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适宜葡萄园灌溉的田间滴灌布置模式.[方法]以吐鲁番地区成龄葡萄滴灌技术田间布置为对象,选取常用规格的滴灌带及其布置方式,对比分析葡萄园内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葡萄生长特征、光和特征、冠层温度以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在吐鲁番粘壤土区,在相同的灌溉制度条件下,滴灌带为滴头流量2.7 L/h,滴头间距为40 cm的一沟双管布置除果实品质外在各项指标上均为较低水平;滴灌带滴头流量为2.7 L/h,滴头间距为40 cm一沟三管布置除果实品质外,各项指标均处于较优水平;一沟双管不对称布置方式在众多指标对比中较一沟双管布置优势较为明显,与一沟三管布置方式比较,在成本控制上有一定优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推广价值.[结论]在吐鲁番地区成龄葡萄园内滴灌带的田间布置方案中一沟三管布置和一沟双管不对称布置方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定赣南地区果园的滴灌施肥方案,在赣南果园开展为期2年柚子滴灌野外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及对柚子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呈现出D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的变化规律,灌溉水量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储存在土壤的水分也越多;柚子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0.15 cm3/cm3左右,柚子的枝梢萌芽率、新梢生长量和果实生长量均最大,柚子果实品质最优;赣南柚子生育期的土壤水分控制在0.15 cm3/cm3左右,全生育期内的施肥量之比为N-P2O5-K2O:1-0.6-0.8 kg/(株·年),此滴灌施肥方式为赣南果园柚子较优的灌溉施肥方案,该滴灌施肥方案可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滴管布置方式对枣树土壤含水率和枣树生长的影响,以和田骏枣为研究对象,研究一管双行和一管四行滴管布置方式及传统沟灌3种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率、生长指标。研究表明:在灌水定额、灌水周期以及灌溉定额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滴灌条件下一行四管灌溉方式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在7月份是红枣开花和挂果的临界期,对于滴灌灌溉方式来说应增加灌水次数或者加大灌水定额。由此可见,滴灌一行四管布置处于较优水平,有较好的适用范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滴灌布的布置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法,分别选取3个灌水小区,以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滴灌系统中的滴头作为研究对象,各灌水小区内布设相同滴头设计流量下的两种不同滴灌布置方式.滴头设计流量分别为1.8、2.6和3.0 L/h;支管管径分别为75和90 mm,3种滴灌带的管径均为16 mm,滴头距均为30 cm.从毛管进口处开始依次为A、B、C、D、E分别计算出5点处的毛管水头,计算出管道系统压力,从而筛选出最适合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最佳滴灌带布置方式.[结果]不同滴头设计流量和不同滴灌带布置方式下,毛管上的工作水头和系统工作压力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在设计条件下最佳模式应为1膜2管布置方式,滴头流量为2.6 L/h.[结论]在此种布置方式下棉花对水分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可以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探索适宜的灌溉方式,促进大棚西红柿产量的不断提升。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某农业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以大棚西红柿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沟灌(CK1)、滴灌(CK2)、地下滴灌(D);地下滴灌灌溉量设置3个水平,即0.5 L/株(A)、0.75 L/株(B)、1 L/株(C);地下滴灌毛管埋设深度设置3个水平,即10 cm(a)、20 cm(b)、30 cm(c)。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以及灌溉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间的大棚西红柿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单株产量最高的为DBa和DBb处理。总产量最高的为DBc处理,产量为63.22 kg,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用水量显著高于DBa、DBb、DBc处理。地下滴灌处理的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有机酸含量、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对照组土壤体积含水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地下滴灌处理呈增加的趋势。地下滴灌方式节水效果高于沟灌和滴灌,且灌水量为0.75 L/株、地下滴灌毛管埋置深度为30 cm时,西红柿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番茄—芹菜轮作条件下滴灌管适宜的布置方式,笔者设置了4种滴灌管布置方式:100-40 cm(CK)、70-70 cm、50-40-50 cm、35-35-35-35 cm,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对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管不同布置方式下,番茄种植试验中100-40 cm处理单果重和亩产量最大,分别为261 g/个和8 056 kg/亩,50-40-50 cm处理单株结果数最多;芹菜试验过程中产量以50-40-50 cm处理最高,达7937 kg/亩。综合番茄、芹菜生长、产量和收入等指标,番茄—芹菜轮作模式下采用50-40-50 cm的滴灌管布置方式比较适宜。其他成行栽培蔬菜和密植蔬菜倒茬模式下,滴灌安装方式可以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毛管不同铺设方式下,滴头流量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玉米出苗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头流量越小,灌水均匀度越好,作物出苗率越高,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一膜两管(滴灌带间距60cm)较一膜三管(滴灌带间距40 cm)可节约滴灌带材料30%以上。低压滴灌在适当滴头流量(2.0 L/h)及毛管铺设模式(毛管间距60 cm)下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净收入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地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毛管埋深30 cm时耗水较高,有利于玉米苗期和前期的生长;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毛管间距80 cm时耗水量较低;在灌浆期,间距60 cm时耗水最大,说明在玉米灌浆期,由于灌水补充和降水的增多,各处理耗水量达到最大值。毛管埋深30cm、间距为60 cm时,滴头流量为1.2 L/h、1.6 L/h处理的产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1 670、15 375 kg/hm~2,因此毛管埋深为30 cm、间距为60 cm为大田玉米地埋式滴灌最优组合模式。同一毛管铺设方式下,在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滴头流量为1.6 L/h时的产量显著高于滴头流量为1.2 L/h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滴灌管不同布置方式对番茄—芹菜轮作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番茄—芹菜轮作条件下滴灌管适宜的布置方式,笔者设置了4种滴灌管布置方式:100-40 cm(CK)、70-70 cm、50-40-50 cm、35-35-35-35 cm,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对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管不同布置方式下,番茄种植试验中100-40 cm处理单果重和亩产量最大,分别为261 g/个和8 056 kg/亩,50-40-50 cm处理单株结果数最多;芹菜试验过程中产量以50-40-50 cm处理最高,达7937 kg/亩。综合番茄、芹菜生长、产量和收入等指标,番茄—芹菜轮作模式下采用50-40-50 cm的滴灌管布置方式比较适宜。其他成行栽培蔬菜和密植蔬菜倒茬模式下,滴灌安装方式可以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影响,确立优质番茄的高效灌溉制度。【方法】以盆栽番茄为试验材料,以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果实快速膨大期和果实品质形成期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应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和近似理想解法得到番茄单一营养品质指标权重和综合营养品质指标评价值及其排序,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对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模型,并进行单因子和2因子互作分析。【结果】番茄单一营养品质指标权重排序为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始花结果期果实快速膨大期果实生长初期果实品质形成期苗期。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番茄综合营养品质随着始花结果期和果实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凹型抛物线变化趋势。苗期与果实生长初期、苗期与果实品质形成期、果实快速膨大期与果实品质形成期的土壤含水率均对番茄综合品质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果实快速膨大期的土壤含水率均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综合营养品质评价值分布在0.6~0.8的最优试验方案为处理9。综合营养品质评价值分布在0.6~0.8时各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的优化结果为:苗期71%~83%,始花结果期71%~83%,果实生长初期68%~80%,果实快速膨大期70%~82%,果实品质形成期70%~82%。【结论】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合理组合有利于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极端干旱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成龄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灌水次数一致条件下,设置5个灌水量梯度处理,观测各处理全生育期内滴灌葡萄的生长指标(新稍长度、新稍茎粗等)及产量。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区滴灌灌水量对成龄葡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葡萄的新稍长度、新稍茎粗和果穗的生长变化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葡萄的新稍打顶前后,分别在灌水量810 mm(W5)和742.5 mm(W4)处理下新稍生长速率最快,新稍茎粗在810 mm(W5)处理下增加速率最快,果穗在607.5 mm(W2)处理下生长速率最快。试验条件下,葡萄获得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较高时的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72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克瑞森葡萄的生长特点,设置了地埋式滴灌、交替式滴灌和常规滴灌三种不同的滴灌方式,调查全年的灌水及施肥量,枝条生长量、葡萄果实的品质及枝条成熟情况,明确不同滴管方式对克瑞森葡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滴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小麦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同一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前后具有明显的变化;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整体趋于平缓,总体表现为W1处理(150mm)〈W2处理(300mm)〈W3处理(450mm)〈W4处理(600mm);40~60cm土层距离滴灌带不同远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W3处理的WUE最高,漫灌的WUE最低。滴灌小麦和漫灌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水分处理不同行之间由于灌溉量的不同也表现差异性;两品种产量均随灌水增加而增加,灌水过多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变化及棉花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定3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地下滴灌、痕量灌),利用PR2测定土壤水分,LAI-2200测定棉花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每日连续灌水处理能保证土壤含水率波动较小,其中痕量灌处理能保证0~30cm和0~60cm土层含水率较均匀;地下滴灌处理后期棉花叶片生长旺盛,痕量灌处理下棉花叶片生长趋于缓慢,二者后期叶片衰老脱落的速率均比膜下滴灌处理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西藏尼洋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尼洋河下游河谷地带,采集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河滩林地、农耕地、草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选取每个样点0~15,15~30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含水率(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渗透性(初始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持水性能有明显差异,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0~15cm土层15~30cm土层,人工林地(1.51g/cm~3)农耕地(1.40g/cm~3)草地(1.16g/cm~3)河滩林地(1.12g/cm~3)天然林地(0.92g/cm~3)。天然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明显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且土壤体积质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天然林地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均极显著大于其余土地利用方式。除河滩林地外,其余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土壤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与土壤体积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与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渗透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多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天然林地河滩林地农耕地人工林地草地。除草地外,其余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渗透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强。【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有差异,其中天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人工林地较差,在进行土地利用时应减少人为干扰强度,避免对自然植被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肥管理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合理降低氮肥施用量,研究不同水肥模式条件对番茄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5日滴灌2 h的灌溉方式可提高番茄亮度,土壤含水率为田持的70%~90%的灌溉模式可有效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灌水适中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为3771.98 m3/hm2)有利于番茄产出较多的果实数和增加成熟比例,并且推迟番茄主产期,从而提高番茄初产量和总产量;氮肥添加处理、水肥的交互效应均未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水分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大于氮肥。  相似文献   

17.
程良  李应海  李金泽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4):188-190,195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水分及黄花菜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该地区的黄花菜灌溉制度.[方法]试验选用甘肃大乌嘴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置了低水(W1)2250 m3/hm2、中水(W2)3000 m3/hm2、高水(W3)3750 m3/hm2,低肥(F1)450 kg/hm2、中肥(F2)675 kg/hm2、高肥(F3)900 kg/hm2,以当地农户滴灌种植方式为对照(CK),共10个组合处理.[结果]农户滴灌种植方式与不同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处理间土壤含水率均在各次灌水后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应增大,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大,为5.54%~28.29%;处理组黄花菜产量总体上高于对照组,黄花菜产量随着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黄花菜在丰水年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最优的是W2 F2处理,该处理下黄花菜产量为15417 kg/hm2.  相似文献   

18.
滴灌能改善葡萄园的生产条件,是葡萄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贺兰山东麓万亩葡萄长廊高效节水灌溉(滴灌、喷灌等微灌)方式实践,总结了滴灌对土壤、肥力、容重、孔隙率、葡萄生长发育、葡萄产量、浆果品质等的影响,同时对葡萄滴灌的灌溉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露地葡萄滴灌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战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79-4181
[目的]为葡萄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设置畦灌+传统施肥、滴灌+专用肥1、滴灌+专用肥2、滴灌+专用肥3,共4个处理,研究露地葡萄滴灌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结果]滴灌处理润湿区域和非润湿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19%、11%~14%。3个滴灌处理的葡萄穗果数与果实重量均高于畦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分别增产20.0%、14.9%、14.7%。专用肥3处理的葡萄果实Vc含量显著高于畦灌处理,专用肥2和专用肥3处理均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灌施肥的总施肥量比畦灌+传统施肥节省25.5%。[结论]滴灌施肥可以为葡萄提供合理的水分与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和葡萄的产量及品质,减少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苹果高效节水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于2009年3-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营坊村昆利果品基地布设了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覆膜沟灌3套高效灌溉施肥技术模式,以常规树盘灌溉作为对照。分别在苹果树萌芽期、花后期、幼果膨大期、成熟期和封冻前灌水施肥,依据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效率以及田间土壤实际含水率等因素确定适宜灌水量。结果表明:1)在3种灌溉方式处理中,环绕滴灌、覆膜沟灌0.00~180.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较高且相对比较稳定,树盘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大。2)在整个生育期内,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覆膜沟灌处理分别比树盘灌溉减少灌水量58.700%、50.100%和34.400%;果园耗水量较树盘灌溉分别减少33.500%、28.600%和19.600%。3)产量方面,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覆膜沟灌产量分别比树盘灌溉高6.000%、5.300%和2.900%;环绕滴灌产量达到3034.7kg/667m2;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且达到9.6kg/m3。总体来看,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和覆膜沟灌是较好的节水技术模式方式,值得在果园灌溉中因地制宜的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