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福洲 《蜜蜂杂志》2006,26(4):11-12
4月2005年4月份是油菜花期,我场80箱蜂共取蜜11次,每群取了75.6kg油菜蜜;因人手少,每群双架10条取浆改为单架5条。一般操作是上午取蜜,下午取浆,本月生产情况如表1:4月份的油菜蜜源是汉水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养蜂的第一个主要蜜源。夺取油菜花期蜜的高产,应做好蜂群的“三防”管理,即:一防蜂群“分蜂热”,二防“软翅爬蜂病”,三防低温和大风天气损失出巢蜂。一防蜂群分蜂热蜂群弱、不好养众所周知,然而在此季节里群势强、蜂不采蜜可能只有少数人知道。例如2005年4月油菜花期,有几个2004年越冬期使用了保蜂罩的蜂场,开繁时5~6框蜂,未到油菜流…  相似文献   

2.
郭业寨 《中国蜂业》2003,54(5):17-17
每年 8月至 1 1月是我们苏北地区蜂群的秋季管理阶段 ,这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加强通风降温 我地初秋炎热 ,为防止卷翅病的发生 ,应将蜂箱放在树荫下或搭凉棚遮阴 ,加强通风、喂水 ,在隔板外加水脾 1张或在饲喂器水槽内喂水 ,切忌在中午高温时洒水 ,湿热熏蒸会加剧卷翅病的发生。二、更换老劣蜂王 “立秋”时育王 ,正值芝麻花中后期 ,蜜粉充足 ,可育一批好王。新王 9月可产卵 ,用正在出房子脾补充一下 ,即可成为中等群 ,这批蜂王正好是明春产卵主力。对于群势达不到越冬要求的 ,宁可合并 ,也不可弱群越冬。三、培育越冬蜂 越冬蜂…  相似文献   

3.
蜜蜂卷翅病     
我省夏秋之交的高温季节,蜜蜂卷翅病的发病颇为严重。幼蜂卷翅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生理性疾病。发病重的群,卷翅的幼蜂占全群75%以上,病轻的群亦占全群幼蜂的12~25%,如果对卷翅病不采取必要的予防措施,必将导致群势的迅速下降,造成严重的秋衰。一、卷翅病的症状此病在我们地区表现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严重的幼蜂出房后两翅折叠,或两翅尖端很明显的卷起,翅不能伸展;另一种是幼蜂出房后,翅尖仅有极细微的卷曲,不注意时难于发现。两种类型,一种表现,病蜂失去飞行能力;试飞时爬出巢门相继死亡。此病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沿江一带,在7~8月份芝麻、西瓜花期间,蜂群容易患卷翅病。患病严重的蜂群群势下降,造成秋衰,不仅使蜂群在秋季丧失了生产能力,也影响了越冬的群势。蜜蜂的卷翅病是外界的最高气温达36℃以上时,由于温湿度失调和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生理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省部份地区的芝麻花期,容易发生蜜蜂卷翅病。患病蜂群的新蜂出房以后,在翅膀上有一点凹陷或残缺部份。当蜜蜂试飞时,患卷翅病的蜜蜂因不能起飞而爬出巢门口死亡。被害卷翅病的蜂群群势大大削弱,使养蜂生产遭到很大损失。为了寻找卷翅病发生的原因,进行防治,1964年曾利用30群蜜蜂,运到历年容易发生卷  相似文献   

6.
蜜蜂卷翅病,俗称“焦翅”。患此病的蜂群,幼蜂羽化出房后,大部分翅膀残缺,部分幼蜂虽有翅,但软弱无力,不能展翅飞翔。到试飞时,跃出巢外在地上焦躁地爬行,然后死去。蜂群发生此病后,常导致几代蜂的死亡,群势陡然下降,强群变弱群,以至覆灭。  相似文献   

7.
每年芝麻花期,蜂群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卷翅病。由于卷翅病的发生,重的使蜂群群势下降,不能在芝麻后期进行分蜂和培养强群;轻的也影响原群发展,对下一个蜜源期取蜜和繁殖都很不利。笔者从1959年开始对该病进行观察,初步的摸索到一些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方群蜂在越夏期間,是全年飼养管理中最困难的季节,已往在这个时期总免不了发生蜜蜂卷翅病,群势迅速下降,造成减产。現在就将我在越夏期間所作的三种不同管理試驗介紹如下: 一、注意溫度为了使蜂群在越夏期間也能正常的繁殖,就必需为蜂群創造适宜的溫度,随时随地都应該采取降溫的措施。我曾作过三組对  相似文献   

9.
江汉平原芝麻、棉花花期,由于气温高、天气炎热,如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会发生蜜蜂生理性卷翅病,使蜂群群势严重削弱,产量减少30 %~50 %。在芝麻、棉花花期以前采取有效措施,从基础蜂群抓起,提前1代培育强群,保证饲料充足,选好靠近水源的场地,给蜂群遮荫,防暑降温 ,通风,创造适宜蜂群生活的小气候;适时适当限量产卵,减轻哺育负担,适当加大蜂路,增加子脾护脾蜂,有利于蜂群振翅扇风调节温湿度。进入7~8月高温低湿的芝麻、棉花花期,不仅产量高,而且能有效地调节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温湿度,蜜蜂能正常地哺育后代,使器官发育健壮齐全,防止蜜蜂生理性卷翅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蜜蜂卷翅病 ,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多发生在芝麻花期。卷翅病对蜂群的损失很大 ,既消耗饲料 ,又育不成蜂 ,也采不到芝麻蜜。严重时 ,还会给越冬蜂的培育带来困难 ,影响来年的收入。蜜蜂卷翅病的发生很普遍。为了使更多的蜂友更好地预防蜜蜂卷翅病的发生 ,我谈谈以下几点防治措施。蜜蜂卷翅病通常发生在夏季 ,发病地区在此时大多是没有任何蜜粉源。蜂群群势下降 ,子脾减少或停产。因为天热 ,大都采用脾多蜂少的管理方法。7月份 ,有了新的蜜粉源———芝麻花。芝麻花蜜粉俱佳 ,蜂群经过1个多月的停产后 ,工蜂特别兴奋 ,蜂王产卵上升 ,20多天…  相似文献   

11.
芝麻花期预防卷翅病的实践历年来,我地芝麻花期过后,出房幼蜂出现大量卷翅,这些蜜蜂有的翅未分化,有的翅卷缩,有的翅发育基本完全,但不会飞翔。每天下午当蜂群试飞时,蜂箱周围和地面上到处可见死蜂,在低洼的地方更多,群势严重下降,对越冬蜂十分不利。《蜜蜂杂志...  相似文献   

12.
我地处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蜂群一般是七月强,八月弱。每年八月份,蜂群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卷翅病。产卵率越高的蜂群,卷翅病越是严重。经卷翅病危害的蜂群,工蜂数量下降,幼蜂卷翅,严重的全群覆灭。该病害严重地威胁着我地蜂群的发展。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发生此  相似文献   

13.
王多产子多 ,抓强群 ,夺丰收。 10多年来笔者就是实践了这一做法 ,2 0 0 1年养平湖浆蜂 2 6群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组双王 ,促春秋两繁有以下好处 :一是蜂群群势上得快 ,头年秋繁有群势较强的适龄越冬蜂 ,可保证来年春繁群有较多的基数 ;二是保证常年养强群产浆、蜜 ;三是增强蜂群抗病力 ,省饲料。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利弊 ,如常年养双王 ,费工、费饲料 ,管理麻烦 ,容易产生“伤热”等不利因素。为了取弊为利 ,笔者的做法是 :7月下旬和 8月上旬是当地芝麻流蜜盛期 ,干旱少雨 ,气温一般都在 38~ 4 1℃ ,蜜蜂贪凉不护脾 ,是芝麻花期卷翅、爬…  相似文献   

14.
每年芝麻花期,幼蜂常发生卷翅病。许多同志认为是由于这个时期温度高,使幼虫发育不正常,因此就采取向蜂群内外洒水降温,来防治卷翅病;还有人认为,芝麻花期缺乏花粉,不能满足幼蜂发育期的需要,引起了卷翅病。为了查明蜜蜂卷翅病的发病原因,1963年我利用45群蜂,分三大组进行试验,又在相同的方向,遮蔭组里,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群蜂。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观察不同的方向、遮蔭、饲料、蜂脾比例等对卷翅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夏季,闽南地区的中蜂发病率较高。发病蜂群的症状是:蜂巢内只有卵没有幼虫,或者仅有少数幼虫,继之差不多群群断子。有的蜂群,还伴有幼蜂午后飞出巢门乱爬而死亡,病群蜜蜂情绪不安,群势迅速下降,蜂群多、排放较集中的蜂场,则可能形成全场性三、五十群蜂飞出结成乱蜂团。蜂群普遍由强变弱直至垮完。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了一定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促进了蜂群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玉春 《中国蜂业》2002,53(5):13-13
一、早春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大肚病 (亦称花粉胀 )是东北地区 5~ 6月份的“爬蜂病”的病因。治疗方法 :用白糖水或者蜂蜜水溶解氟哌酸 ,夜晚加到饲喂器中饲喂 ,连续 3次即可治愈。剂量及配方为 1群蜂用 2粒氟哌酸溶解到 1 0 0 0克白糖水或蜂蜜水中。二、7月上旬期间患爬蜂病的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继续爬蜂。预防措施 :注意防暑 ,箱盖要遮荫 ,揭掉覆布 ,加强通风。三、由小蜂螨的危害引起的爬蜂 (一般情况下 ,东北蜂群如不接触南方蜂群不得此病 )。特别是 8月下旬至 9月份在东北地区是培育越冬适龄蜂期 ,也是为下年建立强群打基础阶段 ,这时…  相似文献   

17.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近几年来 ,辽东地区蜂群秋季经常发生秋衰 ,使蜂群难以越冬 ,甚至造成全群覆灭。有的全场垮掉尚不知原因 ,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首先 ,要找到病因。如今转地蜂场到辽东采刺槐蜜的很多 ,或多或少将小螨传染给本地蜂群。北方定地饲养者认为小螨不能在北方越冬 ,忽视了外地蜂群传染这一环节 ,以致造成小螨危害严重。辽东地区 6月份开始发现小螨 ,8月中旬比较严重 ,开始出现部分幼蜂残翅在地上爬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伴有麻痹病 ,两病齐发 ,群势急剧下降 ,虽然能在越冬前合并蜂群 ,但因缺少适龄越冬蜂 ,仍很难越冬。其次 ,是对症下药。因为是…  相似文献   

18.
“爬蜂病”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名县是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地区 ,“爬蜂病”最早发生在 1978年刺槐前期 ,当时蜂农束手无策 ,眼看着成群结队的青壮年蜂爬出巢外猝死 ,几天内群势由强变弱 ,病情严重的全场覆灭。目前没有哪一种药能根治 ,只能控制 1~ 2天 ,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垮场。依我个人的经验 ,“爬蜂病”的发生不外乎 2种原因 :1 温度不排除受大气候的影响 ,如倒春寒 ,春季开繁后 ,突然寒潮降临 ,加上 3月份正值蜂群进入恢复期 ,箱内外包装严密 ,巢内与外界温差悬殊太大 ,致使幼虫及幼蜂受到寒冷 ,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而致病。2 水源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 ,此时正…  相似文献   

19.
李福洲 《蜜蜂杂志》2006,26(11):14-15
11月汉水流域地区的11月份,气温一般在5~25℃之间,时有0℃的低温或30℃的高温天气出现;该月没有雷暴雨,有些年份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小雨天气,下旬易出现霜冻。本月上中旬在丘陵和山区正是野菊花盛开期,少数地方还伴有油茶花、茶花,平原湖区的沟边地角也有生命力极强的野菊花开放,不关王、不控飞的蜂群还会继续繁殖,但繁殖效果极差,群势不能增长,极易出现垮蜂后弱群越冬,造成翌年春蜜歉收。菊花期垮蜂是个不争的事实,若确需菊花蜜粉入药或作特种蜜高价销售,因利大于蜂群价值,用蜂群换产品还是可以的,若没有经济效益只是繁蜂则不合算。因菊花前…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锦屏进行的中蜂越夏及秋繁试验表明,4框以上的群势越夏较为安全。越夏期间每框足蜂约需补喂白糖1.5公斤。越夏后,蜂群群势约下降1/3左右。蜂群在越夏期间飞逃的主要原因是缺蜜及巢虫危害。当地中蜂在秋季大流蜜初期发生分蜂,分蜂群势均为8框足蜂以上,7框左右不分群。为控制不同起繁群势的蜂群在秋季大流蜜初期正好繁殖到7框左右,不致因分蜂影响秋冬蜜的采集,应分期起步秋繁。根据本试验所建秋季起繁群势(x)与达7框群势所需繁殖天数(y)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推算,在起繁群势为1~5框蜂量时,最适的秋繁开始期,1框群为7月31日,2框群8月10日……蜂群的基础群势每增加一框,则秋繁开始期应相应推迟10~1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