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孙吴县农业生产以种植大豆、玉米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大豆、玉米等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种植玉米和大豆的效益下降明显。种植业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广大农户种植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面积也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是受品种不优,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等影响,致使产量不高,品质也一般。因此,搞好谷子等作物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马铃薯是我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水效率与光合生产效率高的生物学特性,可粮用、菜用、饲用、可作工业原料.伴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区继玉米、大豆之后种植面积居第三位的作物.2004年我区马铃薯播种面积达52.12万hm2,总产量931.8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此外,我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马铃薯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区的发展优势更加凸现.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促进了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玉米、马铃薯是蕉城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旱作。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创新,春玉米-秋马铃薯栽培模式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成为我区早作推广的主要模式。经示范片统计,春玉米亩产平均850公斤,亩产值750-800元;秋马铃薯亩产平均1340公斤,亩产值1100-1200元;两季产值计1850-2000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真实评价玉米套作大豆的推广价值,掌握该种植模式在推广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其它农艺性状,规范套作栽培管理技术,充分发挥品种和栽培种植技术优势,文章进行了玉米套作大豆高效示范,为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培育或引进多种分枝能力强、单株产量高的大豆新品种.种植此类大豆,不仅省种、省肥、省工,而且高产高效,符合未来农业生产向"轻型栽培"方向发展的趋势,推广前景极其广阔,意义深远.栽培强分枝型大豆应注意掌握以下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豆在我区常年种植面积为12万亩,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大豆经济效益的提高,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为此,我们加大了新品种的试、扩、繁、推的力度,采取了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了大豆的生产水平,大豆单产由原来的163.7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占粮谷作物面积的40%左右。解放后我县玉米的种植形式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革;合作化时期玉米与大豆混作;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玉米、大豆间作;近几年来推广矮秆杂交种改为“一堂清”小垄密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由小垄密植又逐渐改为大垄栽培。从1975年大面积试种到1977年全县大垄玉米已发展到4万亩,1978年达到8万亩。近年来大垄玉米充分显示了抗灾增产的优越性。金星公社种植16000亩大垄  相似文献   

8.
正在种植效益下降、面积连年减少的情况下,今年我国大豆生产迎来了转机:国家出台政策,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食用高蛋白大豆。一、市场形势:米积压较多,大豆严重短缺今年3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从宏观上阐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表示要调减玉米、增加大豆。为什么要增加大豆生产?第一,大  相似文献   

9.
鲜食大豆又叫毛豆又称菜用大豆.鲜食大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近年来,市场鲜食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积极发展鲜食大豆生产,已成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覆膜栽培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汇总了近年来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及各地市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水平,分析了山西省各玉米种植生态区主要的玉米推广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机械化水平,指出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米的种植区域逐步向无霜期短的地区扩展,玉米品种多乱杂,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不同的玉米生态区有一定的差异,适合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机械较少,特早熟地区机收困难;并从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陆良县大力推广旱作立体高产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探索出许多种植新模式,目前推广较成熟的旱作复种模式有玉米间作大豆、马铃薯,桑果园套种,玉米、烤烟套秋马铃薯,烤烟套萝卜及绿肥、蔬菜、豆类等,其中以烤烟//鲜食秋蚕豆(豌豆)是近两年来陆良县发展最快的一种高产高效套种模式。该模式除比较效益较高,真正实现了农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在清水县推广面积较大。通过在不同区域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归纳总结了这项技术的实用性、推广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绵阳市大豆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模式、加工等方面分析了绵阳市大豆产业现状。通过调研得出,种植大豆效益低、适合本区域的大豆良种少、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等是影响绵阳市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提升大豆机械化水平、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种植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绵阳地区优势,提升大豆产能,为我国大豆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培育或引进多种分枝能力强、单株产量高的大豆新品种.种植此类大豆,不仅省种、省肥、省工,而且高产高效,符合未来农业生产向"轻型栽培"方向发展的趋势,推广前景极其广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安徽省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但夏玉米生长季异常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也较其他玉米产区更高,高温热害已经成为影响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灾害.高温热害不仅影响玉米的农艺性状,而且严重胁迫其生理活动,导致玉米产量降低.通过选用耐热品种、调整播期、优化栽培措施(宽窄行种植、高温发生时进行灌水、间混作及喷施化学调控剂)等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项农业增产增效新技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为加快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5月印发《河南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漯河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立足本地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为切实了...  相似文献   

17.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为缓解争地矛盾,在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直接增加大豆播种面积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安徽省萧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玉米、大豆常规种植存在较大差异,在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种植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措施不够完善、化学除草药害发生普遍、化学调节剂控制较差、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对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健康发展、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 我市拥有180多万亩耕地,以大豆种植为主,小麦、薯类、玉米、杂粮种植为辅,是传统绿色农业种植的农业市县.近年来,我市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出现了“三低一难”现象.一是大豆市场受国外影响,价格低迷,生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大豆的投入产出效益不断下降,经济效益低:二是受农药残留的影响,80%的耕地面积只能种植大豆而不敢轮作其它农作物,可轮作的耕地面积低.三是多年持续大豆的种植,不合理轮作,病虫害频发,深松整地质量差,有机肥施入少,化肥投入大,土地板结,地力低.一难是短期内,难于摆脱大豆、大豆再大豆的不良种植结构.如何打破绿色农业种植的单一格局,实施传统农业与白色农业的同步发展,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7-29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是山东省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是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科技措施。针对德州市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示范基地的建立与实施效果,对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的现状、可行性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今后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大豆同穴种植田大豆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及综防对策石淑英(临沂市兰山区农业局276003)80年代中后期以来,鲁中、鲁东南地区夏玉米、大豆同穴种植田(简称同穴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8000余万亩,有效地解决了粮油争地矛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