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马尾松树上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2-2000上1月在皖南2个林场马尾松林中各设立2块样地,每月调查1次,查得马尾松树上12目,35科共62种昆虫和蜘蛛,益害物种数之比为1.26,益害个体数之比为0.62,天敌种数稍多于害虫,优势目是双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蜘蛛目,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的物种数分别为30,8,10和20。冬季少数生物还在活动,月间的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有所波动,常年放菌治虫的载公山林场益害比移样性指数稍大于滥用农药的麻姑山林场。马尾松树树上和树皮下是昆虫 和 蜘蛛重要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2.
在皖南春季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时期,于安徽长江以南采用不同治虫策略的5个林场,选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类似的马尾松纯林,对节肢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常年释放白僵菌的林场和长期监测虫情、准确挑治虫源地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50%,个体数约占70%,益害物种数比(Ns/Ps)为0.72~0.83,个体数比(Nn/Pn)为0.44~0.45,多样性指数(H′)波动小,松毛虫虫口≤2.0条·株-1。交替放菌和施药的林场,滥用农药、尤其不治虫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60%左右,个体数>74%,Ns/Ps0.46~0.54,Nn/Pn0.23~0.34,H′波动大,松毛虫虫口6.0~10.0条·株-1,超过防治指标(5条·株-1)。长期的放菌或及时施药挑治利于优化群落结构,增大多样性指数,强化生态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林地鳞翅目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8月-1993年8月在安徽省宣州市麻姑山林场设4块标准地。每月1次,查明了乔木层的优势类群为枯叶蛾类、毒蛾类,暝蛾和袋蛾类。灌木草本层的则为暝蛾类和毒蛾类。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是毒蛾类和夜蛾类。6月和8月份种类及个体数量多,1-2月份为越冬期,及个体数最少。以离差平方和法聚类分析将1周年分割为3个时期,即11月-次年2月,3-5月用7-10月,1993年的6和8月,在每一时期内昆虫群落的  相似文献   

4.
1992年8月-1993年8月在安徽省宣州市麻姑山林场设4块标准地。每月1次,查明了乔木层的优势类群为枯叶蛾类、毒蛾类,螟蛾类和袋蛾类。灌木草本层的则为螟蛾类和毒蛾类。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是毒蛾类和夜蛾类。6月和8月份种类及个体数最多,1-2月份为越冬期,种类及个体数最少。以离差平方和法聚类分析将1周年分割为3个时期,即11月~次年2月,3-5月和7-10月,1993年的6和8月,在每一时期内昆虫群落的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5.
宽结大头蚁筑巢于土中,3月中,下旬开始出巢活动取食,5、6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巢内各虫态个体总数高达14865头,7月中旬有翅雌雄成蚁羽化,11月下旬开始越冬,越冬巢内个体数大减,仅以成蚁和少量幼蚁越冬,该蚁是马尾松毛虫卵和初龄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对人工挂放于林间的第2代马尾松毛虫卵的最高捕食率达55.33%。  相似文献   

6.
宽结大头蚁PheidolenodusSmith筑巢于土中。3月中、下旬开始出巢活动取食,5、6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巢内各虫态个体总数高达14865头。7月中旬有翅雌雄成蚁羽化,11月下旬开始越冬,越冬期巢内个体数大减,仅以成蚁和少量幼蚁越冬。该蚁是马尾松毛虫卵和初龄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对人工挂放于林间的第2代马尾松毛虫卵的最高捕食率达55.33%。  相似文献   

7.
英德跳是我国森林昆虫竹节虫目的一新虫种。在广东省英德县首次发现危害黎蒴栲林成灾得名。若虫和成虫危害黎蒴栲为主的壳斗科树叶,以成虫危害最烈。该虫在英德县1a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第1、2代成虫产的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使用3%666烟剂15kg/hm2防治,效果达85%以上,使用绿僵茵1.5×1013个/hm2孢子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英德跳(虫脩)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德跳xiu是我国森林昆虫竹节虫目的一新虫种。在广东省英德县效益发现危害黎蒴栲林成灾得名。若虫和成虫危害黎朔栲为主的壳斗科树叶,以成虫危害最烈。该虫在英德县1a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第1、2代成虫产的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化,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下、中旬使用3%666烟剂15kg/hm^2防治,效果达85%以上;使用绿僵菌1.5×10^3个/mh^2孢子防治,  相似文献   

9.
1993 ̄1994年,对马尾松树进行调查研究后表明,1株15年生松树针叶平均鲜重为2118g,其外层1年生针叶占总重数61%,内层2年生针叶占总重数39%,1 ̄3轮枝叶占25%,1 ̄4轮枝叶占75%;针叶被害25%时,留4轮枝叶可承受松毛虫19条,是留3轮枝叶的2.4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贮水量以及养分贮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在桂西北乐里林场选择3种林龄段马尾松人工林分别建立标准地,对林地枯枝落叶物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1)该区9~14a生马尾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3.31~5.64t/hm2,最大净贮水量为4.48~10.19t/hm2,并随林龄的增大而递增。2)林地枯枝落叶层元素养分含量以N,Ca为最大,大约各占10种元素养分总含量的1/3~1/2;Mg,K元素含量次之;Mn,Fe,P,Zn,Cu,B元素含量微小。林地枯枝落叶层养分总贮量为70.66~98.82kg/hm2,随林龄的增大而递增。3)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净贮水量以及元素养分总贮量分别与林龄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回归方程各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林龄段来预测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净贮水量和元素养分总贮量。  相似文献   

11.
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湘中丘陵区马尾松林内用溴氰菊酯进行喷药防治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林内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有影响.其中植食类群受影响的主要是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捕食类群主要是蚂蚁和蜘蛛.在药剂作用下,植食类群和寄生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水平均呈现下降,捕食类群的物种丰富度虽有所下降,但在整个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及多样性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上升.施用溴氰菊酯可降低植食物种的优势度,提高天敌类群与植食类群之比值,使昆虫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它降低了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特别是稀有种和偶见种)及多样性水平,因此在生产上用其防治松林害虫时不宜在大面积范围内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部虫口数与总虫口的回归方程为;y=13.3090+2.6832xr=0.863;外缘部虫口数与总虫数的回归方程为:y=65.3374+1.7383xr=0.8336;垂直方向调查:枯枝落叶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79.2127x+1.6667r=0.7021;距地表5cm以上土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42.5270+1.4768xr=0.8901;距地表5cm以下上层内虫口数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145.7758+1.6739xr=0.5298;中部5cm土层内与总虫口数的回归方程为:y=52.6290+3.6369xr=0.8290;3结果分析(1)落叶松鳃扁叶蜂越冬幼虫在树冠垂直投影下落叶层及土中分布无方向性,为随机分布。(2)从表1可见幼虫多分布于林冠下外缘部,中部次之而根基部附近较少。(3)从表2可见越冬幼虫以土中5cm以上分布最多,枯落层内次之而5cm以下土中分布较少。(4)在测报过程中调查虫口密度应以树冠垂直投影下中部5cm以上土层为调查对象,然后用回归方程求算单株虫口密度。(5)在充分摸清该蜂幼虫越冬场所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可于秋季后至成虫羽化前采取人工收?  相似文献   

13.
林间摘茧挂袋养困法防治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由34.1 头/株降至4 头/株,虫株率由100% 降至65% 。室内养茧发现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类天敌,平均寄生率20% 。试验结果表明,虫茧养困法防治落叶松毛虫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带犀猎蝽在广州室内饲养年发生2代,以4-5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卵成块,12.5-16.5天孵化。若虫5龄,历期48.0-223.5天。成虫羽化后5.0-12.5天交配,交配后11.5-25.5天产卵。成虫寿命一般在36.0天以上。若虫和成虫有较强的耐饥力,在缺少猎物时3-5龄若虫和成虫寿命分别为8.9-13.2天和17.3-20.2天,室内外捕食试验表明,对马尾松毛虫,纵带球须刺蛾,录刺蛾、细皮夜蛾和竹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国外松种子园主要种实害虫之一。1年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夏过冬;2月上旬至4月上旬,幼虫为害雌花、1年生球果和嫩梢;害虫各虫态出现与寄生物候关系密切;成虫产卵多选择长叶烯、海松酸含量低,枞酸含量高的无性系植株。在成虫羽化始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万倍液或前者2万倍与50%甲胺磷乳油0.4万倍混合液喷雾,能有效防治害虫,而且对雌花、球果正常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在北京地区1a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冬。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卵和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10.4586和383.5258日度。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分别为0.73、0.3块/枝。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83.23%。以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80%~100%,敌灭灵野外效果达98%~100%,而白僵菌效果为28%~52%,苏云金杆菌的2个亚种效果均不理想,分别为20.83%和9.095%。  相似文献   

17.
青海云杉母树林害虫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同青海云杉母树林害虫的天敌昆虫135种,其中寄生性昆虫54种,捕食性昆虫81种。杳到天敌昆虫省内新记录65例,杳清了主要害虫天敌种类,种实害虫的优势种云彬球果小卷蛾的寄生蜂14种,总寄生率10%-60%,主要为曲姬蜂、马尾姬蜂和球果平胸姬小蜂3种。在结实大气结全采种收集球果,于结实小年释放寄生蜂,可提高害虫的天敌寄生率36.5%-38.2%,降低虫果率55.1%。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叶蜂在白龙江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林内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其幼虫8月上旬开始孵化,生活历期27 ̄35天。重要天敌有波姬蜂等。其为害阳坡重于阴坡。日本落叶松和红杉受害程度很轻,采用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和2.5%功夫乳油防治幼虫效果达74 ̄94.3%。  相似文献   

19.
1987~1992年连续6年研究结果表明,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albitarsis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柳杉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水青蛾Actiasseteneningpoana等13种主要森林害虫卵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林间,该蜂对马尾松毛虫第1、2代卵的自然抑制力分别力16.55%和22.29%,对柳杉毛虫越冬代卵的自然抑制力为23.45%;对水青蛾第1、2代卵的抑制力分别力5.49%和2.63%;在林间,人为释放白跗平腹小蜂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卵的校正抑制力为33.5%,在室内12.3~28℃范围内,每头雌峰对马尾松毛虫、水青蛾和柞蚕剖腹卵的日破坏数(寄生数)分别力15、18和26粒,一生破坏数分别为56、91和208粒。即使虫卵即将孵化,该峰同样亦能寄生,并羽化出正常的子代白跗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20.
从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是苹果、梨树的休眠期。这一时期病虫越冬场所比较集中,龄期一致,冬眠时间长,活动能力弱。此期加强防治,省工、省药、效果好,对减轻果园全年的病虫危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清园。许多病源和害虫如苹果、梨腐烂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梨木虱、梨网蝽、卷叶虫等,都在树下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在落叶后及时将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清扫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虫源。   2.耕翻。在封冻前或早春解冻后,耕翻土地,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将越冬害虫翻在地表风干冻死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