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竹炭竹醋液产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竹炭、竹醋液是竹材加工新产品。浙江省的衢江区、遂昌县是中国竹炭之乡。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自1995年开始烧制竹炭和精炼竹醋液。"竹炭生产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于2000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由衢江区林业局和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目前,竹炭、竹醋液生产已遍及浙江、福建、湖南、江西等省。本文主要从民心炭业公司的成长历程和衢江区竹炭产业建设情况,展望未来中国竹炭、竹醋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环保生产的日趋重视,以及定制家居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刨花板产业发展长期向好,进入刨花板产业发展的"新时代"。经历了2016和2017年刨花板产业的迅猛投资,新增刨花板产能将在2018年得到释放,因此,刨花板产业发展既充满机遇,又将面临一定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战略主导产业,是中国"药食同源"功能型特色优势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国药瑰宝"。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中宁枸杞"知名品牌已成为助推枸杞产业崛起的首要任务。新时代,中宁枸杞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具备了新的优势和潜力。一、新时代,中宁枸杞产业整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一)稀缺资源优势发挥不够。据《中国药材市场网》、《宁夏林业厅网》等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枸杞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兴安岭森林碳汇的现状、碳汇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竹产业这个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绿色产业迎来了新机遇。文章阐述了湖南省桃江县竹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桃江县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竹产业的内在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外在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方式、融资渠道、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桃江县竹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VT0后,传统的中药产业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式下,贵州中药产业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优势上,应该使资源开发获得市场优势和技术上的优势,把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根据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油茶林具有中国地理坐标(中国特产、分布广泛)、多功能性和综合性的战略发展意义,新时代赋予了油茶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从发展规划、经营模式、科技攻关和油茶林产业新业态建设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竹炭产业是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以农业工业化的新理念,在传统竹产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兴产业。目前,该区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竹炭加工特色专业园区,竹炭及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2.26亿元,联结竹林基地30多万亩,初步形成公司 基地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于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竹炭产业已成为区域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之一,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变次为好、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广大山区农民开辟了增收新途径,加速了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步伐。通过对发展轨迹的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要做大做强竹…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业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也存在大而不强、资源基础不牢、产业聚集度低等问题,发展形势面临深刻变化。论述了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四大战略机遇;分析了林业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资源支撑能力较弱、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含量低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优质森林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林业机械节能技术和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泌阳县核桃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通过调查核桃产业现状,对其进行SWOT分析,深入剖析了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竹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竹制品生产既有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底蕴深厚、竹制品加工历史悠久、竹制品类型多样,发展竹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但竹产业发展也受到国内外市场形势、产品环保标准、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销售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基于竹制品生产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竹藤品牌集群的组建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阶段面对全球竹藤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竹藤产业的发展只有推动建立竹藤集群品牌,促成企业抱团,才能够通过统一协调、整体规划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企业效益。成立中国竹藤品牌集群,聚汇竹藤产业优势力量,促进竹藤产业动能转换,为竹藤产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可使传统竹藤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及中国竹产业专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应用范围广,力学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专利技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和分析我国以及全球的竹产业专利发展情况可以及时了解竹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动向,指导我国竹产业发展。作为竹资源大国,近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迅速,年产值达2 000多亿元,竹产业专利申请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文章对全球及我国的竹产业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并从专利申请态势、区域分布、技术研究热点和重要申请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竹产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重组竹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重组竹是竹材应用领域创新开发的一种全新复合材料,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和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重组竹的出现拓宽了竹材的应用范围,有力促进了竹材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重组竹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地区发展不均衡,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生产规范等方面亟需攻关与建立。文章概述了重组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重组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重组竹产业的发展为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品牌被认为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中国竹藤产业总产值逐年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竹藤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整体与企业个体2条路径探讨了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现状,通过文献计量法提炼出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整体与个体特征:在整体路径上,林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竹藤品牌建设的萌芽,多产业融合推动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发展,多主体共建区域品牌助力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完善;在个体路径上,国际竹藤组织等机构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竹加工产业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合作社模式整合了更多的竹藤资源。基于这些特征归纳出竹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竹藤产业整体的品牌建设具有产业发展不均、品牌制度不全和品牌文化匮乏等问题,企业个体的品牌建设中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品牌理念模糊和品牌培训欠缺等现象。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完善品牌标准制度体系、打造地域特色化品牌和推动品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我国木工机械业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现状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针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强行业管理、加速高科技产品技术开发,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行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竹化学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竹炭和竹醋、竹叶提取物、竹汁饮料、竹筒酒/鲜竹酒、竹茹和竹沥、竹浆造纸等中国竹资源化学利用主要方式和产业现状,从全产业链发展和全竹利用的视角,提出了全竹化学利用的概念和4种主要模式,包括竹酒沥炭醋联产模式、竹汁沥炭醋联产模式、竹茹沥炭醋联产模式以及机械竹浆液综合利用模式,以期为拓展竹资源利用途径和竹资源化学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中国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竹产业产值作为代表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以竹资源面积、从业人数、企业数量、大中型企业数量和路网密度作为影响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竹资源面积、大中型竹企业数量和路网密度为影响竹产业产值排名前3位的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快中国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我国造林质量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森林的质量关系到生产力高低,关系到森林的防护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质量是效益的前提,质量是效益的保证。造林质量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造林事业,现有人工林面积4666.69万hm2,为世界人工林第一大国。但质量普遍低下的问题非常突出:良种化程度低;造林密度不合理,普遍偏密;树种组成单一,纯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等。建议以合理规划、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政策为保障,以市场经济为机制,使我国人工林的质量能有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