使作物造成大幅度减产。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尤为严重。它咬食花生果,使花生形成空壳。据浚县植保植检站2001年调查,花生田每亩有蛴螬15200余头,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22.7头,一股每穴花生有虫1.7头,严重地块有蛴螬2头以上。该年度因蛴螬为害,花生空壳率达5%~15%,一般减产  相似文献   

2.
安阳市花生田蛴螬成灾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蛴螬在我市发生为害回升较快,对花生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已成为灾害性害虫。2002年,在滑县等地局部暴发成灾,全市发生为害面积67.5万亩,花生减产7800万kg。笔者就我市夏花生田蛴螬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1原因分析1.1种植结构调整为蛴螬提供了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花生田蛴螬等害虫的发生及为害特点,在治理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成虫为基础,以化学防治幼虫为关键的原则,多种措施并举,进行综合治理,适时进行药物防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轻花生田蛴螬等的为害。  相似文献   

4.
许昌市蛴螬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危害特点蛴螬主要为害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蔬菜、果树等,受害最重的是花生、大豆、小麦。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昌市该虫发生明显回升,至2001年已呈暴发态势。近几年连续出现因蛴螬为害造成部分地块花生、大豆9月初即提前干枯死亡的后果。据调查,严重地块蛀果率高达50%以上,甚至一棵花生下面蛴螬可达15头,损失极为严重。该虫成虫4~7月份陆续出土,取食蔬菜、甘薯、大豆、花生及杨树、柳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木及花卉叶片。幼虫每年有三个为害高峰:3~4月份随气温回升,为害小麦及春播作物;7~8月份为害大豆、花生;10~11月…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花生地下害虫以蛴螬为主,是花生产区为害最严重的害虫,对花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为控制该虫为害,高毒农药应用剧增,花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环境逐步恶化,农产品安全遭受极大危害,农业病虫害防治亟需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本文通过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花生田蛴螬应用试验,证明防治效果可达75.8%,增产率达到18.15%,投入收益比达到1∶120,防治效果很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值得广大花生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花生田蛴螬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生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占全国花生面积的1/5,位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各地花生田蛴螬为害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严重地块减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9.
小麦地下害虫种群变化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其为害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一般缺苗率10%左右,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收或毁种。镇平县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因甲基异柳磷的大力推厂,使小麦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得到了有效控制,虫口基数下降,蛴螬与金针虫比例接近1:1或少于金针虫,小麦受害程度明显减轻。经多年调查研究,找出其种群变化原因,以正确指导防治。一、种群变化原因(一)花生面积的逐年扩大。蛴螬成虫金龟子有喜食花生叶的习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镇平县花生种植面积在0.13-0.33万  相似文献   

10.
徐英 《河南农业》2015,(3):39-40
<正>花生是新乡市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7.5万hm2,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多年来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造成花生产量下降,农民为防治蛴螬而盲目过量滥用化学农药,又极大地影响了花生的品质,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到人们的健康。为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的危害,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2012—2014年笔者通过深入田间调查、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走访民间花生种植专家,明确了新乡市花生田蛴螬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花生田蛴螬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蛴螬的为害特性、年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重点论述了近6年来国内在花生田蛴螬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蛴螬的为害特性、年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重点论述了近6年来国内在花生田蛴螬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蛴螬是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对花生棵为害严重的害虫,又名土蚕,成虫为金龟子,其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发生规律复杂。幼虫严重为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若不及时防治,可使花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一、发生原因一是花生连作重茬,上茬花生田的蛴螬防治不彻底,下茬虫卵基数大,导致蛴螬大面积发生。二是连年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剂进行防治,使蛴螬的抗药性倍增,降低了药剂防效。三是防治蛴螬幼虫的时间不在最佳防治时期,往往提前防治,蛴螬幼虫还不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大豆花生金龟子综合防治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是惠安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1.4万hm2.金龟子对花生的危害较重,严重威胁花生生产.一般损失20%~30%,重者40%~50%,甚至绝收.金龟子的成虫为害花生、大豆的叶片、嫩芽,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幼虫(统称蛴螬)为害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造成缺苗断垄.为害花生的嫩果,不仅引起减产,且造成伤口易引起病菌侵入.通过调查明确了我县金龟子种类及其优势种,根据黄成裕等人的研究结果,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提出了"捕、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阳市花生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但蛴螬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的虫害。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作物布局的调整,栽培技术的变化,复种指数的提高,大面积秸杆还田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农民防治时间的滞后等原因,花生田蛴螬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60%~7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制约花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甚至成为部分地区农民种植花生最忧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花生田蛴螬的成灾原因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93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面积的1/5,位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由于地下害虫蛴螬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造成大面积减产,部分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同时花生的品质也明显下降,秕仁、空壳大量增加。为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的危害,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对近3年来河南省花生田蛴螬的成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防治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 400万亩以上,占全国花生面积的1/5,位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各地花生田蛴螬危害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严重地块减产40%以上。我们针对河南省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种类和危害特点,分析了种植结构调整及栽培制度的改革、环境条件的变化、农药的更新换代使土壤处理面积下降、秸秆还田和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等影响是其暴发的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在田间地头种植蓖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由于许昌市花生蛴螬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品质及农民种植积极性,因此通过系统调查,明确发生主要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分析了重发原因,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刘向阳 《河南农业》2021,(10):41-41
花生是开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近年,由于自然生态条件改变、种植结构调整和防治不力等,花生田蛴螬发生数量逐年增加,对花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受害花生田减产10%~20%,受害严重者减产50%~80%,甚至颗粒无收。蛴螬不仅造成花生产量的明显下降,而且严重损害花生果仁的品质,严重制约花生生产和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正>地下害虫有的长期生活在土壤中,它为害作物的地下部位及近地面部分。如蛴螬、金针虫。有的有一固定时间生活在地下,在地下为害,另一固定时间可到地上生活为害,如地老虎,还有一种随时可到地上、地下为害,如蝼蛄。地下害虫可造成农作物缺苗、垄断,对农作物造成损失。据统计,在安庆市经济损失可达30~40%,严重时可达80%。地下害虫为害时间主要是春、秋季,因为此时农活忙,防治不及时;它主要在作物的播种期及苗期为害,此时作物无耐害性及补偿性;它主要为害作物的根部及近地面嫩茎;虫量大,虫口密度高,且早期为害隐蔽,不易察觉,故作物受害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