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新技术》2011,(11):39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而受惩罚,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不使孩子因惩罚而心头积聚怨恨情绪,进而造成家长和孩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学问。1.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2.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作业才看电视,就要对他讲得清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赵澜波发现,孩子磨蹭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天生的性子慢;二是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三是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给孩子制定合适的行为规则。家长要正确对待和认识孩子的"磨蹭",这点非常重要。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磨蹭,大多时候都会对孩子大吼大叫,结果孩子不仅不会快,反而更加的磨蹭。其实,孩子的磨蹭与孩子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家长  相似文献   

3.
一、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相似文献   

4.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而受惩罚,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不使孩子因惩罚而心头积聚怨恨情绪,进而造成家长和孩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学问。1.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2.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作业才看电视,就要对他讲得清楚,让他记在心上。  相似文献   

5.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的倾诉中,你可以了解到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和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这不仅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顺利实施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善于引发孩子的倾诉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动作、行为变化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内心情绪的变化。如一向活蹦乱  相似文献   

6.
孩子发脾气是必然的吗?两岁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是必然的吗?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是必然的吗?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育儿智慧,这两次反抗期都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必然的。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大人没能读懂孩子孩子发脾气的最常见原因在于大人不理解孩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让孩子学好英语,这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事情,我们在这儿给各位家长支几招:一是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就一定要给孩子选一个好老师,低年级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去试听几课,为孩子选择课堂活泼,教学方法新颖,能充分调动孩子兴趣的老师和学校。  相似文献   

8.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9.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相似文献   

10.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呢?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而要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二、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三、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写一种。…  相似文献   

11.
思维无定式     
正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小幽默,一个妈妈为儿子计算的一道数学题哭笑不得。"15-9+6=0",大人如何解释,孩子都坚信自己是对的,理直气壮的认为别人都错了。孩子的解释是9+6=15,15-15=0。这就是孩子的思维,在他那,也许认为加减混合运算,就应该先加法,后减法;也许在孩子看来,看到题目,9和6都是个位数,更容易算出来,所以就先进行加法运算。到现在,这道算术题的对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通过孩子的讲述,还原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并告诉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个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反思,以下是这位家长的自述:当很多家长在为自己孩子的撒谎而感到头痛时,我却没有这样的烦恼。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和丈夫就把"做个诚实的孩子"的思想以各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00,(9)
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家长若能对孩子从小就培养读书的兴趣,这将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最大财富。家长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2)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孩子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可以随时取阅。  相似文献   

15.
玩笑     
◎客户的退货阿呆:"两个小家伙真可爱,叫什么名字呀?"路人:"我不知道。"阿呆:"瞧你这当父亲的,自己孩子的名字都不知道?"路人:"这两个孩子不是我的,我是避孕药厂的推销员,这两个孩子是客户的退货。"  相似文献   

16.
张海法 《农家参谋》2011,(12):44-44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成人世界,也同样适用于孩子 的世界。孩子对金钱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从小就从父母身上学到金钱观了。因此,把握生活里的机会, 适时给予孩子金钱观教育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
父母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为孩子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先保大人一个家庭中究竟先为谁投保?很多家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当然应该先给孩子投保,传统的观念使父母们总想把关爱和保障先让孩子得到。其实这是一  相似文献   

18.
颜士州 《新农村》2014,(8):43-43
孩子到了3岁左右,他们的思维方式已逐渐成熟,此时的孩子对自己的言行有了一定的见解,心理发展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独立的愿望。很多时候大人要这样做,他偏偏要那样做,显得不太听话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这是孩子思维走向成熟,独立性开始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  相似文献   

19.
<正>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拼命打电玩、盯着电视看不停……这几乎是很多孩子节假日生活的真实写照。父母看不惯孩子生活作息大乱,怎么说也不听,就只好没完没了地唠叨和训斥了,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更加赖皮。那么,节假日如何帮孩子调整生活作息,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以下几点值得参考。以身作则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很高,却忽略了自身的问题。试想,如果家长晚上不睡觉早上睡懒觉,孩子怎么可能做到早睡早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出生时就好比是一张白纸,父母将在这张白纸上画上第一笔。这一笔怎样画、画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毫无疑问,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也是第一任老师。孩子出生后至幼儿期,父母是其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做父母的要当好这第一任老师。2~3岁是儿童开始形戍个性、品德的重要时期,能初步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