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温度对蓖麻籽压榨制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蓖麻籽为原料进行螺旋压榨,研究了入料温度对其出油率及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料温度对蓖麻油的动力粘度及油脂品质均有显著影响,理论最佳入料温度为70.8℃,此时蓖麻籽出油率可达62%;当入料温度达到70℃时,蓖麻油粘度很低,饼残油率较低,油脂颜色变浅及酸值降低。因此,入料温度的调控对于提高油料压榨制油的效率及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双视窗单轴压榨试验装置,开展不同压榨速率、物料形态、压榨次数和压榨方式等条件下的蓖麻籽一维压榨试验,研究不同压榨条件下的压缩比与榨饼残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次压榨较单次压榨可以达到更大的压缩比,进而降低压榨后的饼粕残油率。同时,采用Kawakita方程,建立压缩比-残油率关系拟合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参数反演,求得模型参数,并进行误差分析。建立的压缩比-残油率关系拟合模型为W=a_1+a_2e~(a_3ε_n)。该模型平均误差e相差不大,在5.08%~6.67%,模型参数准确。  相似文献   

3.
茶油冷榨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压榨法制取茶油,产品油质浑浊、颜色深、杂质多、且含水率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开展了油茶冷榨工艺中烘干、剥壳、冷榨、过滤等相关工序的优化研究,并初步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冷榨工艺参数,生产出的产品达到《油茶籽油》(GB 11765-2003)压榨二级油标准,油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蓖麻油粘滞特性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蓖麻油的粘滞系数,得到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添加抗氧化剂(BHA,TBHQ,BHT)于蓖麻油中,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BHA对蓖麻油的抗氧化性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料冷榨及在油茶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油料冷榨的概念、工艺路线及相关特点,综述了油料冷榨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与目前传统压榨、溶剂浸提法的比较,分析了冷榨技术在油茶加工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用蓖麻油合成聚氨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蓖麻油与聚醚(N210,Mn=1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以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马来酸酐等为亲水单体,通过丙酮法制得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研究了亲水单体含量对聚氨酯乳液的粘度、稳定性、乳液成膜的干燥时间以及胶膜的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含量为18.0%时,可以制得稳定的含蓖麻油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且胶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7.
蓖麻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蓖麻油(C.O.)、聚醚(N210)、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合成了聚氨酯脲水分散液,研究了C.O./N210的质量比、亲水单体含量、NCO/OH摩尔比和NH/NCO摩尔比对聚氨酯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研究发现C.O.可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水性,当C.O./N210的质量比为1:1、NCO/OH摩尔比为1.6:1、DMPA添加量为5.5%、NH2/NCO摩尔比为0.50:1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较高的硬度、优异的附着力和较好的耐水、耐油性。  相似文献   

8.
我校研制的油菜籽脱皮调质冷榨技术,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全国油脂专家的鉴定,并予以高度评价:国际创新,全国首创.  相似文献   

9.
光皮树果实专用型螺旋冷榨机的压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了能源植物光皮树果实压榨制油工艺研究,对比了自制硬果核油料专用小型螺旋冷榨机(XLK-2010型)与德国进口的螺旋冷榨机(KOMETCA-59-G型)的压榨效果。重点考察了在出饼孔分别为5mm和6mm的条件下,不同榨机榨轴转速对光皮树果实的生产效率、饼粕残油率和出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自制的小型螺旋冷榨机与进口设备相比,压榨效率相当,但饼粕残油率和出饼温度略低,设备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光皮树果实压榨制油工艺参数,为大型专用型冷榨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茶油精制工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茶油经过除机械杂质、脱胶、脱酸、脱水、脱色、分提、脱臭等工序处理可得到高级烹调茶油、色拉茶油、化妆品原料茶油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蓖麻油(CTO)为原料,先制备脱水蓖麻油(DCO),再以磷酸为催化剂,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脱水蓖麻油(EDCO),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不同条件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EDCO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5 h、DCO与过氧乙酸物质的量之比5.5∶1、磷酸用量0.5%,此条件下所得EDCO的环氧值达到4.82%。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蓖麻油、脱水蓖麻油以及环氧脱水蓖麻油的化学结构,结果证实EDCO中CC被环氧化后基本消失,生成了环氧键。通过黏度测定、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CTO黏度为1 100.0 mP a·s,DCO黏度为299.5 mP a·s,EDCO黏度为1 896.0 mP a·s;产品的热稳定性顺序为EDCODCOCTO。  相似文献   

12.
以蓖麻油、环氧氯丙烷(ECH)和液碱为主要原料,经二步法开环闭环反应合成了蓖麻油缩水甘油醚(COGE),研究了开环、闭环工艺条件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开环催化剂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用量0.4%,ECH与蓖麻油的物质的量比3.5∶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闭环催化剂四甲基氯化铵用量0.4%,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60℃,Na OH与ECH物质的量比1.1∶1时产物环氧值最高为1.56 mmol/g。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热失重(TG)分析表明蓖麻油缩水甘油醚具有优良的高温热稳定性,黏度测试表明该产物可以降低环氧树脂的黏度,加入量15%时,黏度降低46%。  相似文献   

13.
以蓖麻油(CTO)为原料,经环氧化反应制得环氧蓖麻油(ECO),再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80℃和150℃温度条件下进行固化得到2种不同的交联固化材料,并对其分子结构和各项性能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2种固化材料,其拉伸强度、硬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明显提高;热重分析显示2种固化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初始分解温度均在280℃左右。高温150℃固化得到的材料中含有典型的氨基甲酸酯-噁唑烷酮双重固化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液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蓖麻油酸(RA)为原料,先经MDI-RA加成后,再与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经酯化反应得到蓖麻油基环氧活性中间体(RAE),RAE经二乙烯三胺(DETA)扩链得到RAE-DETA加成物,最后经缩水甘油封端制备得到蓖麻油基水性环氧固化剂(RAWCA)。当n(MDI)∶n(RA)为1∶3和1∶4时分别制得RAWCA-1和RAWCA-2,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凝胶色谱(GPC)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目标产物结构参数与设计的分子结构基本吻合,目标化合物的Mn和M w分别为1 832和1 983。对RAWCA产物性能考察可知,目标产物均具有乳化液体环氧树脂E-51的功能,选择n(MDI)∶n(RA)为1∶3制备的RAWCA-1与E-51固化,漆膜的耐水性较佳,且漆膜柔韧性达1 mm、铅笔硬度达3H、抗冲击性达50 kg/cm,性能可与市售水性环氧固化剂产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按不同的冷压时间压制了6种小麦秸秆砌块,并对其尺寸变形量进行了研究。小麦秸秆在成型过程中主要发生压缩变形、弹性恢复变形、固化变形、蠕变变形和干缩变形;冷压时间相同时,砌块高度方向的变形量比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变形量大;冷压时间不同时,冷压时间与高度方向的变形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热解油中各成分的精制与应用(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质热解油精制方法。通过将生物质热解油加水预分离,得到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分别加以利用。水溶性组分通过反应精馏的方法得到混合酯类化合物,收率21%(以生物原油计算)。非水溶性组分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加工利用:1)替代苯酚合成热塑性酚醛树脂,通过DSC性能分析,所合成的树脂满足常规树脂的应用要求;2)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合成高品位液体燃料油,通过GC-MS分析,非水溶性组分中的羧基和酚羟基转化为相应的酯和醚类化合物,降低了生物油的酸性、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油用牡丹的发展潜力,分析了湖北油用牡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橡胶种子、橡胶种子油的营养及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橡胶种子含蛋白质19%~22%,脂肪49%~51%。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7.6%,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和与总氨基酸之比为28.72%,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和与非必需氨基酸总和之比为40.29%。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8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59%。新鲜橡胶种子中的菜豆亭苷在贮存和加工时会产生有剧毒的氢氰酸,但干燥和加热处理可除去99%的氢氰酸;橡胶种仁及油脂中含有微量的橡胶烃(0.2%~0.5%),不能被动物肠道分解吸收。加工后的橡胶种子、橡胶种子油是一种有营养、有功能、完全能达到食用安全标准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