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全站仪布设导线法布设样地,配合棱镜测量不同地形条件下树木的相对地理位置(X,Y,Z)。以湖南黄丰桥林场杉木纯林为例,设置S0作为总站点,S1,S2,S3作为一级站点布设支导线进行测量,将所测数据生成散点图,测量数据分布与林木实际分布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支导线控制测量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林木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哥斯多黎加热带湿地林带,依照需要时间和精度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清查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用非限制性随机抽样设计的,并且这四种方法的各个样地都用同一样地中心。这四种方法是:(a)在10×50米样地上调查所有胸径≥20厘米的树;(b)点抽样;(c)测定离样地中心最近的六株树;(d)测定10×50米样地上  相似文献   

3.
在哥斯多黎加热带湿地林带,依照需要时间和精度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清查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用非限制性随机抽样设计的,并且这四种方法的各个样地都用同一样地中心。这四种方法是:(a)在10×50米样地上调查所有胸径≥20厘米的树;(b)点抽样;(c)测定离样地中心最近的六株树,(d)测定10×50米样地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罗盘仪测量两点间的磁方位角及距离(下简称镜测)是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内容主要有:样地周边四固定点、西南点三定位物及样地内的检测木等测量定位,其中样地周边四固定点定位极为重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运用科学的简易有效方法进行镜测定位,不仅可以得到样地调查的准确数据,也可进一步提高调查工作进度。本调查研究根据多年的森林资源清查经验,总结了样地周边四固定点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几种镜测实用方法,总体分为直线分段、折弯分段(利用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等计算边长)镜测法和特殊情况镜测法,这些方法基本解决一般及较困难的环境条件下镜测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将单木位置匹配至更精确的树干中心处,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地基激光雷达提取胸径中心位置的空间校正方法。[方法 ]对高密度地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使用霍夫变换的方法提取单木胸径及圆心点,以外业调查的胸径数据作为精度控制基础,再用空间点校正方法将外业测量的样地单木相对空间位置匹配至提取的单木胸径中心点处,最后通过数字冠层高度模型特征分析实现单木位置的地理位置匹配。[结果 ]以黑龙江佳木斯孟家岗林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3种不同株数密度的落叶松样地,提取胸径误差在1 cm之内,高、中、低株数密度样地单木位置在空间点校正时胸径误差2 cm误差范围内位置正确匹配率分别为91%、92.5%、98.6%。全部匹配的外业调查单木相对空间位置误差控制在1 m之内,且与机载激光雷达数字冠层模型影像地理位置匹配误差在0.5 m内。[结论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提取胸径匹配单木空间位置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单木空间位置测量精度。此方法的发展,不仅为局部样地单木分割等提供精确位置信息,也为大范围遥感数据提供可靠地面基础位置验证数据,是可靠的单木位置测量和多源数据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介绍了GPS概况,并根据美国、加拿大林业工作者的样地定位试验,说明了用差分法样地定位误差在10米之内。用自动选择连续测定加后处理(不用差分法)的方法误差在20米之内。不用后处理的其它直接测定方法误差在30米以上。林冠对GPS接受卫星信号有影响。用GPS样地定位比传统方法样地定位效率高。无样地定位经验的新手用GPS定位受益大。  相似文献   

7.
一、外业调查及基础数表的计算整理 1、外业调查:分别在不海拔、土壤、地形等立地条件上生长的人工林内设置调查样地(重点为适生区),样地调查内容如下: (1)测定优势高(100米范围内的三株最高木平均值),准确查定年龄;设置土壤剖面,按常规记载立地因子,作为该立地条件的主要指标。同时顺便设七株木样地,实测距离,直径和树高,以便必要时作为计算密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米槠是南方集体林区优良乡土树阔叶树种之一,研究米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种群的保护及合理经营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米槠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δ)、Cassie指数(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对天然米槠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聚集分布,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其分布趋势体现为无规律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推测米槠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最适面积为700~800 m2。这是因为米槠种实较大较重,主要依靠重力传播。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建议对米槠种群的其他结构特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这次试验的目的是探讨利用遥感图象进行宜林地分类,和预报生产潜力的可能性。本次试验于1978年12月中旬至1979年2月在云南省腾冲县试验区进行。其方法是在试验区的各宜林地类型及部分森林类型中设置了31块样地,进行了植被、土壤等专业的综合调查,并利用新近拍摄的比例尺大约为1:34,000的黑白全色片,假彩色红外片,1:13,000的黑白红外片等航空照片,在现场作目视判读训练。同时,在试验区不同位置上,总面积为18,500公顷的三个样区内,进行了小班调查。每个小班均设置了5米宽的带状实测样地。样地实测的内容包括各项测树因子,并测定了样地内最高的三株树的树高(精确到0.5米),作为编制立地指数图表的材料,还记载了各小班的生态因子:坡度、坡向、海拔、土壤等等。室内  相似文献   

10.
大荫山米槠林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浙江省衢州市大荫山的米槠林中分设了10个调查样地.对各样地乔木、灌木、草本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所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荫山米槠林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99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18种).在该米槠林的分层结构上,其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大于乔木层,此两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其林分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此两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差异极显著,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其米槠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该林分各层次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在万象东北方向40 km)的两种森林类型取样,以此研究决定树种分布的因素。本研究在海拔为300~450 m地区共设置了11个50 m×50 m样地,并测量了所有胸径大于10cm的树木。调查样地按森林类型(混合落叶林,以山毛榉科为主,干常绿林)分层随机选取,共鉴定47个科,70个属,123个种。在每个样地的两个位置收集土壤样品,每个样品在两个深度分别为0~10 cm和10~20 cm处采集,并进行基本土壤参数分析(p H值,有机质OM,氮N和磷P,氧化钾K2O,颗粒大小以及质地)。通过聚类分析对植物群落进行标识,使用NMDS分类法及非参数检验法研究土壤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内树种组成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的典型地段.研究该地区的倒木分布情况以及倒木对森林更新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样地内的倒木及其森林更新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倒木样地更新密度为(4050±824)株·hm?2,枯立木样地更新密度为(2950±265)株·hm?2,对照样...  相似文献   

13.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是描述叶片生长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为探讨我国帽儿山地区落叶阔叶林长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利用LAI-2200对帽儿山林场老爷岭试验站12块样地生长季叶面积指数进行测量,使用生长方程对离散LAI值进行拟合,计算不同时间的叶面积指数生长速率和生长季累积叶面积指数,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叶面积指数生长情况,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长季4月到8月,12块落叶阔叶林叶面积指数均随时间呈单峰变化。以杨树有优势树种的样地用Mitscherlich生长方程拟合其LAI效果最优,以色木和白桦为优势树种的样地采用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其它样地Gompertz生长方程拟合最优,各样地生长方程拟合R2均高于0.962。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增速最快,胡桃楸林增速缓慢,6月初到8月中下旬为冠层LAI生长速度趋于平稳。空间位置相近的阴阳坡样地叶面积指数生长规律差别较大,最高累计叶面积指数相差17.6%。此研究结果为帽儿山地区阔叶林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数据基础,为该地区林冠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及其造成影响,以及提升日步长碳循环、水循环生态机理模型精度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套网振落法在"蜀南竹海"毛竹竹冠采到昆虫113种(类),隶属于13目,54科.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中优势度最明显的为同翅目类群,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内,其相对多度为30%~51%,其次是蜘蛛类,相对多度为19%~43%.昆虫亚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同翅目的一种小绿叶蝉(Empoasca sp.),且该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趋势为Ⅲ号样地林区》Ⅱ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为Ⅱ号样地林区》Ⅲ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表明Ⅱ号样地林区由于环境条件和林相特点致使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其他林区大.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6月和8-9月.以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内主要类群的物种数和多度为变量,对不同样地林区4~10月的7次调查样本进行群落季节格局的最优分割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分割数为5,该分割将群落的季节动态区分为5个时期,该划分基本反映出竹冠主要害虫的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年变化和竹林季相的关系,对于指导毛竹害虫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样木位置图是样地的调查成果之一,也是复位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样木位置图有助于样地与样木的复位与调查。通过应用ViewGIS与Excel软件,自动生成样木位置图,规范样木位置测量数据管理,避免了传统手工绘图的粗放与错漏,从而提高样木位置图的分辨率,更加易于保存、易于使用,提高了样地样木复位的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在黑龙江省内朗乡、友好、大海林以及东方红林业局中布设24块大小为20m×30m的矩形样地。其中:12块样地不采取抚育措施、保持自然生长,作为对照样地组;另外12块样地为抚育样地,采取相应的森林抚育措施作为抚育样地组。2016年对2组样地进行复测。分别采取时间序列横向对比法及组内纵向对比法,分析评价森林抚育措施对森林综合成效监测的影响及相同抚育措施对不同立地类型下森林综合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抚育样地的林分材积生长量、年均固碳释氧量、生物量年均增长量以及生物多样性增长值均大各对照样地;2)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在相同抚育措施下,抚育成效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块状与带状森林的面积抽样估计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2):49-55
我国宏观森林面积是通过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得的,该方法采用的是系统抽样方法。从理论上讲,一个样地的森林面积计量可以有两类方法:0-1离散变量法和0-1之间的连续比例变量法。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前一类,即一个样地或是森林,或不是森林,没有其他状态。在确定一个样地是否是森林时,又有两种方法可选择:一是点定法,即根据样地的某个点(如样地西南角)的地类确定;二是优势地类法,即根据样地内森林比例是否占优势确定。这样对样地森林面积的计量总共可以有3种不同的估计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这3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选择块状(连片不规则分布)和带状两种空间分布形式的森林作为研究对象,这两种分布分别代表山区(林区)和平原农区的森林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变量法效率最高,且无偏;2)点定法也无偏,但效率较连续变量法低;3)优势地类法则是有偏的,尤其对于带状森林,偏差可能很大,偏差大小决定于林带的宽度及样地大小。以上结论对于目前正在探讨与实践的遥感大样地来说也有参考价值。对于遥感大样地来说,应该选择无偏且有最高估计效率的连续变量法。  相似文献   

18.
<正> 为确定面积为50至1000米。圆形样地的边界,设计制造了一种仪器(见图1)。它是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盐度下秋茄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了盐度对秋茄幼苗的影响。设置三种盐度梯度,分别是:样地L(盐度为4‰~8‰)、样地M(盐度为10‰~15‰)和样地H(盐度为15‰~20‰)。结果表明,不同盐度下秋茄幼苗生物量情况均不同,样地H比较适于秋茄幼苗生物量积累,样地L对秋茄幼苗的生物量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面固定样地是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基本抽样调查单元。地面固定样地对林分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区域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样地类型、空间排列方式、样地尺度大小出发,在1 hm2大样地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抽样精度验证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最优样地类型。结果表明:1)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蓄积量监测的最优样地面积尺度大小不一,在布设地面固定样地时,应当根据林分起源、龄组的不同,确定样地面积、间距;2)在样地面积相同情况下,单一圆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单一方形样地,群团样地的蓄积抽样监测精度明显高于单一样地,四点圆形群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方阵式群团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