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嵩口古镇的实地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析当地居民扶贫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就业、居民收入、思想素质、传统文化、休闲娱乐、自然环境和保护意识均产生较大影响。居民的性别、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和旅游收入与经济绩效感知呈显著相关;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旅游收入与社会绩效感知呈显著相关;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旅游收入与生态绩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重大动物疫情公众认知与行为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公众对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进一步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众个体特征对其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在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可显著提升其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而知觉行为控制则可有效降低其风险感知。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规模在部分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年龄较大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更易受到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较低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受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更大,规模较大的家庭其知觉行为控制将显著降低其风险感知程度。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公众个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风险管理策略提出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浙江省230名规模以上种植业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其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数明显高于不愿参与培训的农民;性别、文化程度、从事本产业年限、收入结构、产业经营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情况、技能对收入提高率的感知、培训对收入提高率的感知、对政府培训补贴率的感知以及外部环境对技能要求的感知等因素对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居民与旅游业的密切程度是影响居民个体旅游感知态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运用819份陕南调查数据,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对陕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效果感知、人地观念、文化程度、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产业结构调整感知影响应对状况感知;民众的人地观念、风险观念通过影响气候变化原因感知进而影响民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状况的感知;人地观念、风险观念影响气候变化原因感知;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相关路径有19条,因果路径有9条。路径模型有空间差异,汉中市和商洛市表现出的是无中介的路径模型,而安康市则呈现有中介的路径模型,并与陕南地区整体表达一致。基于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探究影响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民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性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环保支付意愿与减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和交叉统计分析,并利用Ologit模型,对气候变化认知对公众环保支付意愿与减排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居民总体环保支付意愿与减排水平不高,同时环保支付意愿高于减排行为意愿,说明为了保护环境,公众更愿意在经济上承受一定损失,而不愿意采取给生活不便的环保行为。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气候变化认知对环保支付意愿和减排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气候变化认知对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比对减排行为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收入、宗教信仰和地区特征显著影响公众环保支付意愿;年龄、受教育水平、媒体使用程度、城乡居住地和东中西部的地区变量对公众减排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提出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宣传来提高公众环境认知水平,并通过财税、信贷和补贴等方式调节公众的行为选择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安徽省农户实地调研微观数据基础上,分析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以及在感知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其选择农业生产技术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植规模、技术选择偏向指数、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地形情况、农户对气象服务满意度;而农户在感知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其技术选择则受户主年龄的平方、户主受教育程度、人均农业补贴、技术选择偏向指数、种植年限的平方、是否接受过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培训、农户对气象信息的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户作为气候变化直接感知者与决策者,研究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其影响要素对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及适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粤北山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影响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结果表明,影响粤北农户气候感知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分为:平均年收入、年龄、受教育阶段、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从事农业劳动人数、农业补贴、获取气候信息的途径数、作物耕种面积以及看天气预报的频率。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感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社区居民群体对生态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的调查与走访,并设计李克特量表式问卷按社区居民人口特征比例进行调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收入水平对感知产生明显差异;模糊聚类结果表明,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农民、老年人是生态旅游的最主要的保守者,而高收入、高学历者往往是理性支持者,具有初、高中文化知识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主要的积极参与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环境风险感知及其行为偏好是影响畜禽养殖户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基于121份畜禽养殖户的调查问卷,分析了盐城市养殖户不同的环境感知水平和行为偏好,并利用分类统计和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环境感知及其行为偏好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个体特征中,文化程度对于环境感知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养殖户年龄越大,养殖收入越低,环境感知水平越低。(2)从养殖规模来看,养殖规模越大,环境感知水平越高。(3)在社会特征中,对政府补贴感知较为明显的养殖户,其环境感知水平范围较低。与其他产业进行合作以及养殖技术的指导对促进养殖户环境感知行为的形成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4)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补贴满意度和收入3个因素对研究区养殖户环境行为偏好形成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5)养殖户普遍存在行为偏好自主性差、行为不确定性较高等特点,政府在其环境感知与行为偏好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陕北为研究区,基于1660份陕北地区公众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陕北地区气候变化应对感知的路径,通过与陕南地区的对比得出:(1)公众通过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环境平稳度认知、气候变化原因认知影响应对感知。(2)陕北地区居住环境越好的地方风险观念越强;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越高的地方气候变化原因感知越好。(3)陕北地区应对感知路径较陕南简单,影响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因果路径和相关路径较陕南少。(4)基于陕北、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路径对比分析,为陕北和陕南地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陕南地区为案例,基于2015—2019年公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基本状况、人地观与风险观、环境感知和应对行为4个方面,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应对风险感知特征与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应对效果感知因子的因子解释力最大(0.979)。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效果感知和风险观念交互后因子影响力最强,达1.000。气候变化原因感知、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应对效果感知、产业结构调整感知、节能减排效果感知和居住环境对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气候频繁,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碳补偿的展开将带来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的游客,其行为意愿对于碳补偿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对255位江西省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有效问卷调查及访谈,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游客碳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职业、文化程度、气候变化感知度、是否知道森林具有固碳作用、对森林碳汇及其交易渠道的了解程度、是否认为旅游碳排放减少有利于生态环境等因素与森林旅游地游客碳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重庆市云阳县3个样点镇172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设计了农户土地流转感知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三峡库区农户土地流转感知值,分析了土地流转感知特征;并从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6个方面探寻农户土地流转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地流转感知值为3.21,其中,土地流转参与维度得分最低,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得分最高。影响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影响土地流转关注度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农地质量维度的因素有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土地流转参与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  相似文献   

15.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微信对河北省居民进行自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对公众科学素养有不同程度影响,应急科普和突发公共卫生的危机应对能力亟需提高,科普设施、科普资金投入、科普人才建设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郝亭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5):184-186
以西安市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数检验的独立样本检验方法,从国内游客的性别、年龄、客源地、职业、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六个方面来分析国内游客来西安的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客源地对国内游客的旅游动机有着显著影响;而不同年龄、职业、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游客旅游动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黑龙江省鸡东县319 份问卷调查,对鸡东县农村人民的收入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 应用多元有序Logit 模型研究黑龙江省鸡东县农村人民的性别、年龄、工作身份、文化程度以及是否享 受农业补贴5 个因素对其自身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鸡东县农民收入高低受工作身份和文化程度 的影响显著,同时是否享受农业补贴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和年龄对鸡东县农民收入状况影 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方差分析视角的进城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97-17899
据实地调查,发现劳动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从事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及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的4个方面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了解影响患者社会支持的因素。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得分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客观支持得分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观支持得分情况在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支持利用度得分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均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公众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 “碳足迹”直接反映了公众低碳生活状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选择杭州、嘉兴、慈溪、临安作为调查地点,随机选择481名公众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3份。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案例点公众的年平均碳排放水平。结果显示:①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密切相关;②不同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在碳足迹结构中,交通碳足迹所占的比例较大;③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公众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家庭能源使用量和交通出行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公众实现低碳生活。表6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