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饲料》2007,(7):5-5
作物健康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多种养分,施肥则是通过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的过程。土壤可以为作物提供一部分养分,但不同土壤提供养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物本身也有各自的养分需求特点。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土壤本身的养分供应状况,掌握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测土配方施肥即通过土壤化验,评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结合拟种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确定全生育期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桑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因桑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每年剪伐和多次采叶养蚕,不断地从土壤中夺去养料。要求其继续尽快抽枝长叶,单靠土壤本身含有的营养物质,远远不能满足桑树生长的需要,因此,对桑园必须增施肥料,才能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桑树经过春叶收获,夏伐后桑树根毛大量萎缩,吸收能力暂时减退,约一周后恢复,开始萌芽生长。在新叶开放时,由于根部大量吸收水分和养分,而桑树地上部枝叶  相似文献   

3.
作物根外施肥可直接供给作物有效养分,防止在土壤中被固定或转化而降低肥效。当要系的吸收力弱时可进行根外施肥,作物容易吸收到养分。如水稻生长后期叶部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会收到良好效果。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及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牧草TDN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相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趋于贫瘠化;土壤养分是牧草养分的根本来源,但并不是所有土层土壤养分均对牧草养分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只有牧草根系分布较集中的10~30cm土层内的营养才是有效的营养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受土壤利用类型的影响很大,因此通过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对于降低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牧草TDN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相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趋于贫瘠化;土壤养分是牧草养分的根本来源,但并不是所有土层土壤养分均对牧草养分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只有牧草根系分布较集中的10~30 cm土层内的营养才是有效的营养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一个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结合紧密、便于应用的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以期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减少试验工作量、简单易行,研究在对"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现有计算公式系统评析的基础上,选择实用性相对较强的应用公式进行改造:适宜施用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单位经济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改造方案为以"缺素处理产量"替代"基础产量",将"全肥处理产量"作为"目标产量",把"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引入公式,用"单位经济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替代"单位经济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结果表明:经过推导得到一个新应用公式,适宜施用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利用新应用公式,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之"常规5处理"田间试验基础上,无需再增加任何试验处理,即可直接计算出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不足,建立合理的作物间作体系可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但需要发挥不同作物在光能和养分利用上的互补优势,减少作物间竞争的不利影响。不同作物根系构型不同,吸收养分的类型及吸收的时间和空间均有差异,如何调控并强化间作系统中作物间相互促进作用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弥城镇是弥渡县玉米生产大镇,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hm2.本文主要探索了玉米在弥城镇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用方法,获取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夏季桑园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潮  程嘉翎 《中国蚕业》2009,30(2):118-119
1 剪伐桑树的生理特点 1.1 桑树的年生长周期与养分运转 一般作物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也有区别。桑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每年采叶剪伐数次,所以大部分生长期间都只有营养生长在持续进行。与一年生作物不同之处是,桑树的枝、干、根部含有较多贮藏养分,  相似文献   

11.
饲草作物是指为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壤侵蚀,累积和保护土层,增加土壤养分和含水率以及提高土壤质量而种植的植物。饲草作物为农田土壤提供了诸多益处,其还有助于增加和维持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本文对多种饲草作物对土壤特性的作用,如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碳固存、土壤硝态氮淋失、土壤水分和土壤健康等进行综述。饲草作物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其自身对土壤的作用,其他考虑因素还包括天气条件,播种时间,是否为豆科植物以及杀灭饲草作物的时间和方法。研究表明,饲草作物也可用于减缓气候变化,抑制作物中的杂草,增加可交换的营养物质如Mg2+和K+,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另外,覆盖作物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杀灭覆盖作物的方法,其可能成为病原体的寄主,饲草作物的再生性以及短期收益不明显。尽管有一些局限,饲草作物仍被认为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整体健康状况,为主栽作物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养猪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利用有限,不可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排泄的粪便会带出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发酵会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以致引起环境的污染;其中包括对土壤的营养累积、水体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相似文献   

13.
《江西饲料》2021,(6):50-51
黑土耕层变薄,有机碳储量下降,以及作物生产力和土壤肥力降低,是侵蚀黑土农田的主要特征.由于土壤退化过程缓慢,评估土壤侵蚀与作物生产力的关系较为困难.目前,研究土壤侵蚀影响作物生产力的方法主要有剖面线法、小区比较法及人为加土和削土法等人工模拟方法.作物产量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取决于作物类型、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和气候特征.然而,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层变薄,降低中国黑土不同作物生产力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作物根系吸收养分方面的研究缺少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肠道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是决定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肠吸收研究方法可以明确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部位、吸收效率及吸收机制,并获得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在体法(血管插管法和小肠灌注法)及体外法(外翻肠囊法、刷状缘膜囊法、尤斯灌流法和体外细胞模型法)进行了综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ICKSEED8925MF多叶高蛋紫花苜蓿的多叶性状对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花苜蓿的根多属深性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垂直向下生长可达10 m以上;侧根与主根呈一定角度向四方扩散,侧向分级生长,均匀分布在2 m深的土层内.其分布于浅层土壤中的根系,在良好条件下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紫花苜蓿会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提高对土壤中有效水分的利用率;过于干旱时,主根会吸收深层水分补给植株.  相似文献   

16.
测土施肥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之不同丰缺级别土壤适宜施肥量的确定变得简易便捷,利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适宜施用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结合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均等化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为10%,以95%作为最高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下限),建立了氮、磷和钾不同丰缺级别土壤、在若干肥料利用率情形下、以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作为变量的适宜施肥量检索表,并以上述3个适宜施肥量检索表为依据,分析了适宜施肥量与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探讨了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及其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的终极趋向点及其与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动静脉浓度差测定法是目前定量研究动物吸收代谢产物较好的方法之一。对山羊来说,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瘤胃和肠道,经瘤胃静脉和肠静脉汇入门静脉。因此,为了研究营养物质在山羊内脏组织(胃肠道和肝脏)中的代谢规律,可在机体不同部位的动-静脉安置血管插管,借助动静脉中养分  相似文献   

18.
有效养分是指饲料中能被动物吸收并能被利用的那部分养分。通过动物试验测定饲料的有效养分,能反映动物体内部变化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所以在平衡动物饲粮时,根据饲料有效氨基酸、有效矿物质和有效维生素等有效养分的数量配制饲粮更合理,能满足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实际需要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产力和对饲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胡萝卜状根是莎草科特有的一种横向膨大、具有很多根毛、形状似胡萝卜的根。这种根是由于植物长期生长在养分贫瘠的土壤上而逐步进化形成的一种高效利用养分的特殊根形态结构,能在根基区产生大量的羧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磷酸酶、质子、阳离子、石炭酸和黏液等,这些分泌物能活化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特别是能促进磷的吸收。随着全球磷资源的耗竭,有必要研究和开发具有从土壤中高效获取和吸收无机磷能力的植物,所以使未来作物具有胡萝卜状根高效吸收利用磷的能力就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介绍了胡萝卜状根的概念、形态和结构,总结了胡萝卜状根的生理生态功能。最后,指出了今后对胡萝卜状根深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这几年的入户调查施肥情况,许多农户施肥有这几方面的误区:第一肥料下得多,就产得多的认识,造成投入增加.第二用旋耕机打地前匆忙撒施肥料,表施现象严重,造成肥料挥发,浪费严重.第三有机肥用量下降,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重施化肥,少施或不施农家肥的现象很普通,只用地不养地,造成许多土地板结严重,抗旱、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第四在化肥施用上,各作物间极不平衡,经济作物用量大,粮食作物用量少.盲目施肥现象不仅造成化肥浪费严重,同时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污染.针对上述不合理施肥现象,在对任何一种作物施肥时,要根据你在什么地上种什么作物,确定施什么肥料.然后再计算出施多少肥,具体什么时期施,以什么方式施肥效果最佳.我们的目的是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施用肥料的确定.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包括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无视最小养分而补充其它养分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最小养分即土壤的供给能力最低的那种养分,这就是我们要补给的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