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荣县蚕业历史悠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都是四川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最近十多年,荣县蚕农每年茧款收入都超过了4000万元,蚕桑生产已成为荣县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门路。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总量迅速增加,蚕桑发展基础强了,但也给桑树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危害桑树的病虫害种类逐步增加,小型且易于隐蔽的害虫,数量逐步增多,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桑树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17,(2):34-36
<正>荣县蚕业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一直都是四川省的产茧大县,现在也是全省的重点蚕桑基地县之一。最近十年,荣县蚕农每年的茧款收入都超过了4000万元,蚕桑已成为荣县农村产业发展的骨干项目,发展蚕桑是广大蚕农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目前,荣县的养蚕量、产茧量和蚕农茧款收入,均占自贡市的70%,在全省综合排名由十多年  相似文献   

3.
《四川蚕业》2017,(4):15-16
<正>荣县位于川南自贡市,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是荣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根据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措施,配套相应的发展支持政策,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真正将蚕桑产业打造成荣县蚕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1荣县蚕桑产业现状荣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是四川省产茧大县,全省重点蚕桑产业基地县。县委、  相似文献   

4.
荣县从上世纪初就开始栽桑养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一直都是四川省10个蚕桑基地县之一。上个世纪蚕桑行业鼎盛时期,荣县就开展了桑树病虫害普查工作,其后又开展多次。三十多年过去了,荣县气候发生了变化,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变化,桑树病虫构成也发生变化,害虫的抗药性也增强了。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桑不养蚕、有桑少养蚕,弃桑不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稳定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了蚕桑基地建设,扶持培育栽桑养蚕大户,强化了蚕桑生产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使我县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标  相似文献   

6.
<正>乐至县自1952年栽桑养蚕以来,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增多,农村养蚕人员老龄化和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7.
浅谈省力化大蚕蚕台育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影响蚕桑生产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现在我县6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只有实施省力化养蚕技术才能减轻养蚕的劳动力用量,提高农民的栽桑养蚕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乐至县自1952年栽桑养蚕以来,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增多,农村养蚕人员老龄化和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现有桑树不能充分利用,桑叶浪费大,为此进行桑叶的综合利用,增加桑园单位面积产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重庆果桑产业现状及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产业是重庆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蚕农养蚕售茧年收入3亿元以上,对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森林重庆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繁琐的传统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了“粗管懒养”所造成的发病率高、茧质差、产量低、收入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蚕桑产业在重庆市渝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渝北区农民致富增收的传统特色产业。然而近几年来,特别是2001年以后,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布局调整和城乡统筹,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进城,加之蚕桑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影响农民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12.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13.
推广蚕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在鹿寨县开展了蚕桑生产规模调查。通过对鹿寨县的不同饲养规模农户的养蚕收支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鹿寨县目前农村蚕桑生产规模主要以农村家庭蚕桑生产为主,适度规模经营的指标是:在有2个劳动力的家庭,蚕室面积在120~200 m~2,桑园面积在5 336~6 670 m~2范围,每667 m~2桑园年产鲜茧150 kg以上,采用高效、省力化种养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农村蚕桑生产规模为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4.
钱星光 《四川蚕业》2008,36(3):26-27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繁琐的传统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出现了“粗管懒养”所造成的发病率高、茧质差、产量低、收入少的现象。为了解决解这些问题,我县通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整套提高养蚕工效的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并在我县得到全面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梅 《四川蚕业》2018,(3):49-52
正近年来,由于农村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出现了大量的桑园丢荒、桑树被挖,养蚕户减少。最后坚持下来的很多养蚕户就逐渐形成为养蚕大户。有些蚕农通过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从而形成蚕业农场,并由此使全县形成新的养蚕格局。大棚省力化蚕台养大蚕技术是目前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养蚕模式。它以省工、省力、高效、优质等特点而深受广大蚕农的喜欢。自2000年以来,荣县蚕桑站开始在过水、乐德  相似文献   

16.
正荣县、东兴区分属自贡市和内江市,2015年荣县聚丰养蚕专业合作社在做好全县蚕桑生产、蚕茧收购经营的同时,跨区域与内江市松林丝织有限公司合作,承接东兴区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蚕种发放、蚕需物资供应等业务工作。通过十个月的合作,荣县蚕桑生产实现了稳定发展,蚕茧单产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东兴区也取得蚕种增发、蚕茧质量大幅提高的好成绩,实现了两个县(区)蚕茧增产、质量提高、蚕农增收的良好效果。前  相似文献   

17.
农户养蚕大环境消毒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桑养蚕是淳安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发展蚕桑产业已成为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蚕桑产业投人少、投产快、效益好,且适合千家万户生产经营,特别是在淳安这一农业大县,其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近几年来,淳安蚕桑生产得到蓬勃发展,桑园栽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日益凸显。2010年,全县有23个乡镇310个村2.04万户农民种桑养蚕,养蚕户数占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蚕区茧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茧丝绸产品质量优异.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蚕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种桑、养蚕在一般蚕农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跳出现有的种养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服装、箱包等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势,蚕桑生产只有走规模化、综合化、效益化的道路才能吸引新生力量从事蚕桑生产,使蚕桑生产从家庭小规模单一化种桑养蚕向大户规模化综合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多批次养蚕是充分利用现有养蚕设施设备,合理分配用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全年养蚕量,进而达到单位面积桑园最大收益的最有效手段。在四川现有的蚕桑生产实际中,如何开展多批次养蚕,为此对荣县蚕桑大户王德容2013年开展多批次养蚕进行了专题调查。1王德容多批次养蚕及效果王德容,女,现年51岁,家住荣县河口镇万家祠村5组,家庭成员夫妻2人,爱人是公办教师,1.5个劳动力,现有0.67hm2桑园(自有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蚕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水明  王林甫  姚建荣 《蚕桑通报》2012,43(1):39-40,43
蚕桑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众多新型农业产业掘起,但栽桑养蚕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业劳动力匮乏,养蚕量下降,弃桑不管或有桑不养蚕的现象突出,以及农民迁入新社区后,无房进行家蚕养殖等问题愈加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无房养蚕的问题已刻不容缓。除了在生产中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