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杨彩霞  李赟  王崇明  曲朋  黄倢 《水产学报》2013,37(10):1579-1584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是一种能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DNA病毒,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苗种来源的栉孔扇贝样本携带AVNV的情况,以寻找合理的养殖模式和苗种,降低疾病的发生。以扇贝单一养殖的青岛流清河海区和贝藻间养的荣成桑沟湾海区为采样点,每月(2010年3月—2011年4月)定期采集2个海区野生苗养殖和人工苗养殖的栉孔扇贝样品各10只,共得到扇贝样本480只。取扇贝外套膜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检测扇贝感染AVNV的情况,并对2个海区2类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个海区的2类栉孔扇贝体内均检测到AVNV,流清河海区野生苗和人工苗养殖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分别为21.1%和18.9%,桑沟湾海区2类扇贝AVNV感染率分别为11.1%和5.6%;2个海区AVNV感染扇贝均集中在7、8月份,其中,流清河海区最高可达80%,桑沟湾海区最高仅40%。研究表明,贝藻间养和选用人工苗能有效减少AVNV对养殖扇贝的感染,是控制养殖扇贝发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浅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连续几年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90%,部分海区甚至绝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进行了养殖结构的调整,推广栉孔扇贝的换季养殖,就是改变“春放秋收”的传统养殖方式为“秋放春收”,避开夏季高温死亡期和台风期,有效地制止了浅海养殖栉孔扇贝的滑坡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我区林孔扇贝换季养殖的做法介绍如下: 1、海区及器材养殖海区和养殖器材均与原养殖方式相同。 2、苗种栉孔扇贝换季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购得大规格的苗种。大规格扇贝苗来源有二种,…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是山东蓬莱市海水养殖主要种类之一。随着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大发展,全人工育苗已远远满足不了殖养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扇贝养殖的发展,而且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1990—1993年在沿海重点乡、镇养殖区进行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宜我市海区应用的栉孔扇贝半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病原感染与病害发生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桂珍 《水产学报》2003,27(3):273-277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自然海区养殖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栉孔扇贝组织提取液,分别发现病毒和类立克次氏体(RLO)两种病原体。动态检测两类病原体感染状况与整个养殖期间栉孔扇贝发病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在80%—100%之间,最大感染强度出现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7、8月份。人工感染病毒的栉孔扇贝,其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时期相当。而两种情况下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病毒可能是造成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张志华 《河北渔业》2011,(10):67-67
栉孔扇贝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cm以上。滤食,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宗伟 《水产科学》2001,20(1):31-31
1997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浅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连续3年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90%,部分海区甚至绝产.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的调整,推广栉孔扇贝的换季养殖,就是改变"春放秋收”的传统等殖方式为"秋放春收”,避开夏季高温死亡期和台风期,有效地制止了浅海养殖栉孔扇贝的滑坡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死亡率约10%,台筏利润约为1 000元(表1).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振刚 《科学养鱼》2002,(12):24-24
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改传统的“春分秋收”养殖模式为“秋分春收”,即在9月下旬至10下旬,将大规格苗种装入养成笼进行养殖,到翌年4~7月份收获,整个养殖期不经过高温季节。通过几年养殖实践证明,换季养殖,不仅避免了扇贝大量死亡,而且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亩产平均壳高6.5厘米扇贝3500千克左右,亩产值达13000元,亩利润3500元。现将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简介如下。1.苗种来源及运输栉孔扇贝大规格苗种一部分是在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的,但大部分是靠从烟台沿海购进的。贝苗运输采用干…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扇贝养殖是山东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养殖面积30万亩,总产量80万吨。1997、1998两年连续发生栉孔扇贝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山东扇贝养殖能否走出低谷、重现辉煌,不仅对山东沿海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山东乃至全国整个海水养殖业都有先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以来,浅海筏式养殖的主导品种栉孔扇贝连续3年发生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栉孔扇贝养殖优势如东方对虾养殖一样跌入低谷,为此,与广大养殖户共同探讨,以效益为中心,采取了多品种混合养殖的模式,确保了浅海筏式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是珍贵的海水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扇贝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殖扇贝约2.7万hm2(40万亩),产量约110万t。但1997~1999年我国连续3年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70%-8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该养殖品种的优良性状,做好栉孔扇贝选种育种工作,对栉孔扇贝亲贝提出质量要求和进行质量参数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bi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有浮筏挂笼养殖、浮筏吊耳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等养殖方式。汕尾海区华贵栉孔扇贝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该贝的海区采苗和浮筏养殖。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一种球形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02,26(2):180-184
栉孔扇贝是我国北方沿海贝类养殖的重要经济种类 ,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随着近年来病害的不断加剧 ,养殖期栉孔扇贝的大规模死亡现象频繁发生 ,极大地威胁着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国内围绕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因子及病原学的探讨已引起养殖界各方的高度关注[1-4] 。2 0 0 0年我们对山东省内主要扇贝养殖海区开展了系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病贝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 ,在病害高发期的病贝体内大量发现一种球形病毒样颗粒。在此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完成了该病毒粒子的分离和纯化 ,现将有关结果报…  相似文献   

13.
于讯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0):34-34
栉孔扇贝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滤食,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耐温范围-1.5℃~25℃;适盐范围16‰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栉孔扇贝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支柱性产业。自1997年起,连续几年暴发的大规模死亡症,导致了该产业的巨大损失。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栉孔扇贝养殖课题组自2000年起分别从统计病学、病理学、病原学以及环境理化、生物因子等开展了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一种RNA球形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症的直接病原。  相似文献   

15.
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水产养殖病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巨,且有上升的趋势。对虾病毒病在我国广大海区连续10余年的肆虐,至今还无良策可根治。自1997年以来由于球形病毒等造成的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连年发生,其它如鲍、牡蛎、海带、紫菜等的病  相似文献   

16.
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量死亡原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弄清1997年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量死亡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取样,众海水及扇 贝体内分离出20析菌,选取5株进行感染实验。结果:病原菌可造成扇贝感染死亡,不同菌株致病性不同,水温越高,致病性越强。造成扇贝大量裂纹民系综合因素所致其中持续高温是主要因子,在高温季节下沉筏架,控制养殖规模,稀疏密度,及时清笼,在底质污染严重的海区养扇贝,都是预防扇贝死亡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俗称干贝蛤、海扇,由于其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以及其海区半人工采苗及养殖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沿海主要的贝类养殖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启风 《海洋渔业》2000,22(3):126-127
<正> 华贵栉孔扇贝属暖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东南沿海海域,它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70年代末,该品种在漳州市东山湾开始养殖,80年代中后期,已发展成为漳州市沿海规模化养殖的优良品种。但随着东山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品种单一倾向及浅海生态环境失衡等因素影响,1998年初东山湾养殖的华贵栉孔扇贝,发生暴发性大面积死亡,直接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经过总结,探索出一条栉孔扇贝养殖的新路子——“秋放春收”,即改变栉孔扇贝“春放秋收”的传统养殖方式,避开夏季栉孔扇贝死亡高峰期,这种养殖方法经过推广后,有效地遏制了浅海栉孔扇贝养殖滑坡的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海区及器材1.海区自然环境条件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大潮升为1.69米,小潮升为1.39米,平均海面1米;潮流,东流流速小,西流流速较大;水深12~15米,盐度变化在28.8~31,pH值在8.1~8.3,透明度在3~6米,底质以泥沙和砾沙为主;浮游生物量平均为178.5万个/米3;水温在0.9~24.3℃。2.养殖海…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海阳海域冬季水温偏高的优势,将北部海区养殖扇贝苗种运回海阳海区暂养,经过6个月的越冬期,有效的提高了栉孔扇贝的苗种规格。本文对栉孔扇贝苗种冬季高效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在海阳区暂养期间应注意的养殖场地、养殖器材、苗种运输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