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12只兔(24眼)被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行羊膜移植的左眼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蛋白的表达,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速度,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眼角膜的VEGF蛋白表达下降,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变慢,微血管数量减少(P<0.01),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炎性细胞胞浆内,其出现时间及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平行;羊膜移植可抑制碱烧伤角膜内VEGF的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朱顺星  刘春  缪进  朱蓉嵘  邵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3-1444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遗传性角膜病小鼠(C57BL/6-cornea opacity,B6-Co)眼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6-Co小鼠角膜混浊发病机制。[方法]观察比较B6-Co小鼠与正常B6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1、13、30、90d)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6-Co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角膜混浊并有大量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不同发育阶段B6小鼠的角膜很少表达,而在B6-Co小鼠出生初期表达较少,13日龄后表达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表达上调,3月龄时与1月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B6-Co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重发作用,可能是导致角膜混浊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牛眼结膜外翻是以眼结膜发炎红肿外翻、胬肉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眼病.患牛结膜充血、肿胀、潮红、羞明、流泪、眼睑闭合,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与泪液一起流出或积于结膜囊内.当感染化脓时,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炎症波及角膜,可见角膜周边有新生血管,角膜混浊.当炎症侵害结膜下组织时,结膜显著肿胀,外翻遮盖整个眼球,病畜痛痒难受,常用后腿扒踢患眼,或擦树磨桩,日久发生溃疡,严重影响视力,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有关血管新生的调控,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研究,已在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开展,由此构成了"微血管医学(Microvascular medicine)"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研究发现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血细胞能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提供各种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最近已开展骨髓细胞移植,诱导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疾病[1~3].本文简述血管新生的有关知识及血细胞与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和对CD11b及角膜上皮凋亡细胞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角膜碱烧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空白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姜黄素组,D组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除空白组外,采用氢氧化钠眼内烧伤造模,并予相应干预,第3、7、10、14天裂隙灯下观察角膜CNV形态并眼前节照相记录CNV长度,计算CNV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H-E染色法观察角膜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CD11b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表达。结果 裂隙灯下观察B组和D组CNV生长旺盛,管腔粗大,C组CNV稀疏管腔细小;3 d时三组CNV面积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0、14 d时CNV面积比较C组CNV面积显著降低(P<0.05);H-E染色B组和D组角膜基质层内大量的CNV管腔和血细胞,C组基质层偶见CNV,管腔细小;A组CD11b、角膜上皮凋亡细胞在角膜仅少量表达,B组和D组CD11b在基质层新生血管内壁上高表达,角膜上皮层凋亡细胞高表达,C组CD11b低表达,角膜上皮层凋亡细胞低表达。结论 姜黄素能有效的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CNV治疗角膜碱烧伤,通过下调CD11b抗炎和下调角膜上皮凋亡细胞抗凋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牛眼结膜外翻是以眼结膜发炎红肿外翻、胬肉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眼病。患牛结膜充血、肿胀、潮红、羞明、流泪、眼睑闭合,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与泪液一起流出或积于结膜囊内。当感染化脓时,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炎症波及角膜,可见角膜周边有新生血管,角膜混浊。当炎症侵害结膜下组织  相似文献   

7.
眼部新生血管的增生是治疗各种炎症性及新生血管性眼病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是一类趋化因子,大量数据证明其对多种血细胞都有趋化作用,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SDF-1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病理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并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理论。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将角膜缘上皮全周或半周板层手术切除,或用1mol/LNaOH直接擦除等方法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探索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失病理模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处理后4周,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1mol/LNaOH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全部血管化、结膜化,未发生睑球粘连,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完整未见溃疡、穿孔等病变,细胞印迹学检查为结膜表型,可作为实验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病理模型;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有2只为结膜表型,另3只为角膜表型,观察期内结果不稳定;半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透明,全部为角膜表型;直接用1mol/LNaOH擦除角膜缘和中央角膜上皮的试验家兔,有4只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断裂、溶解,并伴有严重的溃疡、穿孔、睑球粘连等病变,不能用于移植试验,另1只角膜表面透明,未见结膜和新生血管长入,细胞印迹学检查为角膜表型。  相似文献   

9.
环氧化酶-2(COX-2)因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而日益受到重视。它在眼部炎症、角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青光眼、白内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就发现环氧化酶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COX-2则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损伤、修复、新生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对COX-2的研究更有助于探究犬的某些眼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疾病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环氧化酶-2与犬眼部疾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是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配体,在胚胎和成年动物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114/Notch信号通路参与缺血后损伤血管的修复和肿瘤血管形成,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血管新生的生物学治疗靶点。本文就Dll4/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与症状 病牛发病初期患眼(一侧或两侧)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疼痛。其后角膜凸起,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舒张,结膜和瞬膜红肿,在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溃疡通常侵及角膜深层组织。在出现症状5~7天内,于角膜中央可见直径1厘米或更大的边缘不整突出的卵圆形溃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颈动脉外膜损伤对血管壁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颈动脉外膜损伤模型组;模型组术后1、7、14、28 d处死,对照组、假手术组28 d处死,切取左侧颈动脉,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TUNEL法检测VSMC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7d可见新生内膜形成,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A/MA)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术后28 d最明显.VSMC凋亡在术后1d出现,术后7d达高峰.结论 大鼠颈动脉外膜损伤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和VSMC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 S 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 S 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46例4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22例25眼(52.1%),术中角膜上皮水肿、上皮脱落21例26眼(54.2%),角膜血管翳出血10例10眼(20.8%),角膜瓣薄7例7眼(14.6%),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11例11眼(22.9%)。17例17眼予糖皮质激素眼水滴眼后角膜上皮内生静止;另29例31眼行角膜上皮刮除冲洗,1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再次行上皮刮除冲洗后无再复发。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术中角膜上皮水肿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薄角膜瓣和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是角膜上皮内生的主要原因,经过适当处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青光眼,主要由虹膜及房角出现新生血管,同时伴有纤维血管膜形成,影响小梁网功能,导致眼压升高。以往因病因不够了解、检查方法不完善、仅从临床现象命名,故名称繁多。1962年Wiess等建议使用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5.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ils,EPCs)是可以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前体细胞.当机体受到损伤、缺血或是在药物等外界因素刺激下都可动员骨髓内的内皮祖细胞参与到机体的内循环.内皮祖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来促进管腔直接进入发芽状态的新生血管来调节血管生成.该文综述了EPC的来源、分离培养、数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血管生成作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05在宫颈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Mab),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宫颈癌手术切除标本及40例对照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并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作相关性分析。结果:MVD及VEGF在宫颈癌组织与对照组织间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宫颈癌组织MVD和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CD105在宫颈癌组织新生血管有良好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以CD105测得的MVD可能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脐带炎是新生仔畜脐带断端受到感染而引起的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按其性质可分为脐血管炎和坏死性脐炎,犊牛多发该病.  相似文献   

18.
用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角膜基质体外快速构建角膜内皮组织.分离家兔角膜内皮细胞并传代,将2~4代的角膜内皮细胞以1×105~5×105/mL的浓度接种到去上皮的人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兔角膜基质上,体外快速构建角膜内皮层.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角膜基质上培养48h.细胞就可形成与在体角膜内皮类似的单层角膜内皮组织,并发现角膜基质透明度随着内皮细胞的增殖而逐渐增加的过程.以1×105~5×105/mL的浓度接种到去上皮的人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兔角膜基质上,48 h可构建与在体角膜内皮类似的单层内皮组织.  相似文献   

19.
角膜质地透明,表面光滑无血管,其营养靠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供应,故代谢功能较低,病后收复缓慢。临床上外伤和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炎、角膜化学伤有许多有效的药物,但是我们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病情缠绵的病例。近一年来,我们试用自体血清滴眼治疗角膜疾病15例(16只眼),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有的仔猪出生后,因难产等原因引起仔猪呼吸发生障碍或完全停止,而心脏和脐带血管尚在跳动,叫新生仔猪假死.当碰到这种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抢救,还能起死回生,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