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卯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草蛉黑卵蜂(Telenomus acrobates)是寄生草蛉卵的一种重要寄生蜂。 在正常情况下,草蛉的卵由黄绿色渐变为灰褐色,孵化后的卵壳呈白色;未受精的草蛉卵始终保持鲜绿色;被草蛉黑卵蜂寄生的卵,由黄绿色变为褐色,最后呈黑色,蜂子羽化后的卵壳亦呈黑色。  相似文献   

3.
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与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均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检验两种卵寄生蜂混合释放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本试验于田间同时释放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统计分析了两种卵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能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短管赤眼蜂对释放的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52.94%,卵粒寄生率为3.28%;对田间自然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53.33%,卵粒寄生率为5.80%。夜蛾黑卵蜂对释放的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88.23%,卵粒寄生率为9.96%;对田间自然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100.00%,卵粒寄生率为50.33%。在未进行放蜂处理的对照田中,未出现短管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的卵块寄生率为23.57%,卵粒寄生率为7.67%。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夜蛾黑卵蜂在田间竞争中处于优势。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卵寄生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东烟区烟青虫和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山东烟区 ,烟蚜主要发生于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烟青虫种群数量在 6月中旬至下旬较高。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虫蝽、隐翅虫和蜘蛛 ,但是发生数量低、数量高峰明显滞后于害虫数量高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中华卵索线虫。烟蚜茧蜂和烟蚜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5月底到 6月中旬益害比大于或接近 1 ;齿唇姬蜂对烟青虫 1~ 3龄幼虫的寄生率 6月份为 74 0 % ,7月份为 4 9 8% ;中华卵索线虫仅发生于 7月中旬 ,对 3龄以上烟青虫幼虫的寄生率为 35 2 %。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比结果表明,随着“蜂-卵”比值增加,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逐渐下降,从14.33粒/蜂降至0.73粒/蜂,而棉铃虫卵被寄生率逐渐上升,从17.92%上升至73.33%。综合两者的关系,发现在“蜂-卵”比为1∶20时,两者出现了交汇,此时,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约7.50粒/蜂,棉铃虫卵被寄生率约为37%。基于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应综合“蜂-卵”比、田间棉铃虫种群密度及落卵量等指标来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数量,以达到棉铃虫田间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夜蛾黑卵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7月,我们在贵州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块内发现1种卵寄生蜂,经分子鉴定确认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为验证该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效能,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卵为主要研究材料,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统计了夜蛾黑卵蜂对这两种寄主卵的卵粒寄生率、单卵出蜂数、雄性比和个体大小等指标。结果显示,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卵粒寄生率均可达到95%以上。与斜纹夜蛾卵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较大,但单卵出蜂数相对较低。结果说明夜蛾黑卵蜂是草地贪夜蛾潜在的高效生防作用物,斜纹夜蛾卵可以作为替代寄主用于繁育夜蛾黑卵蜂。本研究将为我国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多种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本研究观测了夜蛾黑卵蜂对5种供试寄主卵(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寄生及子代发育情况,比较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夜蛾黑卵蜂在寄生率、羽化率、雌性比和体型大小等生物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的卵粒寄生率最高,为94.48%;其次是草地贪夜蛾(92.11%);对烟青虫和棉铃虫的卵粒寄生率相对较低,为34.08%和50.75%。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雌蜂的后足胫节长度166.48 μm,比斜纹夜蛾卵繁育的159.22 μm大,但其羽化率较低,仅为68.06%,显著低于斜纹夜蛾的92.40%,斜纹夜蛾的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寄主。研究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卵是规模化繁育夜蛾黑卵蜂的理想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8.
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重要专性寄生蜂。本研究通过人工释放夜蛾黑卵蜂,利用释放回捕法于田间初步评价了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夜蛾黑卵蜂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寄生率达到100%,卵粒寄生率为84.39%,田间校正寄生率达83.54%。尽管试验全过程伴随有连续阴雨天气,但降雨对夜蛾黑卵蜂的田间防效未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是我国首例于田间应用夜蛾黑卵蜂防控草地贪夜蛾卵的报道,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粘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在山西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川地区,沿汾河等河流的两岸低洼下湿谷田,一般海拔在800~900米左右,高山及丘陵地不易发现。在粘虫第一代发生期,田间未发现该蜂。第二代卵期,自然寄生率一般为4.8~5.5%,高的可达8%。 该蜂可以在麦蛾、棉铃虫、棉大卷叶螟、柳毒蛾等卵内寄生。按蜂卵比1:1~1:3接蜂,寄生率分别为45.5、24、18.5和45.3%;但用柞蚕及蓖麻蚕卵等大卵繁蜂时则不易成功。在寄主卵上涂粘虫卵液与蜜糖液后接蜂,寄生率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大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r)在湖北省以预蛹越冬,全年可完成4—5个世代。雌虫1次交尾可终生产受精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在800粒左右,最多可达1234粒。幼虫可捕食粮、棉多种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嗜食多种蚜虫。成虫有趋光性。温度对卵孵化率、幼虫和蛹的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有较大影响,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卵在3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各虫态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为8.17℃和63.21日度;一龄幼虫为12.99℃和37.80日度;二龄幼虫为10.83℃和39.17日度;三龄幼虫为9.35℃和60.23日度;蛹期为9.23℃和215.47日度。幼虫随着龄期的增长,抗寒能力加强。草蛉黑卵蜂(Telenomus aorobates)是抑制大草蛉种群数量的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辽宁等地,玉米螟赤眼蜂是玉米螟第1~3代卵寄生蜂的优势种;人工繁殖释放后,玉米螟卵被寄生率达94.09%,玉米被害株率仅为8.2%,防治效果良好。据北京和辽宁试验,玉米螟赤眼蜂不能寄生于柞蚕卵,仅可寄生于米蛾卵中。为扩大人工繁殖寄主的范围,我们试验用蓖麻蚕卵进行繁蜂,获得了成功。现简报如下。蜂种来自北京市农科院,原寄主为米蛾卵。蜂种于1979年12月27日羽化雌蜂518头,雄蜂243头,当即接种于蓖麻蚕蛾剖腹卵中,供试卵727粒,结果卵寄生率为21.45%(156粒),子代蜂发育历期15天(12月27日~1月11日),羽化率为85.25%(143粒),平均每卵出蜂16.07头,其中雌蜂占80.85%,子代蜂寿命为7天。以后用蓖麻蚕产出卵继续繁殖,经第二、三、四代,寄生率逐渐稳定和提高。现将第四代寄生情况列入表1。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灰卵(一种感病寄主卵)的适应性,本研究以柞蚕灰卵为供试寄主,健康卵为对照,探究了螟黄赤眼蜂对柞蚕灰卵的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并比较了螟黄赤眼蜂对寄主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柞蚕灰卵表现出较强的嗅觉反应。无选择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在灰卵和健康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窝蜂数和窝卵数均有显著差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窝蜂数和窝卵数分别为45.0%、36.9%、56.6头和61.4粒,而在健康卵上分别为74.0%、80.2%、102.1头和105.7粒;双向选择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在柞蚕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窝蜂数和窝卵数分别为34.0%、72.7%、61.5头和72.1粒,而在健康卵上分别为60.0%、88.6%、89.9头和91.3粒,其中寄生率和窝蜂数呈显著差异,而羽化率和窝卵数无显著差异。螟黄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发育历期长于在健康卵上的历期,灰卵中孵化的后代雌性比也高于健康卵。表明柞蚕灰卵对螟黄赤眼蜂寄主适应性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俞松青  谢凯蕾 《昆虫天敌》1991,13(4):178-178
拟啮小蜂Tetrastichodes sp.是上虞县在黑胸大蠊卵鞘内寄生的主要蜂种,自然寄生率高(64.2%),它在浙江省也有广泛分布(待发表),是有希望用于生物防治的。自1989年7月至1990年8月,我们对人工接蜂和自然寄生的黑胸大蠊卵鞘等作了室内观察。现将该蜂种越冬等生物学特性报导于下。材料和方法一、采集自然寄生卵鞘,待羽化成蜂后移入广口瓶内饲养,并用新产黑胸大蠊卵鞘接蜂,接蜂后按单个卵鞘装入青霉素瓶。根据气温状况每天或不定期(冬季)观察成蜂羽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江浙野桑蚕寄生性天敌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桑蚕是重要的桑树害虫。作者于1985—1990年在江浙主要蚕区,进行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43万余个体的寄生性天敌调查。调查中共得6种原寄生灭敌,它们是:野蚕黑卵蜂、野蚕平腹小蜂、野蚕绒茧蜂、广大腿小蜂、野蚕黑瘤姬蜂和家蚕追寄蝇。卵块寄生率0—92.22%,卵粒寄生率0—56.73%,幼虫寄生率0—77.36%,蛹寄生率0—19.57%。各寄生天敌比较,以野蚕绒茧蜂和野蚕黑卵蜂最为重要,其中后者更有应用前景。此外,并对野桑蚕寄生天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相似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粘虫黑卵蜂(Telenomus Cirphivorus Liu)属缘腹细蜂科,早在50年代中期刘崇乐教授对此蜂曾作过研究,以后对此蜂的自然寄生率陆续有报导,但除个别地方(四川雅安)报导寄生率达70%外,其余报导自然寄生率都很低,前几年我们在粘虫天敌资源调查中、连续发现此蜂在毕节对三代粘虫卵粒寄生率均高,各年都在50%上下、控制力很大,可惜对大发生的二代粘虫寄生率不高,仅6~9%,为了探索此蜂的保护利用,我们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繁殖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6.
人工释放普通草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年利用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新疆哈密地区棉田的棉蚜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棉田释放密度为30、40、50和60粒/株的普通草蛉卵5~13d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棉田的棉蚜数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校正防效不断升高。其中释放卵50和60粒/株10~13d后,校正防效可达69.88%~78.73%,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效果,为新疆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18.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夜蛾科害虫的重要卵期寄生性天敌,可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生物防治。为了提高夜蛾黑卵蜂规模化繁育的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利用斜纹夜蛾S. litura繁育夜蛾黑卵蜂时寄主卵龄、寄主产卵时间和蜂卵比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卵龄对夜蛾黑卵蜂羽化率有显著影响,卵龄为1日龄时羽化率高达90.81%,显著高于2日龄和3日龄的斜纹夜蛾卵;夜蛾黑卵蜂对产卵时间在1~7 d内的斜纹夜蛾卵具有较高的寄生效率,寄生率均在97.5%以上,羽化率均在82%以上,显著高于7 d后产的卵;当蜂卵比为1:30和1:50时,寄生率和羽化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9%和80%以上,均显著高于1:70和1:100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选用斜纹夜蛾成虫羽化后前7 d产的1日龄卵,蜂卵比为1:50繁育夜蛾黑卵蜂生产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寄主上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幼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在室内条件下评估了大草蛉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并研究了大草蛉3龄幼虫对棉花、烟草和辣椒上烟粉虱卵的搜寻效应和控害潜能。结果显示,在3种寄主植物上大草蛉3龄幼虫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烟草、棉花、辣椒上的捕食量分别为7.6~28.4、5.4~23.2、6.0~18.8粒;3种寄主植物上的大草蛉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 II、III功能反应模型;在烟草上大草蛉的瞬间攻击率最大,为0.470,处理时间最短,为0.021;在3种寄主植物上大草蛉3龄幼虫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当猎物密度相同时,在烟草上的搜寻效应高于棉花和辣椒。研究表明,不同寄主植物能够影响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的瞬间攻击率及其搜寻效应。  相似文献   

20.
昆虫人工卵制卵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昆虫人工卵制卵机,设计原理与同类其它制卵机不同。用本机制卵,成卵率平均为86%,卵粒外径约564微米,卵壳厚度约17微米。每小时可制人工卵2公斤。用切片石蜡为卵外壳、蛋白质水解物等为内含物制成的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和大草蛉,成茧率可达97%,与用米蛾卵饲养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