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一个瑶族村落——广西恭城红岩新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政府领导、理顺管理模式,强化宣传、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其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全南瑶族村作为江西省赣州地区唯一的一个瑶族村落,其旅游资源有独特性和唯一性,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特色乡村风光等,但其旅游开发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就其现有的旅游开发状况,笔者通过调研与了解,提出一些相应的旅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3.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在瑶族女村主任赵小芳的带领下,龙纳村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金橘种植、成立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让这个原本位于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实现了产业脱贫。就在周边村庄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龙纳村却迎来了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青年。在瑶族女村主任赵小芳的带领下,龙纳村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金橘种植、成立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让这个原本位于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实现了产业脱贫。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了解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区位限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乡村旅游区位类型、区位类型的区域格局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农牧区位等角度,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并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系统分析法研究咸阳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咸阳地区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处于初级水平,产品创新、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未来促进咸阳地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进而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分析咸阳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多构建咸阳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叠加资源、市场、政策等多重效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占尽天时、地利条件,同时面临人和困境,人才成为制约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大短板。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机遇、新内涵,指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管理、规划开发、文化创意、生态环保、市场营销5类人才。基于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教育培训的机制、构建教育培训的体系、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激活教育培训的动力等建议,以建立适应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淳朴的民风民情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现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民族地区乡村虽然具备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民族地区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通过对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旅游面临着乡村精英缺失、乡风乡情淡薄、民族文化消逝等现实困境,可通过培养和留住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乡风文明,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这3项重要举措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农村也必将转变发展的方式,乡村振兴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及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部分地区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旅游资源同质化频繁且缺乏相应特色以及部分地区旅游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提出了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先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注重内涵式发展先行,转变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以加强规划制度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推动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泰州地区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9-21112
针对泰州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运用4P理论分析了目前制约泰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价格定位不当、促销手段简单、销售渠道狭隘等,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泰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旅游形态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基于云南省梅里雪山雨崩旅游专业村的田野调查,深入探讨了其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所形成、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乡村旅游管理制度,这对于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乡村旅游地区)良性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变革机遇,各乡村旅游地应牢牢把握机会。目前,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但这同样也对起步较晚的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标准化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大湘西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探讨带动湘西地区乡村旅游保持"造血功能"的有效路径,以期推进湘西地区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有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该地区如何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塑造特色品牌和独特优势,健全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旅游业的品质和整体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陇东南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该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间的开发模式.从旅游需求特点、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几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对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进行探讨.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做好扶持和规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都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受到全国的关注,通过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模式的总结,对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乡村旅游进行简单的概述,着重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旅游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乡村旅游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等因素,都刺激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并进一步指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