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通知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学》2007,(9):42-42
近日,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经国务院批准,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他指出.退耕还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有效措施。要巩固成果,完善政策.解决好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努力建立起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持续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1.上一轮退耕还林1)原政策补助年限及标准:退耕还林后,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为每年239元/亩(毕节市242元/亩)。2)完善政策补助年限及标准: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适当现金补助,补助周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为每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补助下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的意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呼吁出台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的背景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川147户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生活环境特征变量对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影响显著,农户的个人特征变量对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元显著影响。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要加强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必须从改变农户生活环境特征变量入手。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具体政策,在原先的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现金补助。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退耕还林工程10 a来的实施情况,根据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县和调查人员的分布,对西北6省793个退耕还林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参照退耕前,退耕后生态环境、农户生态意识和生计都有显著改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顺利,受到农民的一致赞成,补助问题是农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分析了当前存在退耕补助兑现水平低,公示度和验收力度不够,树种比例要求不现实,政策宣传力度不强,退耕地收成不高,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补助款是国家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的适当补助,其目的是支持农户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继而保护生态环境,可偏偏有人把它当成了"唐僧肉",动着歪脑筋想吃上一口,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下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退耕农户跟踪监测,并就原州区整体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调研,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监测调研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使区域内生态效益日趋突显,但随着二轮政策补助减半和补助到期,退耕地比较收益明显偏低,退耕区农户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如何处理好退耕成果巩固与退耕户收益矛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百事灵通     
退耕农户将继续享受政府补助国务院前不久发布《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667平方米(1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667平方米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44-146
在介绍云南退耕还林项目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围绕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政策在退耕地核定、补助标准、工作经费、农户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云南省实际调整退耕地标准、增加工作经费和补助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加强项目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当前退耕农户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便顺利开展第二轮退耕还林工作,采用随机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贵州退耕农户进行人户调查,从纵向与横向角度分析退耕农户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的缺粮问题、对退耕补助标准和补助限期望过高、家庭经济收入净增长缓慢、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差与发展质量低、生态环保责任意识较低等问题,指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深入推动贵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解决退耕农户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补助粮政策由补助粮食变为补助现金后 ,企业今后发展的出路会在哪里呢 ?为此 ,最近我们对会宁县退耕还林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退耕还林带来可喜变化会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自 1 999年 1 0月份实施退耕还林以来 ,全县完成退耕还林 (草 )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 3 0 5万亩的 1 6.1 5% ,达到了 2 0 0 3年的 49.2 6万亩 ,年均递增 2 9.98% ,林草覆盖率净增 7.6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县3 2个乡镇 ,1 65个村 ,受益农户从 1 999年的 73 5户增加到 2 0 0 3年的 2 1 3 97户 ,占总农户 …  相似文献   

13.
侯芳妮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16-5117
利用平凉地区农户调查资料,对影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程度的因素,包括参与自主性、收入变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人口、劳动力、农业收入、打工收入、政府补助、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并用相关变量对农户参与程度的决定做了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参与的自主性和政府补助对农户的参与程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实施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清水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林草植被快速增长,退耕还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粮款补助的逐渐到期和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调整退耕区的产业结构,积极培植后续产业,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的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建议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已经退耕的,可以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新闻     
从去年开始,四川省退耕还林补助方式从往年的“补助粮食”改为“直补现金”。兑现办法规定: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补助的粮食按每公斤粮食(口粮、原粮)1.4元计算补贴.退牧还草补助的粮食按每公斤粮食(饲料粮、陈化粮10.9元计算补贴。  相似文献   

18.
《农村百事通》2007,(24):18-19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基本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重点要退的耕地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以及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有:(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每667平方米(1亩)4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公斤。(2)国家给退耕户现金补助。按退耕面积,每年每667平方米(1亩)补助20元。(3)国家向退耕户提供造林种草种苗费补助。种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每667平方米(1亩)50元计算,可直接发给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4)实行“个体承包”。关于粮食和现金补助折年限,总的原则是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绝不能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要求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时文  相似文献   

20.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合肥市退耕还林的实施,对全市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国家退耕还林第1个补助周期即将期满,国家对退耕农户的粮食直补减半的情况下,加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通过对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和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分析,提出建议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