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农业部设置了工业原料司,由前中央棉产改进所所长、棉花栽培专家孙思麟任司长,下设棉产处,具体负责发展棉花生产,改良棉种,提高植棉技术的业务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2004,26(2)
中国棉花科技界的元老,江西省棉花生产科研事业的领创人,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棉花栽培学科的带头人—周祥忠同志因病救治无效,于2 0 0 3年1 0月2 7日1 7时3 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4岁。周祥忠同志1 90 9年1 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 93 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南京) ,1 95 6年入党,建国前曾在该农学院、山东省第一区农场、江西省农产物检所、福建省农业改进所、江西省茶叶管理处、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江西办事处、行政院普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农林部棉产改进所、赣北植棉指导区等机构分别担任过助教、技术员、技师等职。建国后在彭泽棉场,江…  相似文献   

3.
林桂镗(1925—1996年),原籍福建仙游县,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1948年6月,毕业于福建省协和大学农学院农学系。1948年7月至1949年3月在崇安县茶叶试验场任农业技师。1949年4月至1949年8月在仙游县农业推广所任所长。  相似文献   

4.
四川种植有色棉的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农民种植紫色中棉(紫色亚洲棉)早已有之,始于何时,无记载查考。种紫色、浅绿色陆地棉的始期是胡竟良1936年3月由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留学回国时带回的。他回国后任河南省棉产改进所所长,在该所开封棉场试种,将另一部分种子交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棉场试种...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老师周毓珩研究员,1931年生,原籍河北省丰南县张六庄,出身农民家庭,1950年于辽东省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辽东省立熊岳农业实验站工作。历任技术员、副股长、副科长和盘山水稻分站站长,1957年调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系,任稻作组组长、稻作室副主任,1963年晋升农业技师,1965年任稻作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80年起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6.
继当代茶圣吴觉农之后。荣任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王泽农教授,是江西省婺源县人。1907年出生。1928年春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于1931年7月毕业。毕业后,在安徽桐城中学、福建厦门中学、江西农林学校等学校任理化教员。1933年秋去比利时留学。1937年7月毕业于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获比利时国家农业化学工程师学位。旋任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业试场技师。  相似文献   

7.
中华棉产改进会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华商纺纱厂、棉产改进行政主管机关、棉产改进科研和教学机构、及各省农棉试验农场等组成,旨在筹划全国棉产的改进事业.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在大荔县的发展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荔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 ,进入 90年代以来 ,棉铃虫严重发生 ,成了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 1 996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了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2 9,示范种植 6.67公顷 ,当年平均每公顷产皮棉 1 1 2 5 kg,减少防治费用 80 %。公顷节资 1 5 0 0元。1 997年在埝桥乡零星种植 3.3公顷。平均公顷产皮棉 90 0 kg。减少防治费用 75 %。产量与常规棉相当。 1 998年我们改进了栽培技术 ,在我县推广种植 33B抗虫棉 1 333公顷。同时 ,我们进行了 33B、国抗 95 - 1、中棉所 2 9、中棉所 30、中棉所 1 9(对照 )的抗虫棉品比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老师周毓珩研究员,1931年生,原籍河北省丰南县张六庄,出身农民家庭,1950年于辽东省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辽东省立熊岳农业实验站工作。历任技术员、副股长、副科长和盘山水稻分站站长,1957年调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系,任稻作组组长、稻作室副主任,1963年晋升农业技师,1965年任稻作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80年起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82年晋升高级农艺师,1989年被评聘为研究员,1987至1994年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1996年退休。周老师有许多社会兼职和业务兼职,在学术团体的兼职曾有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栽培委员…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全国著名棉花育种家黄庭理同志,因患心脏病经治疗无效,于1992年4月7日在浙江省金华市逝世,享年95周岁。黄庭理同志系江西省浮梁县人,生于1896年11月29日,192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棉花专修科,先后在江西省立永修棉场、江西省立湖口农事试验场、农林部棉产改进处赣北植棉指导  相似文献   

11.
陈一吾     
陈一吾同志,湖南省醴陵县人,1925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任长沙益农农场技师,并主持益农农校工作。1949年,陈一吾同志来湖南农业改进所工作,任特用作物组副组长。1964年省农科院建立后,陈一吾曾先后担任过粮油系副主任,湖南省水稻所杂交水稻研究窒、遗传研究窒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技术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12.
林桂镗(1925-1996年),福建省仙游县盖尾镇盖尾村人。1948年6月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8年7月-1949年3月任崇安县茶叶试验场技师,1949年4月-1949年8月任仙游县农业推广所所长。解放初期任农业厅仙游甘蔗试验场场长。1952年成立福安茶叶试验场,荣调当场长。这个茶叶试验场是从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茶叶改良场旧址上办起来的。建场时只有20多亩荒芜的茶园和200多亩的荒山,还有2座破旧不堪的房屋,设备一无所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13.
华兴鼐(1908~1969),字和洲,浙江省杭州市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5~1946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修。1939~1949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技正、代理棉作系主任期间,致力于棉花育种工作。开始,以改良引进品种为主,评选出高产、优质新品系德字24—424、德字24—1099。至4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棉花缩叶病的为害,进行抗病育种,50年代初,育成抗缩叶病品种华东2号、华  相似文献   

14.
毛善民     
湖南农业界的老前辈毛善民同志,1909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武冈县,193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曾先后在南京、贵州、重庆等地从事农业技术工作。1941年来湖南农业改进所。1949年8月湖南解放后,先后担任省农业厅农业科副科长,科长及粮食生产处副处长等职,是我省五级高级农业技师。1961年12月调省农科院粮油系担任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种与栽培专家——黄仁洙研究员黄仁洙,男,朝鲜族,中共党员,1939年2月生于吉林省浑春市。196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分配到黑龙江国营597农场任技术员、技师。1979年调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机械化耕作与栽培研究所,先后从事...  相似文献   

16.
湖南南县地处长江中游的湘北洞庭湖腹地平原.常年植棉1.3万~1.7万hm2,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75 kg.2003年开始试种中棉所48,到2007年共种植2556.7 hm2,平均公顷产皮棉1767 kg,比本县当家品种湘杂棉3号增产12.2%.2008年已列入国家棉花良补品种,种植面积约3334 hm2,将成为南县棉花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7.
肖辅先生,字匡廷,浙江象山人。1905年出生。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3年获美国密尼苏达大学硕士。肖辅先生1929年大学毕业后任浙江省棉业改良场余姚新浦分场主任,兼任该场附设的农村小学校长,对学生进行农事教育,培  相似文献   

18.
王兴礼 《中国棉花》2001,28(4):33-34
1原国家棉花“四统”的弊端 建国初期 ,棉花资源严重短缺 ,供不应求 ,纺织厂停工待料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又对我封锁。国家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政策的多种措施 ,动员群众卖送老寿棉 ,婚嫁棉共度难关 ,同时采取统一收购。这在当时来说 ,维护了棉农利益 ,调动了产棉积极性 ,保证了纺织工业的正常生产 ,满足了几亿人民的御寒军需民用 ,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 ,一年所产的纺棉约占 70 %左右 ,纺棉还是年年不足 ,而年产 2 0 %~ 3 0 %的非能纺用的低级棉 ,尤其年产 1 0 %左右的等外豆腐渣棉 ,年年收了积库 ,长年累月越积越聚越多 ,占用国家大…  相似文献   

19.
老专家冯靖同志生平简介冯靖同志曾任江苏省人大第三、五、六届代表,中国棉花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江苏省常州市人,生于1911年3月,卒于1994年1月12日。1930年7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任浙江省棉业改良场技术员、湖南澧...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12在巴楚县推广获得成功②吴大虎新疆巴楚县种子站843800巴楚县地处南疆棉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全县现有耕地4万hm2。常年棉花种植面积2.3万~2.6万hm2,是新疆重点产棉县。1994年前,已多年种植苏联108夫大铃棉品种,由于种植年代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