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家粮食需求量增大,因此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是大势所趋,这便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种植方式,积极完善物联网技术,创造技术化的种植方式。本文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发展及农业用水量的匮乏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高效滴灌施肥系统。  相似文献   

2.
从玉米的需肥特性、吸收养分的特点,以及施肥原则上,阐述了玉米高产高效科学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施肥是保证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和对比农民习惯施肥与平衡施肥的效果,并分析农民习惯施肥中盲目投肥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的产量略高于平衡施肥,但未达显著水平,其纯收益却明显低于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增收3662元/hm2,纯收益增加40.9%。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的养分吸收量与平衡施肥的养分吸收量相当,表明农民习惯施肥中的大量养分残留在土壤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就高产水稻施肥原则、施肥种类和数量、施肥时期及方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在水稻高产栽培中高效施肥,为今后高产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研究玉米高效施肥和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综合技术推广,对于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主要技术内容 ①对玉米高产品种进行优化选择种植;②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专业化施肥;③加强有机肥使用,改善土壤结构;④掌握正确播种、田间管理、使用农药技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不发生病虫害,保证作物无公害。  相似文献   

6.
一、耙秸轮耕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鉴于当前在粮食作物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我们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以机械化为手段,采取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和以耙代耕、耙耕交替的“少耕”相结合的方法,创建了在翻耕基础上,连续耙秸两年,翻耕一年,以三年为一周期的耙秸轮耕新型土壤耕作制。 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粑秸轮耕土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邢台市张庄大队果林队在华北农机学院滴灌组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土法上马,因陋就简,用每亩90元的投资,建成了一套运用自如的滴灌系统。经去年一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滴灌的巴梨比地面灌的增产221%,而且果实大小均匀,外形美观,最大果重465克(畦灌的仅250克。)灌水量仅为畦灌的6.3%,  相似文献   

8.
压差式施肥罐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肥设备,由于其出口浓度随压力和施肥量等因素而变化,直接影响施肥质量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通过控制不同施肥量和压差条件,对施肥罐出肥口的肥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采用1.0、1.5、2.0 kg三个水平,施肥罐作用压差采用0.03、0.06、0.09、0.12、0.15 MPa五个水平。结果表明:通过施肥罐出口的流量随施肥罐作用压差呈幂函数关系增大;施肥罐出口肥液浓度随时间减小,施肥过程的前10 min浓度降低最为明显,20 min后趋于稳定。每次装入的施肥量的适宜范围为1.0~2.0 kg,过量时会造成施肥总历时过长且部分肥料在施肥结束时仍不能溶解。施肥历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施肥量和作用压差,施肥历时与施肥量、压差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祁县在日光温室西葫芦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具有显著的"三节"、"两省"、"两增"功效。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东部,商业上应用滴灌某些可溶植物养分主要限于蔬菜和果树作物。尽管栽培者们对这一方法存有极大的兴趣,然而,通过滴灌系统施肥至今只取得了很有限的进度。据统计,1984年美国东部的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大量的实测试验资料,论证了土壤水分对小麦、玉米、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分析确定了三种作物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指标,为实现高产及节水灌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滴灌施肥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3种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下红毛丹产量最高(5 570.4 kg/hm~2),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分别增产24.84%和149.34%。滴管施肥条件下,植株成熟叶含N、P、K量显著提高,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3.86、48.06、27.69、19.31 kg/kg,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70.23%、91.70%、65.71%、73.03%。且土壤有机质、p H值较FP处理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7%、2.4%,矿质养分维持稳定供应。滴灌施肥对提高红毛丹产量和养分资源利用率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产量关系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小麦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从良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介绍了北方小麦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阜新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提高玉米产量为突破口,建立阜新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在研究并明确玉米耗水规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基础上,引进筛选抗旱耐旱品种,推广适期早播、增加镇压强度的平衡施肥、化肥一次深施、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进而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为玉米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氮肥减量后移对喷灌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井灌区田间水肥管理。【方法】试验于2018年6—9月在河南省许昌灌溉试验站进行,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登海3737(P1)和豫单9953(P2)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施肥调控方式,分别为当地传统施肥模式CK(N、P2O5、K2O施量分别为315、75、75 kg/hm^2,全部基施),优化模式F1(N、P2O5、K2O施量分别为225、75、75kg/hm^2,40%三叶期和60%拔节期追肥),优化模式F2(N、P2O5、K2O施量分别为225、75、75kg/hm^2,30%三叶期、30%拔节期和40%大喇叭口期追肥),研究了喷灌水肥一体化下氮肥减量后移对不同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增加施肥频次和施肥时间后移可提高玉米叶面积系数(LAI)和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最大生长速率。喷灌水肥一体化(F1、F2处理均值)较传统施肥籽粒产量提高7.8%,耗水量降低11.9%,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2.2%,籽粒氮肥偏生产力(PFPY)提高51.1%,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提高49.2%。登海3737干物质累积、最大生长速率、WUE和PFPY的均值较豫单9953分别增加2.8%、7.7%、8.5%和8.6%,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没有差异。豫单9953干物质积累快增期持续时间比登海3737增加5.3 d。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和构成要素差异极显著。登海3737平均产量为11 319 kg/hm^2,较豫单9953增产8.4%,其中穗长、百粒质量对产量贡献较大,分别提高22.5%和18.2%。【结论】本研究中,F2处理为最佳施肥模式,即N、P2O5、K2O施量分别为225、75、75 kg/hm^2,施肥配比为30%三叶期、30%拔节期、40%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16.
以阜蒙县阜新镇某大扁杏个人产业造林丰产大户为例,从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大扁杏园丰产栽培技术与管理经验,为提高大扁杏基地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滴施液体肥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施用液体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滴施液体肥处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液体肥处理,增产15.47%~36.26%,其中以滴施450kg/hm^2液体肥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在整个生长生育期,马铃薯能持续吸收养分,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动态规律,探索高产高效的科学施肥模式,以标准冲施肥(含N量16%,含P_2O_5量5%,含K_2O量19%)为施肥种类,施肥量以N素为基准分为4个肥料处理水平,即F1(高肥)、F2(中肥)、F3(低肥)、F4(不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施肥量呈"抛物线"关系,当N施量为290.6 kg/hm2(F2)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7 776.93 kg/hm2和49.27 kg/m3,说明适量施肥可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但肥料生产效率(PFP)在施肥量为(N)41.4~539.9 kg/hm2范围内呈现负指数降低趋势。植株干物质累积量表现出F2处理F1处理F3处理F4处理。果实干物质累积进程符合logistic函数轨迹,中肥处理比高肥、低肥处理提前进入快速累积期,使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比其他处理长1~8 d。全株总干物质转移量对果实贡献率为1.97%~6.96%,说明果实干物质高达90%以上依靠株体自身光合作用填充。因此,番茄结果期加强水肥的供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Most yield mapping systems on combine harvesters measure the rate of clean grain flow. However, this rate at any instant is a function of yield over a finite region along the swath. This smoothing effect will limit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yield map. As a simplification it is assumed that flow rate is a convolution of yield along the swath and an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which summarises all processes in the combine. A model of this i.r.f. was derived from flow data for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sections of 35 passes. The results we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an independent estimate of the time delay for grain flow through the combine and field comparisons of yield variation and flow rate for adjacent swaths. For the combine used, spatial resolution would seem to be limited to 15 to 25 m. Deconvolution to achieve finer resolution appeared to be unsuccessful, probably because of noise in the flow sensor.  相似文献   

20.
灌溉施肥模式对龙眼生长、果实形成过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硖龙眼树为试材,测定常规施肥(CSF)、树干输液施肥(TIF)、地面滴灌施肥(SFG)处理下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研究了树干输液施肥和地面滴灌施肥对龙眼生长、果实形成过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SF处理相比,TIF、SFG处理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4.18%、23.35%,百叶厚分别增加了8.92%、12.47%,百叶质量分别增加了3.69%、10.27%。荧光参数综合表现为CSP处理TIF处理SFG处理;与CSF处理相比,TIF、SFG处理枝梢长度分别提高了40.96%、45.55%,粗度分别提高了19.67%、28.55%;果实纵横径、可溶性糖、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量在坐果50d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果实成熟时,与CSF处理相比,TIF、SFG处理果实纵径分别增加了0.73%、1.40%,横径分别增加了0.68%、2.23%,可溶性糖量分别增加了7.20%、8.90%,Vc量分别增加了8.60%、16.76%,可滴定酸量分别降低了19.05%、28.57%,可溶性固形物量分别增加了4.50%、6.00%,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35.54%、81.31%。可见,SFG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