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廖泳谋 《广西蚕业》2002,39(4):52-52
石别乡清潭村拉好屯是 50年代从都安瑶寨迁移到宜州市东南部 32 3国道线旁的村屯 ,全屯现有农户 79户 ,381人 ,土地面积 452 .7亩 ,其中水田 1 80 .3亩。80年代中期 ,该屯仍是清一色的茅草屋 ,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1 986年开始种桑养蚕 ,到 2 0 0 1年全屯 77家农户发展桑园1 90 .4亩 ,户均桑园 2 .41亩 ,全年养蚕 1 0 6 4张 ,产鲜茧 792 .9担 ,总产值 6 7.41万元 ,养蚕户均纯收入 5973.1元 ,人均纯收入 1 2 38.5元。由于该屯种桑养蚕重点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蚕具等 ,年蚕茧平均单产达到了 37.2 5公斤 ,亩产达到 2 0 8.35公斤 ,分别比…  相似文献   

2.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1、韦友江 ,租用农户土地 1 0 0亩 ,种下桑苗 84亩 ,请工 1 4人 ,2 0 0 1年投产 ,当年养蚕 1 1批 ,饲养蚕种 336张 ,产茧 1 1 76 0公斤 ,产值 1 6 .93万元 ;2 0 0 2年上半年养蚕 7批 ,饲养蚕种2 0 1张 ,产茧 76 6 0公斤 ,产值 8.1万元。2、韦顶雪 ,流河乡落漏村孟山屯人 ,种桑 1 6亩 ,家庭人口 5人 ,劳动力 2人 ,基本不请工 ,2 0 0 1年养蚕 57.5张 ,产鲜茧 2 30 0公斤 ,产值达 3.3万元 ,人均养蚕收入 6 6 2 4元 ,2 0 0 2年上半年养蚕 4 2张 ,产鲜茧 1 6 80公斤 ,产值 1 .8万元 ,人均养蚕收入 36 0 0元。3、都安县澄江乡合建村黄宗明 2 0 0 0…  相似文献   

5.
1999年 ,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 1 1个县市、78个乡镇、35 8个村、2 6 6 5 6户农户 ,桑园面积 5 5 0 0 0多亩 ,养蚕 1 3470 0张 ,产鲜茧 35 3.45吨 (70 6 90担 ) ,创产值 40 0 0多万元 ,养蚕户平均收入 1 5 0 0多元 ,有 71 40户养蚕收入超过 5 0 0 0元 ,有 2 0 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 ,全屯 1 9户 ,去年户均种桑 1 .8亩 ,户均养蚕 1 2张 ,户均养蚕收入 45 0 0多元 ,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 ,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 1 5个年头 ,1 988年以来 ,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 ,他全家 4口人 ,去年种有桑园 3.6亩 ,养蚕 …  相似文献   

6.
宜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宜州市桑蚕生产呈现稳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0.4万亩,年养蚕41.4万张,产鲜茧14100吨,农民养蚕总收入1.86亿元。去冬今春,全市再次掀起扩种桑园新高潮,目前桑园面积已达14.3万亩,如此大的规模,在全国已有点名气。  相似文献   

7.
1 全南县蚕桑的简要回顾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个边远山区小县 ,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80年代末以来 ,蚕桑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84年 ,全县蚕桑生产以 8户农户 ,8亩桑园起家 ,经过 17年风风雨雨 ,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1992~ 1994年是全南县蚕桑业鼎盛时期 ;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发展到 18个乡 (镇 )场 ,99个村 ,10 2 4 3户 ,桑园面积 175 4 2亩 ,养蚕 4 130 2张 ,产鲜茧 966吨 ,产值 92 7 36万元 ;1994年 ,蚕桑呈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投产桑园 82 10亩 ,养蚕 38374张 ,产鲜茧 110 1吨 ,全县 5 987户蚕农 ,户平蚕茧收入 2 75 9元 ;县缫丝厂生产白厂丝 93 2吨 ,实现工业产值 1675 5 0万元 ,创税利 199 2万元。但是由于前几年茧丝绸行情滑坡 ,我县蚕种饲养量 ,鲜茧产量也逐年下降 ,蚕桑生产面临着种种问题。1996年全县投产桑园 5 188亩 ,养蚕 175 81张 ,产鲜茧 65 6吨 ;1997~ 2 0 0 0年 ,蚕桑生产步入低谷 ,每年在养蚕 85 0 0张、...  相似文献   

8.
宜州市蚕沙收集和处理方式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思庆 《广西蚕业》2008,45(3):43-44
宜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2007年全市有10万农户36万农民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26.4万亩,蚕种饲养量超过110万张,鲜茧产量达4.2万吨,产值7.9亿元,桑蚕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10.
苍梧县石桥镇湾岛村沙村组于1985年开始种桑养蚕.当时只4户种桑0.27ha;1990年巳发展到34户(占全组数80%)种桑2.9公顷.全年养蚕265张,共产鲜茧6360kg,合计产值19830元,平均每户收入1750元;公顷桑产值19830元.养蚕收入2千元以上的有11户,5千元以上有3户.收入最多的是车清户,他家种桑0.25ha,养蚕26张,产鲜茧719.5kg,收入现金7533元,加上育桑苗收入,共计9200多元,除成本外,纯收入8000元.由于他们尝到了种桑养蚕的甜头,认为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所以,现继续扩种,预计1991年增到4公顷桑园左右.他们发展桑蚕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平果县引导和扶持蚕农构建优势桑蚕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截止10月底,全县现有桑园面积7.58万多亩,养蚕9.82万张,总产鲜茧7.365万担,产鲜茧3235.6吨,按鲜茧价格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蚕农收入达1.29亿多元,同比增长35.6%。 "种桑养蚕是条致富好门路,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平果县坡造镇贤强村龙怀屯屯长唐建克高兴地说。唐建克年种桑十余亩,仅养蚕一项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3,40(2):44-45
白水垌屯地处贵港市农业经济较发达的港南区桥圩镇,全屯68户人家,务农劳动力只有47人,耕地182亩,其中旱地31亩,人均耕地只有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屯。白水垌从1987年黄葵福户开始涉足种桑养蚕以来,该屯养蚕业逐年稳步发展,现有养蚕户数36户,桑园124亩,其中43.5亩是白水垌人近两年来以每亩每年300~350元租金从邻屯租地或转包桑园而来的。2002年全屯养蚕809张,产鲜茧1.71吨,销售收入17.2万元,产平板丝2035公斤,销售收入18.31万多元,合计收入35.51万多元,平均亩桑产值2863.7元,平均每张蚕种产值438.9元。白水垌屯2002年在全国茧市低迷的情…  相似文献   

13.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切实找到一条产品市场需要、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有效途径 ,笔者就此对本县过埠、金坑、麟潭等乡 (镇 )农民种桑养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表明 ,种桑养蚕是一项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周期短、投资少、收效高的好产业。1 种桑养蚕富了农民的钱袋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如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农民增收 ,调查发现 ,种桑养蚕是一条好路子。到 2 0 0 0年 9月止 ,全县平均亩桑鲜茧产量达 183 9公斤 ,亩桑平均纯收入达 2 30 0元 (税外 ) ,同比是种粮纯收入的 10倍多。如过埠镇长庆村王声贵 2 0 0 0年种桑 3 5亩 ,从4月养蚕到 9月底出售鲜茧 5批 8 5张种产量 2 76公斤 ,实现纯收入 4 10 0元 ;还如金坑乡园田村贫困户邹运华 ,过去全家 3口仅有 1 1亩耕地种粮收入 ,家庭总收入不超过 5 0 0元 ,2 0 0 0年他将 1 1亩耕地全部种桑养蚕 ,从当年 5月养蚕到 9月底出售鲜茧 4批 2 8张种产量 10 8 3公斤 ,实现纯收入 15 4 0多元。据过埠镇召开的桑农座谈会及农户调查表明 ,10 0 ...  相似文献   

15.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16.
<正>宜州市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22户村民,户户种桑养蚕。其中,石忠胜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他种植有2.67 hm2桑园,今年上半年,他养了7批大蚕,收获鲜茧3 500 kg,按30元/kg计算,鲜茧收入就达10多万元。据了解,宜州市是全国、全区最大桑蚕养殖县,桑园面积已达2.2万hm2。今年上半年,宜州市养蚕总收入达12亿元。  相似文献   

17.
里田镇是我县蚕桑生产起步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蚕桑基地。瓦滩村是该镇高产稳产的佼佼者。全村有洲地桑园96亩,其中五龄桑园36亩,十七龄桑园60亩。1986年养蚕260张,产鲜茧185.6担。1987年养蚕270张,产鲜茧202.5担。1988年养蚕315张,产鲜茧256担;平均张种产茧由1986年的71.4斤提高到81斤;平均亩桑产茧由1986年的193.3斤提高到262斤,实现了张种、亩桑产茧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我县泉水乡旧州村委退休教师黄建清,全家5口人,劳力3人,原有地界桑2亩,1988年租用旱水田14.3亩,全部种上良种桑,桑园面积扩大到16.3亩.种后春旱影响,缺株严重.但由于种前深沟厚肥,种后又加强肥水管理.因此,2月下旬~3月中旬种桑,5月下旬便投产养蚕,全年养蚕17批,蚕种51.5张,总产鲜茧1470.3公斤,收入现金19104.42元,除去各项开支4684.00元,纯收入14820.98元,张均产茧28.5公斤,产  相似文献   

19.
我队近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种桑养蚕,蚕桑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八○年,全大队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亩一分七厘,养蚕一千一百四十六张,产茧四万四千九百四十斤,收入六万七千一百零六元,去年又扩种桑一百三十九亩三分三厘,新老桑园面积达三百五十九亩五分,养蚕二千五百张,产茧八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斤,收入一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八元.产量产值都比八○年翻一番.去冬今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水田包干到户,生产队也把集体桑园包干到户,这样不但不挖桑,而且社员还利用自留地种植桑园五十三亩七分,种一亩桑以上的就有六十户,全大队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种桑养蚕达六百户.  相似文献   

20.
蚕业是金寨县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为金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据资料统计,1995年蚕丝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量的42.3%,财税收入占全县总量的24.01%,蚕茧收入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23.34%,桑园1.15万hm2,年养蚕21.1万张,产鲜茧6500t,茧丝绸工业产值近6亿元.2001年蚕丝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量21.2%,财税收入占全县总量13.2%,蚕茧收入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12.5%.2001年仅有桑园0.65万hm2,年养蚕11万张,产鲜茧3350t,茧丝绸工业产值近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