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调整景东县的产业结构,提高甜龙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东彝族自治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4年10月开始对2001年新造竹林进行了甜龙竹反季节发笋栽培试验,根据甜龙竹笋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人为控制水肥、温度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发笋日期提前了3~4个月,即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发笋。 相似文献
2.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 7.6 % ,笋重占 1 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72 .1 % ,笋重占 78.1 %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1 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 ,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 ,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 5 .1 3cm。 相似文献
3.
4.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7.6 % ,笋重占 1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72 .1% ,笋重占 78.1%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5 .13cm。 相似文献
5.
6.
根据桂竹栽培实验,对桂竹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摸清了该竹种生长发育规律,模拟出其出笋及笋-幼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为桂竹的丰产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季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四季竹发笋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6月发笋数最多,9月次之。6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35.56%,笋重量占总重的39.14%;9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20.78%,笋重量占总重的17.83%。四季竹幼竹高生长表现为生长初期和后期相对缓慢,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12.7 cm。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15~35 d,平均日生长量19.2 cm,最大日生长量25.4 cm。四季竹日高生长量方程式为y=-3.785 5 1.791 8 t-0.018 t2-0.000 5 t3。 相似文献
8.
茶秆竹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的鞭芽及幼竹--成竹生长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茶秆竹的鞭芽于8月上旬开始分化,鞭芽数随着鞭龄的增大而降低。当年的鞭可以分化成鞭芽和笋芽,茶秆竹立竹主要集中在壮龄和中龄鞭上,立竹的着生部位以鞭的中、后段为主。竹笋出土可分为3个时期,高生长可分为4个阶段,高生长节律呈S形,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区3种优良观赏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沙地区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这3种竹的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竹发笋期在4月初,花秆早竹和花毛竹在3月中下旬,历期均为20~25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同一竹种不同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的平均每株母株发笋数分别为1.09、1.85和1.16株;造成3种观赏竹退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初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盛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为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等,而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3种观赏竹3个不同时期萌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均较好地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过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3种观赏竹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均优于末期,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萌发笋为宜;3种观赏竹幼竹昼夜生长均呈现一定节律,且夜间增长量均高于白天增长量。 相似文献
10.
甜龙竹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10日至10月30日,我们对位于玉溪地区新平县城郊的省级甜龙竹样板基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基础的上,中,下三个坡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基地竹林生长状况)分别选择出包括相邻4丛竹子的22块样地进行调查。初步总结出,甜龙竹的发笋数量与母竹株数的结构关系,竹笋的高生长规律,枝条生长规律以及竹笋的退笋率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措施对高氏甜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四川、重庆等10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高氏甜龙竹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在云南省元江县、重庆市武隆区和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生长较好,3年生竹笋年产量分别达到30.03、27.23和26.20 t/hm2,而在云南嵩明县的生长相对较差,笋年产量仅为10.93 t/hm2;经营措施也影响着高氏甜龙竹的生长,采用全面整地,旱季时每月对竹丛进行1次浇水,浇水量为900 kg/丛,造林时施用大量有机肥,出笋高峰期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00 g/丛),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笋产量和笋品质。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三明市从华安县引种勃氏甜龙竹进行栽植,经过3年的试验观察,引种初步成功。竹种栽植当年,成活率达78%,保存率达75%;栽植第2年可郁闭成林,第3年可形成盛产高产的林分结构,且经济效益显著。在引种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勃氏甜龙竹栽植与管理技术可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子最佳表面灭菌条件,研究其萌发特性。[方法]筛选NaClO(2%、3%、4%)与HgCl_2(0.01%、0.1%)最佳消毒浓度组合;采用流水冲洗时间(6、12、18 h)、2%NaClO浸泡时间(5、10、15 min)和0.1%Hg Cl_2浸泡时间(5、10、15 min),设计正交试验实验,探讨2种竹种最佳表面灭菌处理的时间组合,并对竹种分别在滤纸、MS培养基以及经3 mg·L~(-1)GA_3浸泡后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进行了探讨。[结果]NaClO、Hg Cl_2最佳消毒浓度组合为2%NaClO+0.1%HgCl_2;2种竹种最佳表面灭菌时间组合均为:流水冲洗6 h、2%Na Cl O浸泡10min、0.1%HgCl_2浸泡15 min,经此处理后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的发芽率分别为84.4%、72.2%,污染率分别为18.7%、29.6%。不同处理种子萌发率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2种竹子种子是否经过3 mg·L~(-1)GA_3浸泡,对其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种子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滤纸上的发芽率。经相同处理黄竹的发芽率均低于云南甜龙竹。[结论]云南甜龙竹、黄竹最佳表面灭菌组合均为:流水冲洗6 h、2%NaClO浸泡10 min、0.1%HgCl_2浸泡15 min;3 mg·L~(-1)GA_3浸泡处理对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子在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MS培养基上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其在滤纸上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云南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是优异的笋材两用大型丛生竹种,但常规无性繁殖技术培育的苗木因价格高而极大地阻碍了该竹种的推广栽培。文章以云南甜龙竹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快速繁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苄氨基腺嘌呤(6-BA)3.0 mg/L+萘乙酸(NAA)0.7 mg/L,诱导率可达86.33%;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3 mg/L+6-BA 6.0 mg/L+噻苯隆(TDZ)0.001 mg/L,增殖系数可达4.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吲哚丁酸(IBA)4.0 mg/L,生根率可达71.45%。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甜龙竹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甘村的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基地,采取5种甜龙竹栽培模式:甜龙竹×核桃(ZH)、甜龙竹×西南桦(CK)、甜龙竹×杉木(ZS)、甜龙竹×古茶树(ZC)和甜龙竹×果树(ZG),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层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模式对甜龙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排序为:ZS>ZH>ZG>CK>ZC;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表层土的微生物生物量聚集的最多,能释放出较多的酶;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营造和经营甜龙竹林时,选择与杉木共同栽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其中对土壤脂肪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开展了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的生物有机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下,连续施用2年生物有机肥和实施竹林标准化培育措施,明显增加研究区毛竹的新竹、冬笋和春笋产量,有效提高竹林生产能力。有机肥施肥区(埂尾区、吴大元区)新竹产量是不施肥对照区的1.94~2.21倍,其冬笋和春笋总产量则比同期常规复合肥施肥区增加28.9%;埂尾区和吴大元区竹笋产量比施肥管理前分别增产138.2、127.9 kg/667 m2,增长率相应达43.1%、40.2%。沿水平等高线开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方式,具有改善土壤综合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风险的作用,以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最明显,碱解氮增长率达38.4%(埂尾区)、31.9%(吴大元区),速效钾增长率达35.7%(埂尾区)、24.3%(吴大元区);同时,竹林科学管理促进了竹笋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竹笋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保持良好状况。因此,加强竹林标准化丰产培育和因地制宜地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