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农村面临着"靠谁养老"的尴尬境地。中国农村养老走社会化之路是中国农村养老的必然趋势,家庭支持力呈弱化趋势,但是家庭养老在居住方式、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家庭养老仍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要走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当今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农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效能低,这都给中国农村养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分析,对中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69-27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型养老的需求迅速增加。当前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能否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为选题,以安康市社会福利院"医养结合"养老探索为案例,分析安康市社会福利院"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受市场经济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然而,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将是较长时间内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因此,应积极探讨完善家庭养老的方法和对策,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成为一种真正适宜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通过运用和强化农村中蕴藏的丰富社会资本,在社会化养老现阶段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对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老漂族"作为新兴的养老需求群体,对其异地养老现存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国家、社会、家庭等不同层面养老制度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村流入城市的"老漂族"为研究对象,对"老漂族"产生原因、"老漂族"异地养老存在的问题以及"老漂族"异地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工作重点,解决和发展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推进,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完善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梢。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以房养老”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房养老"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重要举措,是对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为推动我国"以房养老"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做好理论上的准备.生命周期理论、家庭财富代际传递理论、期权理论、保险精算理论、外部性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产权分割与资产流动性理论等七个方面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67-169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加快了老龄化进程。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尚未进入工业化社会,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挑战,同时引出了诸多社会问题,诸如养老机构面临改革、养老金存在"空账"等等。通过分析中国正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从构建多支柱养老体系、推动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来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宣布,今年"十一"之前将启动新农保试点,中国农民60岁以后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是继实行取消农业税、农业直接补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产保障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惠农的重大举措。从而让广大农民在"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破天荒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3-114
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与"留守儿童"联袂出现的是"空巢老人"问题。这两个问题,在东部发达地区不会很严重东部地区的中青年抛下老人孩子当"候鸟族"。所以,西部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样,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国家养老和家庭养老都在水解。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已悄然启动。前景如何,本文从调查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该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协调,立法完善等特点。德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探索历程与丰富实践,为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自助餐式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养老问题历来是社会民生的热点话题。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逐渐兴起,即基于"智慧养老"与"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探讨新型养老模式的目标和原则,并研究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框架、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路径,为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的合理匹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迁,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提出了挑战,要求农村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适应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就是解决农民的最基本的要求问题,是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一把钥匙,更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使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实现"老有所养"的夙愿,需建立起一种家庭、社会、社区、个人多元化养老模式,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241-242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中,现金储蓄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准备手段。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农村留守老人影响较大,对于养老规划存在方式单一等问题。要逐步转变农村留守老人的传统观念,加强新模式的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丰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韩昌跃 《甘肃农业》2006,(7):116-117
我国农村养老有两种方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维系。社会养老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养老方式,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未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应该是:传统家庭养老内容经过更新的现代家庭养老与以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养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单单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时,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于粤西典型村庄的走访调查和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社会养老的研究资料,探究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对机构养老在农村遇到的发展困境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机构养老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趋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连续统"中各种模式在我国过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变化及作用,提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是不可逆的,"连续统"中从以家庭养老为主到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也必将是农村养老模式变迁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