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按总项目要求,1984年和1986年在项目区内进行了建立人工草地的试验。1984年种植的人工草地有混播、单播两种类型。混播有肇东苜蓿与羊草、阿拉钢坤苜蓿与羊草、肇东苜蓿与无芒雀麦、阿拉钢坤与无芒雀麦四个组合,单播有肇东苜蓿、由康草木樨、黑龙江草木樨、卡尔顿无芒雀麦四个牧草品种。1986年种植的人工草地,是润布勒苜蓿与卡尔顿无芒雀麦混播和分别单播。播种前进行翻耙整地,播种期在六月中下旬。播种量单播苜蓿、草木樨均为15千克/公顷;混播的卡尔顿无芒雀麦和苜  相似文献   

2.
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种植2年的单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土壤有机碳密度以隔行混播草地最大,为11.59t/hm2,其次为单播紫花苜蓿草地,二者显著高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P0.01);氧化稳定系数,隔行混播草地最大(1.28),同行混播草地次之(1.16),二者亦显著(P0.05)高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1.00)、单播无芒雀麦草地(0.85);表明混播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且隔行混播较之同行混播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时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量。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播种量为15.0 kg/hm2;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的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最佳播种量为18.8 kg/hm2(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播种量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4.
李沛  张浩  郭童天  徐恒康  韦斌  张英俊  刘楠 《草地学报》2022,30(12):3423-3432
本研究旨在探究使用燕麦(Avena sativa)作为保护草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建植人工草地时,不同保护播种方式(间行播种、交叉播种)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人工草地杂草抑制和牧草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豆禾混播草地高效生产的技术模式,为该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与无保护播种的对照相比,2种播种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混播草地杂草株高、密度及生物量,并在兼顾混播草种产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混播草种植株总密度。其中,保护行与混播行交叉播种时,植株总密度增加了53.76%,与混播行间行播种时,植株总密度增加了50.69%。2种播种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全年牧草产量,但两种播种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播种方式的可操作性,建议在呼伦贝尔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建植中,使用燕麦作为保护草种,与混播行交叉播种,能够较好的抑制杂草入侵,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燕麦和燕麦与黑麦草混播作青贮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在捷克斯洛伐克波普拉德市经营管理科学系统研究所地方试验站生产条件下,在海拔465和780来的山前条件下进行了用播种燕麦和燕麦与一年生黑麦草混播以取代播种青贮玉米可能性方面的试验。4月17日播种燕麦品种“萨图思”和一年生黑麦草品种“治特拉尔”。单播燕麦的播种量180公斤/公顷,混播条件为:燕麦12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6.
贵州南部混播草地几种建植因素最佳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雀麦、蔬花雀麦、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六种牧草,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在贵州南部地区生态条件下建立永久型优质人工混播草地最佳的草种组合、豆禾比例、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草种组合是主要因素,播种量次之,用种比例和播种方式无明显影响;贵州南部地区优质永久型人工混播草地的理想草种组合是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雀麦+白三叶(或紫花苜蓿),豆科和禾本科的  相似文献   

7.
赵小雪  崔高磊  李正华  罗富成 《草学》2023,(5):43-50+86
为探究北亚热带地区3种冷季型草坪草在不同播种比例及不同播种量下混播草坪的质量,筛选较佳的混播草种组合,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高羊茅(Festuca el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材料,设T1 (10:0:0)(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下同)、T2 (8:1:1)、T3 (6:3:1)、T4 (4:5:1) 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草坪高度、叶片宽度、密度、盖度、绿度等指标筛选出最佳混播比例,在此比例上进一步设置15、20、25、30g/m24个播种量,确定混播草坪的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T3混播比例草坪质量好,达到Ⅱ级标准;T4处理尚可,为Ⅲ级标准;T2处理质量差,为Ⅳ级标准;T1处理质量很差,仅为Ⅴ级标准。以6:3:1为最佳混播比例,播种量为30g/m2时,草坪质量好,其次为25g/m2,二者均达到Ⅱ级标准;播种量为20g/m2时,草坪质量尚可,为Ⅲ级标准;播种量15g/m2时,草坪质量差,为Ⅳ级标准。因此,...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两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栽培草地土壤碳、氮含量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单播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最大,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容重最小;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大,其次为隔行混播草地,二者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全氮含量为单播无芒雀麦草地最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0~40cm全剖面,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有机碳储量最大,为46.98t/hm2,隔行混播草地次之,为44.77t/hm2,二者显著高于同行混播草地(38.75t/hm2)及单播无芒雀麦草地(36.37t/hm2)(P<0.05)。  相似文献   

9.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不同苜蓿品种 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结果表明: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现时期晚于单播草地.种群产草量的净积累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苜蓿开花前).混播群落中3个杂花苜蓿 无芒雀麦群落的绝对生长率高于敖汉苜蓿 无芒雀麦群落.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产草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不同种群产草量快速积累期有所差异.不同草地产草量的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时期相同,均出现在苜蓿孕蕾至开花期(无芒雀麦孕穗至抽穗期).播种当年混播草地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地,以后二年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低于单播草地.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太旧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种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选用沙打旺、无芒雀麦等7种牧草设六个混播组合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探讨。通过对各草种组合的密度、生长高度、盖度、水土保持效果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由3~4个草种组成的混播草地护坡绿化效果最佳,播种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能在短期内覆盖地面,并起到较好的护坡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鸭茅、无芒雀麦、白三叶、苜蓿为材料,设置4个单播、15个混播和无牧草播种共20个处理,研究了鸭茅与伴生草种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试验表明:鸭茅和苜蓿混播时的牧草产量最高,为7 503~14 676 kg/hm~2,并且杂草累积量最低,为26~94 kg/hm~2。处理"30%鸭茅+70%苜蓿"的干物质最大(14 676 kg/hm~2)。与单播相比,混播可增加鸭茅的粗蛋白和纤维含量,处理"90%鸭茅+10%苜蓿"的鸭茅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44%;同时,混播组合中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也高于单播。相反,与单播相比,混播降低了鸭茅的粗灰分含量,而单播时的含量最高,为16.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两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栽培草地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高,其次为隔行混播草地,二者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间差异极显著 (P<0.01);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以隔行混播草地最大(1.27),同行混播草地次之(1.16),二者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0.99),单播无芒雀麦草地(0.94)间差异极显著 (P<0.01),说明混播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有机碳化学结合方式上均以铁铝键结合为主,各处理不同层次铁铝键结合有机碳均极显著高于钙键结合有机碳(P<0.01)。  相似文献   

13.
山西汰旧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种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宁  高洪文 《中国草地》1999,(6):23-26,33
试验选用沙打旺、无芒雀麦等7种牧草设六个混播组合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探讨。通过对各草种组合的密度、生长高度、盖度、水土保持效果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由3~4个草种组成的混播草地护坡绿化效果最佳,播种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能在短期内覆盖地面,并起到较好的护坡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沙芦草+胡枝子混播草地的生物量及土壤速效养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宁夏盐池县四墩子试验基地以单播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同行混播和灌木地同行混播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草地生物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同行混播草地单播沙芦草草地灌木地同行混播草地单播达乌里胡枝子草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0-40cm各土层单播达乌里胡枝子草地地下生物量最小;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以同行混播草地最低,土壤速效磷含量以灌木地同行混播草地最低,说明混播不利于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在高寒牧区用燕麦和箭筈豌豆通过混播、单播以及混播地灌溉、施用腐熟羊粪与尿素磷肥不同施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混播(3:1和3.5:1)干草产量分别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提高了4702.50kg、536.10kg、4329kg、4987.50kg,混播最佳比例为3:1;二次灌溉较一次灌溉干草产量提高946.5kg/hm2,增幅达到16%;每公顷施用腐熟羊粪15000kg时,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每公斤腐熟羊粪产出4.2kg干草;每公顷投入112.50kg尿素时,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每公斤尿素可获得435kg的青干草,每公顷投入225kg磷肥时,投入产出最多为每公斤磷肥可产出193.50kg青干草.  相似文献   

16.
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的净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单播和混播草地中杂花苜蓿的AGR和RGR平均值高于敖汉苜蓿(M.sativa CV.A ohan);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生物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敖汉苜蓿早于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Caoyuan);苜蓿在孕蕾至初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至抽穗期AGRRGR最高,混播降低了苜蓿的AGRRGR值;在组分频率下,春秋二季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而夏季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苜蓿的竞争力大于无芒雀麦(苜蓿的CR>1);甘农1号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Gannong No.1)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在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中,光资源竞争是种间竞争的关键,温度对种间竞争有明显影响,夏季较高的温度减弱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增强了苜蓿的竞争力;夏季是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种群衰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5种禾本科牧草与草原二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种间竞争率(CRi)及产草量。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的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混播促进了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豆科播种量的增加,各试验小区的产量增加。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中2/3草原二号苜蓿+1/3披碱草的混播组合比其他组合增产现象明显。综合结果表明,草原二号苜蓿和缘毛雀麦的混播组合具有合理的禾/豆比例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较合理的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18.
饲用小黑麦的最适播种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在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卫国”国营农场,作者研究了饲用小黑麦播种期对其产量的影响。在平原地带的灌溉地上进行栽培时,采用单播和与毛苕子混播。试验地段的土壤为淡栗钙重壤土。农业技术与栽培秋播谷类作物相同。小黑麦品种“布拉格1号”的播种量:单播为每公顷6百万粒,与毛苕子混播时为2百万粒。毛苕子品种“潘农斯卡亚”每公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为2—3百万粒。在单播情况下早播  相似文献   

19.
王斌  董秀  李满有  杨雨琦  兰剑 《草地学报》2021,29(4):828-834
为探究宁夏雨养区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同播量(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67.5 kg·hm-2,90.0 kg·hm-2)的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82.09 t·hm-2和25.21 t·hm-2,显著高于青贮玉米与播量为45.0 kg·hm-2,90.0 kg·hm-2拉巴豆混播(P<0.05);不同播量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单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拉巴豆播种量为22.5 kg·hm-2与青贮玉米混播综合性状排名第一,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青贮玉米单播,可作为宁夏雨养区适宜播种量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宁夏干旱区燕麦与毛苕子混播的最佳播种量,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五个毛苕子播种水平[33.0 kg·hm-2(YM1)、45.0 kg·hm-2(YM2)、57.0 kg·hm-2(YM3),69.0 kg·hm-2(YM4)和81.0 kg·hm-2(YM5)]与燕麦(播种量为120.0 kg·hm-2)混播,研究了不同播种量的毛苕子与燕麦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燕麦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YM1,YM2,YM3和YM5处理的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均高于燕麦单播,其中在YM2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12 424.24 kg·hm-2),较燕麦和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83%,63.18%;随着毛苕子播种量的增加,燕麦各器官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在YM3处理下燕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同时在各混播处理中,燕麦在混播草地中处于竞争优势;除YM4外各混播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综合来看,当毛苕子播种量为45.0 kg·hm-2时与燕麦混播草地生产力提高效果显著,土地利用率最大,是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