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2.
通过叶盘法对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混合菌系Hj的4个无性系菌株Hj1,Hj2,Hj3,Hj4进行反应型测定,结果证明4个菌株致病力一致,属于1个生理小种。4菌株夏孢子不同接种浓度和杨树互作结果表明,随着夏孢子接种浓度的增加,感病杨树品种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Robusta’、杂交杨P.deltiodes×P.trichocarpa、波兰15号杨P.×euramericana cv.‘Polska 15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产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增加;免疫品种美洲黑杨P.deltiodes不感病。  相似文献   

3.
杨树抗蝉害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两片杨树林的20个杨树无性系的蝉害调查,初步确认其中3个杨树无性系具较强的抗蝉害性。即Ⅰ—69杨×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cv‘Lux’×P.deltoides)的两个无性系52号和66号,Ⅰ—69杨(P.deltoides cv‘Lux’)。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国内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228—379为母本,进行天然杂交育种;以国外引进的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PE-3—71、PE-19—66、S307—26为父本,I-72、I-69杨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对杂种的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区域化试验,从生长量、形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木材材性、环境适应性、抗逆性、胶合板制作与制浆造纸性能等方面,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适宜培育杨树胶合板材和纸浆材的优良新品种—鲁林1号、鲁林2号、鲁林3号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鲁林9号、鲁林16号杨树新品种的生长特性,为育苗和造林提供理论指导,以鲁林9号、鲁林16号及对照I-108杨1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方程对3个杨树无性系的苗高、胸径的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并对叶片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9以上,并以此将各无性系的年生长过程划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鲁林9号杨和鲁林16号杨速生期持续时间长于I-108杨,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达到63%,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最达66%,地径进入速生期的时间早于苗高。鲁林9号杨和鲁林16号杨单叶生物量的累积量大,相对含水量高,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强。对2个杨树新品种年生长规律及生长特性的研究,为加强林木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2):98-98
由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杨树用材林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鲁科农字[2001]500号),于2007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引进国内外黑杨种质资源403个,在我省建立3处永久种质资源保存库。在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杂交和天然杂种F1子代选择,选育出鲁林1号(Populus×euramericana‘Lulin1’)、鲁林2号(Populus deltoides‘Lulin2’)和鲁林3号(Populusdeltoides‘Lulin3’)3个生长速度快、干形通直圆满、出材率高、材质好、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优良杨树新品种。现场验收结果表明:新品种6年生生长量超过目前我省主栽杨树品种1107和中菏1号15%~20%,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等工业用材,可在我省杨树栽培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年生1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的树高、胸径、材积及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的长宽比及木材的基本密度等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个杨树无性系的木材平均纤维长度为0.773~1.111mm,纤维长宽比在34.5~46.0之间,基本密度在0.291~0.369g/cm3之间,壁腔比在0.26~0.39之间。综合评价认为592、107、187、303、2025、725、108、69、皖林2、皖林1等10个优良无性系可作为营造纸浆林的品种,符合造纸原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杨树是目前北方最速生的树种之一,山东省无性系杨树多采用I-69、L35、T26、中林46、I-107、中菏1号等。通过对杨树不同品种林分资产评估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建立不同品种、不同培育目标的资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叶钻天杨(Populus balsanifera Linn.)、沙兰杨(P.×euramericanacv.‘Sacrau79’)、I-467(P.euramericana cv.‘I-467’)杨等3个优良杨树品种不同造林密度下生长规律的分析,研究了3个杨树品种合理的经营密度及采伐年限,结果表明:高生长随密度改变变化不大,胸径生长变化与密度紧密相关;I-467杨和沙兰杨适宜大株行距种植,大叶钻天杨适宜3m×5m和4m×5m两种株行距;3m×5m株行距的理想采伐年限在10年,4m×5m株行距最理想的采伐年限应在12年,3m×8m株行距可适当放宽采伐年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活污水杨树林地生态处理的效益,选择了3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污水林地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林地生态处理增加了杨树人工林的木材收益、污水处理间接收益,生态效益显著;污水处理后,‘中林2001’杨经济收益增加量最大,其次是欧美107杨,I-72杨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3个杨树新品种鲁林1号、2号和3号制作胶合板的适宜性,选取生产中正应用的I-107、L35和中菏1号为对照,通过大田形质指标调查、鲜单板旋切性能评价、干单板质量评价和胶合板质量检验等方法,评价了其单板制作胶合板的适宜性及胶合板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鲁林1、2、3号杨与3个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圆满度;鲁林1号分枝较细、分枝多且均匀,鲁林2号、3号分枝相对较少、较长、较粗;3个品种的鲜单板旋切性能均较好,干板质地良好,制作的胶合板成品符合国家标准,适宜做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杨树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不同杨树无性系耐盐性比较及评价。[方法]以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895’)、1388杨(P.×euramericana‘Nanlin 1388’)、3804杨(P.deltoides‘Nanlin 3804’)、110杨(P.deltoides×P.cathayana cl.‘110’)和328杨(P.×euramericana cl.‘328’)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以无盐处理为对照,对其在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1‰、2‰、3‰、4‰、5‰)土壤下的成活率、生长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光合速率等13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土壤盐胁迫下5个杨树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均受到了抑制;苗木成活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结论]5个杨树无性系耐盐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110杨328杨3804杨895杨1388杨。110杨能耐受3‰左右的土壤含盐量,其它无性系只能耐受2‰左右。  相似文献   

13.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I-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为对象,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2、63、69杨木材旋切和制胶合板均能获得较低的单板厚度偏差和背面裂隙率及较高的胶合强度.72、63、69杨单板厚度偏差与解剖性质中的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纤维长度、胞壁厚度、壁腔比、腔径比、导管长和木射线比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单板背面裂隙率仅与胞腔直径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与其它解剖性质相关不显著;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与解剖性质相关最密切,其中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胞腔直径、胞壁厚度、壁腔比、导管长、导管弦向直径、微纤丝角、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木纤维比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72、63、96杨木材单板厚度偏差和单板背面裂隙率与木材化学性质(pH,酸、碱缓冲容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与边材pH值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与心材pH值以及心、边材的pH均值达到0.01水平相关极显著,与木材的碱缓冲容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72、63、69杨木材单板厚度偏差和胶合强度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关系不密切;单板背面裂隙率与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0个黑杨无性系9年生试验林遗传测定评价,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育出了鲁林2号、鲁林3号和A117等杨树无性系,其材积与对照中荷1号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高出29.5%、41.6%、29.7%,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皖1~5号5个杨树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皖 1~ 5号 5个杨树无性系均是I- 69×I- 63杨的F1 ,根据生长量、干形、抗性、材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从参试的 34个无性系中选育出。 8a生 ,胸径生长量超过I- 69杨 5 4%~ 2 2 4% ,超过中涡 1号 6 7%~2 1 2 % ;材积比I- 69杨大 1 1 8%~ 61 5 % ,比中涡 1号大 1 3 2 %~ 56 1 % ;干形通直圆满 ,顶端生长优势明显 ,形率为 0 39~ 0 42 ,材质优良 ,基本密度为 0 32~ 0 35g/cm3、纤维长度 1 0 4 0~ 1 1 2 7mm ,长宽比、壁腔比均能满足造纸原料的条件 ;适应性强 ,较耐旱、耐涝 ,造林、育苗成活率较高 ,且对桑天牛有较强的抗性。已作为安徽省杨树多品系混合造林中的主栽品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鲁林2号杨',雌株,以欧美杨I-72为母本,美洲黑杨PE-3-71为父本,人工控制授粉,经过对杂种F1代苗期筛选和无性系造林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易繁殖、速生、材质优良、抗病虫和抗逆性强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树种,特别适宜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选育的“予林一号”泡桐和选筛的72杨(PopuJus X euramericana CV、‘San’Martino(1-72/58J)、69杨(P、detcides CV、‘Lux’[I-69/55])、63杨(P、deltoides CV、‘Harvard’[I-63/51])三个优良无性系,生长快、抗性强、成材早。但对其材质的优劣和经济价值如何,人们尤为关心。为了推广上述树种和为木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殓。  相似文献   

18.
杨树良种‘欧美杨2012杨’是由国外引种经过长期区域化试验后选育成功,雌株,为欧美杨无性系,速生性突出,与107杨和108杨生长量相似甚至于超过了107杨和108杨;树干通直圆满,树冠窄;无性繁殖容易,扦插育苗和造林成活率高;木材纤维长度为0.578 mm,基本密度为0.327 5 g·cm-3,适于纸浆材、板材等工业用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杨树抗云斑天牛新品种选育材性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国  韩一凡 《林业科学》1991,27(3):284-288
格性直接影响木材的用途及其经济价值。材性育种已成为现代林木育种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是主要的两个材性特征,往往是林木材性改良的两个性状。木材密度直接影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直接影响纸浆和纸的质量。研究木材密度和木材纤维特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有助于指导林木材性育种工作。本文报道I-69杨×I-63杨F1杂种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杨树材性与生长轮年龄和生长速度关系的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Ⅰ-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Ⅰ-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Ⅰ-69/55)]为对象,首次分别建立了长江滩地速生杨树纤维长度(FL),微纤丝角(FA)和木材密度(WD)随生长因子中的生长轮年龄(CA)和年轮宽度(RW)变化的模型,即:FL=765.07+119.77CA-6.15CA2-1506.97(1/RW)+365.18(CA/RW)-18.02(CA2/RW)FA=9.643+0.061RW+2.376(1/CA)-0.201(RW/CA)WD=0.447-0.003CA+0.004(1/RW)+0.004(CA/RW)从检验结果来看,纤维长度随生长轮年龄和生长速度变化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树不同单株纤维长度的变化(r=0.989),而微纤丝角和木材密度随生长年龄和生长速度变化的模型对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株内微纤丝角和木材密度能够较好地预测(r=0.209~0.999),但对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树不同单株间微纤丝角和木材密度的变化(r=0.118~0.143)预测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