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色素内镜在诊断大肠早期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早期可疑大肠病变进行靛胭脂染色检查后作相应的处理.结果 30例患者进行了粘膜染色,其中8例为扁平型病变,常规内镜下表现为局部粘膜色泽改变,或粘膜表面轻微凹凸不平,或肠壁轻度变形、无名沟消失,粘膜染色后可清晰地显示病灶,引导活检.另22例为隆起性病变,染色后多为Ⅲ、Ⅳ、Ⅴ型腺管开口,为肿瘤性病变,其中粘膜下癌6例.结论 色素内镜在大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四例经手术证实的异位胰腺,其中一例位于肝胃韧带上的异位胰腺和一例十二指肠的异位胰腺合并环状胰腺均为首次报道。该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X线检查虽有特征性表现,但其阳性率不高,作者认为,对该症的诊断,用纤维内窥镜优于胃肠道X线检查。指出了该症在小儿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其在超声内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镜科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106例胃粘膜下隆起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患者均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06例标本中,92例为间质瘤,14例为平滑肌瘤,超声内镜诊断正确率达98.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CD34、SMA阳性率为89%、76%、34%;平滑肌瘤中CD117、CD34、SMA阳性率为26.4%、38.7%、90%。结论: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超声内镜可提高诊断的效率及准确率,是未来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诊断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超声及MRI检查68例患者的73个乳腺肿块,并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结果 6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43个.其中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的MRI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0%,准确度为84.9%;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3.3%(28/30),特异度为93.0%(40/43),准确度为93.2%(68/7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简便、直观、价廉的优点,而MRI增强扫描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类癌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1~ 3 ] 。现将我院内镜室近期肠镜检出 3例报道如下 :例 1 :女 ,33岁 ,便后带有鲜血半年 ,无腹痛、腹泻 ,无咳嗽、气喘。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为明确诊断而行肠镜检查。镜下所见 :左侧卧位 ,距肛门 7~ 1 0 cm,1 2点至 6点钟处见一肿物向腔内隆起 ,呈菜花样半阻塞肠腔 ,质脆 ,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诊断为直肠类癌。例 2 :女 ,38岁 ,便前下腹痛 3个月 ,无黑便、血便史。肠镜检查所见 :进镜 2 0 cm见肠腔狭窄 ,仅见 0 .5 cm小孔 ,环周粘膜隆起 ,质脆 ,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综合改良检查法在老年患者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50例需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予以胶囊内镜综合改良检查法检测.除有效的肠道准备外,患者在胶囊内镜通过上消化道实施胶囊节能模式,同时以促胃肠动力药、体位变化辅助胶囊进入下消化道并保持良好运行.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历时260~620min,平均有效记录时间为512.6 min.46例(92.0%)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40例,其中血管异常9例,黏膜下隆起及新生物7例,黏膜炎症、孤立凹陷性憩室、寄生虫各5例,不明原因出血、疑似炎症性肠病、黏膜红斑各3例,阳性检出率为87.0%(40/46).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性好,对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5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7例,在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不清。仅1例病灶边界相对较清。本组32例低信号病灶,病理学上为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其内散在的点状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结论: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并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内镜直视下诊治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耳内镜直视下诊断为EACC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耳内镜检查示32例均见外耳道白色鳞状上皮样物或黑褐色豆腐渣状物堵塞,其中15例见外耳道有脓性引流和皮肤糜烂,8例伴有真菌感染,5例伴有外耳道炎性肉芽组织增生,12例见外耳道口或外耳道软骨部相对狭窄。术前纯音测听:22例语言频率(0.5~2kHz)听阈均值提高,骨气导差10~25dB,平均17.8dB,10例基本正常。术前颞骨高分辨力螺旋CT扫描检查示:所有患耳外耳道均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吸收现象,其中3例乳突和上鼓室见高密度软组织影。耳内镜下治疗:术中见EACC直接破坏外耳道后壁及下壁,严重者甚至侵入乳突,形成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术中彻底清理胆脂瘤上皮、肉芽及坏死骨质。术后听力纯音测听:32例中22例语言频率(0.5~2kHz)较术前提高10~20dB,无变化10例,均达到应用水平(30dB)。术后随访观察1~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EACC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临床上易被误诊。在耳内镜直视下检查有助于发现细小的病变,利于早期诊断。耳内镜直视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手术中有有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视野,可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明确病变组织与外耳道及中耳结构的关系,利于彻底清除外耳道深在、狭小空间内EACC病灶,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耳内镜直视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一般无需外耳道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少见[1],放在实际工作易误诊与漏诊。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不会恶变[2],1992年赵登秋报道十二指肠溃疡恶变2例[3]。作者复查本院1960~1990年30年间的病理检查资料,有十二指肠癌9例,其中1例属十二指肠溃疡恶变。1临床资料1.1本组9例,其中男8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7岁,40岁以下3例,5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1.5岁。1.2症状与体征:上腹闷痛6例,恶心呕吐4例,反酸嗳气3例,消瘦贫血3例,黄疸2例,腹部包块1例。1.3发病部位和病理诊断:详见附表。1.4临床诊断情况: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病毒性肝炎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PNET患者5例影像学表现,其中行CT平扫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结果:5例PNET病灶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其中顶叶3例,额顶叶1例,颞顶叶1例,病灶普遍较大,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T1WI上5例均呈稍低信号,T2WI上4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行CT扫描病灶均呈稍高信号。5例病灶中囊实性4例,实性1例。病灶内出血4例,瘤周无水肿3例,轻度水肿2例;增强扫描病灶内实性成份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儿童幕上PNE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肿瘤部位、形态、囊实性肿块、瘤周水肿、出血等特征可为该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41,P<0.01)。结论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反流性食管炎 (RE)并存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方法 :将内镜诊断的 1 0 1 6例 RE分为 RE+DU组 1 79例 ,RE组 837例 ,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RE+DU组男女比例 3.2 6∶ 1 ,平均年龄 (43.9± 1 .3)岁 ,老年占 2 5.7% ,中重度 RE占42 .5% ,具临床症状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显著高于 RE组。结论 :RE+DU患者年龄偏大 ,男性及老年者多 ,临床症状及 RE内镜程度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38例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内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形态内部结构.方法 对40例患者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结果误诊4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MRI、CT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及CT对多发性硬化(MS)病灶的显示情况,评价其对MS病灶的显示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MS的影像资料。46例均经MRI的T1WI、T2WI常规检查,其中12例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ast IR),8例行增强扫描,6例同时经CT检查。结果:多发性硬化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的T1WI为中等或稍低,T2WI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CT上为低密度影。CT的显示率仅为MR的54%,T2WI显示的病灶较T1WI为多,Fast IR对显示脑干、胼胝体、视神经的病灶敏感,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结论:MRI诊断MS明显优于CT。MRI不同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的有机结合,可以判断病灶的消退、进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内镜下治疗与传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8例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各34例(重症患者分别有9、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内镜组患者入院24 h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传统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结果 内镜组:34例ABP的血常规、淀粉酶和血生化于1、2周内基本恢复;25例轻症者经内镜治疗后2~5d体温恢复正常;9例重症者3~8d腹部体征好转.传统组:34例中有6例行急症手术.内镜组的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9);而传统组为50%(4/8),其数值是高于内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住院时间为(16.5±4.0)d,低于传统组的(54.0±3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行微创治疗ABP的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种检查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诊断中符合率分别为:US检查(56.5%)、MRI+MRCP检查(77.1%)、薄层CT(87.8%)、ERCP检查(87.8%),各种检查均有优缺点。结论:优化联合应用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发现胆道或胃、十二指肠内蛔虫时,可借助圈套器、活检钳、异物抓持钳等将蛔虫取出。笔者1986年至1995年间对25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发现蛔虫的患者进行了取虫治疗,现将治疗体会作一介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9~69岁.内镜检查时间在就诊后数小时至48h内。1.2方法:使用日本欧林巴斯GIF-P2型、P20型、XP10型纤维胃镜和JF-B4型十二指肠镜行上消化道检查。25例中共发现蛔虫26条。蛔虫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者16例(其中1例在十二指肠降部见另外1条蛔虫),胃镜(P2型)通过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CT反晕轮征(RHS)在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胸部CT有反晕轮征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和最后诊断。结果:非感染性肺部疾病21例:肺腺癌9例,机化性肺炎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4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后机化性肺炎1例),肺栓塞2例,韦氏肉芽肿1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肺癌射频治疗后1例,肺癌放疗后1例,干燥综合征1例。感染性肺部疾病11例:肺结核7例,肺侵袭性真菌病4例。单个肺部病灶的9例(28.1%),多发性肺部病灶23例(71.9%)。结论:RHS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素 (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 [1 ,2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消化道良性病变 33例、消化道肿瘤 37例及肿瘤患者术后 19例血清 Gas的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消化道良性病变 33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18~ 76岁 ,平均为 43.96岁 ) ,其中食管炎 3例、慢性胃炎 10例、十二指肠炎 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各 4例、慢性肠炎及肠易激综合征 7例。 (2 )消化道肿瘤 37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9例 ,年龄2 3~ 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