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以朝阳市铁矿坑破损山体为对象,通过采用整体客土、穴状客土以及挂网客土喷播3种植被恢复方式对其进行治理,结果表明:3种客土方式造林树种保存率较高,为72%~95%,且长势良好;同时通过3种客土方式的治理,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显著增加,其中整体客土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82和95%;穴状客土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03和55%;挂网客土喷播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20和83.67%。综合分析得出,3种客土方式均达到了矿山破损山体治理的效果,但整体客土方式最佳,其次为挂网客土喷播。  相似文献   

2.
以朝阳市矿山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景观重建恢复模式,对其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破损山体所有树种成活后长势良好,试验地1树种保存率为53%~95%,其中以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保存率最高,桧柏(Sabina chinensis)保存率最低;试验地2保存率为63%~93%,其中以紫穗槐保...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黎母山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成效,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询方式对黎母山破损山体修复植被现状调查物种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破损山体人工修复技术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植物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自然修复木本植被覆盖度高于人工修复,但存在个别特例,草本植被覆盖度恰好与木本植被相反;从物种群落特征指数分析表明自然修复物种复杂程度高于人工修复;从植被现状反映,人工修复野生树种比较少,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植物;自然修复木本植物有山乌桕、中平树等野生乔灌木,草本以乌毛厥和粽叶芦为主。黎母山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效果有成效,自然修复物种丰富度高、多样性复杂,人工修复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可进行乡土树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客土喷播、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和基质型容器苗种植等技术对浙江海宁鼠尾山露采废弃矿山进行植被修复,3 a后形成乔木盖度31%、灌木盖度52%、草本盖度59%的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与周边山体自然植被的相似度为0.127 6.地上部分灌木和草本的生物干质量为657.16 g·m-2,地下部分生物干质量为254.82 g·m-2,枯落物干质量148.82 g·m-2.地上灌草植被和枯落物及土壤三者合计的蓄持水量为15.5 kg·m-22.研究结果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辽宁省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采石和公路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长期的无序开采造成了山体破坏、植被丧失,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对破损山体的生态治理已成为辽宁省林业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彰武县北山破损山体进行立地条件分析,施以整地、降坡、客土等工程措施,栽植适宜乡土树种,最终达到恢复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青岛东部废弃建筑石材矿山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植被系统中的植物生长势、多样性和盖度,以及治理技术对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对生态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植被覆盖达到95%以上,植物根部已经深入营养基质下部岩石裂缝;3个样方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6、0.75和0.76,多样性指数较高且相差不大;植被恢复后土壤容重降低了17.61%,最大持水量提升了15.07%,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明显增加。通过生态治理技术建立的植被总盖度、植物密度和生长速度都高于自然植被;植物群落多样性好,整体协调性高;该技术还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状况,提高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重点退耕还林区5年植被恢复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省退耕还林5年的植被恢复情况,对重点退耕还林区进行了植被恢复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主要退耕还林模式以乔木纯林模式为主,如:橡胶、槟榔、按树和木麻黄等,但也有少量的其他退耕还林模式;各造林树种5年的保存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检查验收标准,其中橡胶树的保存率〉92%,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木麻黄与小叶桉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橡胶与槟榔,5年郁闭度达到0.7-0.8,生态效益明显,但槟榔和橡胶生长速度较慢,郁闭度只有0.3-.4;退耕地草本生长茂盛,草本盖度与抚育频度和方法有关,无除草措施草本盖度可高达100%,有抚育措施草本的高度与盖度将会显著降低,过度控制草本的生长,将会严重影响退耕还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草原荒漠化是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普遍发生的现象,海拔梯度下生境变化是影响植被物种演替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乌海市甘德尔山草原荒漠化形成因素及植被重建途径,对甘德尔山山体顶部和山脚旷野两处样点采用典型取样法,通过重要值、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自然植被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德尔山山体顶部植被总盖度达66.7%,而山脚旷野仅为32.1%;山顶植物种类有16种,灌木草本比例为1∶8,山脚植物种类为12种,灌木草本比例为1∶1.4;山顶与山脚植被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7和1.53;甘德尔山从山顶至山脚,优势种群由西北针茅更替为四合木。可见提高山脚旷野草本植被多样性及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是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草原植被荒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除迎风坡台湾相思和夹竹桃的保存率为85%和88.33%外,其他树种的保存率均达到了94%以上。主要乔木树种侧风坡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迎风坡;除迎风坡及风障外的木麻黄和台湾相思受风沙危害,有部分长势较差,出现基干干枯之外,其他树种60%以上均长势优良;肯氏南洋杉受风害影响最小,其次为台湾相思、木麻黄和夹竹桃。风障对造林树种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风障内的木麻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高于风障外。  相似文献   

10.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类矿山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具有技术性强、恢复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诸多特点。该文在辽宁省青山工程建设治理破损山体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植被恢复治理的方法、步骤和适宜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质草原风蚀破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人工林和林下草本层、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采取不同治理措施9年后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不同治理措施下,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良好,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在不同模式下,林下草本层发育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模式下,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较高。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下草本种类少,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低。杨树+沙棘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草本群落中赖草、冰草占优势。沙棘和杨柴林下草本层以沙蓬、黄蒿、雾冰藜等1、2年生沙生植物为主;杨树+沙棘混交林和沙棘纯林林下枯落物较多,其次为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和杨柴人工林,其他模式下还没有积累枯落物;樟子松+山杏、杨树+沙棘混交林、樟子松林0~40 cm土壤含水率维持在4%~8%之间。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柠条锦鸡儿和沙棘人工林下土壤含水率均低于3%,而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对矿区山体破损生态修复治理有了基本的工作经验。文章介绍朝阳地区矿山现状及存在问题,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具体治理措施,达到修复的目的。实现山体绿化美化,恢复自然景观,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鲁中南山区3种典型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调查分析各种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并于竣工后期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不同优势特点,同时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其中高次团粒喷播模式形成的群落景观高度一致,遮蔽效果最佳;3种不同模式的施工成本以客土回填最低,高次团粒喷播最高,削坡砌台较高。不论用何种治理模式,养护管理都是相当关键。研究结果可为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西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客土袋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石质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诸多因子中,"水分"这一主导因子,采用国内首创的"客土袋"造林新技术,进行不同树种适宜"客土袋"的选择、"客土袋"配方技术、"客土袋"苗木造林技术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树种适用的"客土袋"规格,"客土袋"最适基质配方以及"客土袋"系列造林技术,应用该项研究成果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21.0%~58%。  相似文献   

16.
废弃采石矿山绿化治理方案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迅速改变废弃采石矿山的环境,加快绿化速度,对废弃采石矿山环境绿化治理方案设计进行了偿试。选择的绿化树种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造价低廉,绿化速度快,效果好,期望能对矿山绿化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江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江高速公路两侧绿化面积为39.81 hm2,选择绿化造林树种37种,株数777 639株,野花组合87.2 kg。文中阐述了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树种混交方式、整地和挖塘规格、砌花台、客土以及栽植技术等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中的具体做法。经过近3年的精心抚育管护,大乔木和小乔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100%,灌木和藤本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5%以上,超过国家标准。通过多树种(草种)的混交造林配置模式,形成复层林分结构,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对稳定路基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引栽日本冷杉、北美香柏、日本花柏、日本扁柏等外来树种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以外来树种为优势种的百山祖主峰植物群落和原生的锅帽尖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其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百山祖主峰自引栽外来树种后,形成了以外来树种为优势种具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结构,其各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次序是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与之相比的锅帽尖原生植物群落没有形成乔木层,其草本层的盖度较高,各层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次序是灌木层>草本层.两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是百山祖主峰>锅帽尖;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比较是锅帽尖>百山祖主峰.说明外来树种的引栽提高了引栽点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引种的外来树种树高的增长,林分的郁闭,对本土植物生长所造成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辽西油松人工林带状混交改造适宜的混交宽度并进一步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样方法对辽西地区(朝阳建平)41a生油松人工林5m、10m、15m、20m、25m、30m带状混交改造4a后混交带内灌木及草本植物的种类、平均高、平均盖度、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阴坡、半阳坡混交带内植物种类数量分别比对照油松保留带提高130.0%、83.3%,主要以草本植物种类增加为主,阴坡、半阳坡草本植物种类分别平均增加12种、8种,而阴坡灌木种类只平均增加了1种,半阳坡灌木种类更是没有明显变化;混交带内灌木、草本植物高度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31.0%、40.4%,盖度分别平均提高184.5%、107.5%,阴坡灌木的平均盖度和半阳坡草本的平均高度均得到了极大提高,混交带内灌木、草本的平均高和平均盖度均随混交宽度的增加而增大,混交宽度超过25m,灌木、草本的平均高和平均盖度无显著增长;阴坡5m混交带、半阳坡6种宽度混交带灌木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为0,阴坡25m混交带的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除半阳坡均匀度指数外,无论是阴坡还是半阳坡,30m混交带的草本多样性指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山地孤岛灌丛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选择贵州省中部地区的6个喀斯特山体,调查记录灌木和草本的种类、高度和盖度,计算植物的丰富度、均匀度、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灌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05,草本的平均为0.8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灌木的平均为2.776,草本的平均为2.193;均匀度指数灌木平均为0.810,草本平均为0.80;丰富度指数平均为6.207,草本的平均为3.218,灌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大于草本的相应指数;隔离程度为700m的1号样地,草本的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隔离程度为400m的6号样地灌木的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