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猪痘是由猪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发红斑、丘疹和结痂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1月龄左右的仔猪多发,大猪很少发病,一般能自然痊愈。寒冷季节、饲养环境差多发,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如有并发支气管肺炎、肠炎或其他传染病时,死亡率相应增高。1病原分析猪痘病毒只能在猪源组织细胞内增殖,并在细胞胞浆内形成空泡和包涵体。痘苗病毒能使猪和其他多种动物感染,能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成年猪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呈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的综合症状。1病原体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为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猪肾细胞最敏感,并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呈地方流行性,无季节性散发,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可感染,对猪的危害较大。近几年,该病常与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给养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在临床上要注意与猪的其它繁殖障碍性疾病相区别,如猪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布氏杆菌病、猪瘟等。1病原体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并产生核内包涵体。该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在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汁…  相似文献   

4.
<正>巨细胞病毒(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称为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病是人畜共患病,但人畜之间互不传染。在猪场,全世界98%以上的猪群受到过感染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及其病毒抗原在感染细胞内外的定位.结果显示:(1)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的病毒粒子,主要通过细胞吞饮作用侵入细胞,而吸附在微绒毛膜表面的病毒粒子则可直接“渗入”细胞;(2)在病毒感染不同时用的细胞核内观察到均质型、微粒型、颗粒型、副晶格型、病毒包涵体型及致密型等6种类型包涵体,其中前5种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形成病毒粒子的抗原蛋白、病毒装配后剩余的抗原蛋白或ICHV的病毒粒子结晶,致密型包涵体未被免疫金标记,可能是病毒DNA;(3)感染细胞内出现的某些特殊结构均不具有病毒抗原性,其中纤维样结构和管状结构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起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猪巨细胞病毒病是由猪巨细胞病毒(PCMV)引起仔猪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主要是侵害猪的呼吸系统,临床上以鼻炎为特征,在感染的鼻甲骨黏膜黏液腺中巨细胞可见到大量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又称包涵体鼻炎.PCMV是继伪狂犬病的病毒之后发现的第二个猪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β疱疹病毒亚科、巨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可感染人、鼠、牛、马、猫、猪等多种哺乳动物.由于该病常呈隐形感染,在生产中不易引起重视,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疫病隐患.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     
<正>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发热、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症状,最后死亡。近几年来,疫情在不断扩大,对我国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病原体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基因组为线状双股 RNA,能在猪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1%氢氧化钠、福尔马林消毒有效。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猪自然感染本病。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猪、牛、羊、犬、猫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病猪、带毒猪和带毒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来源。病毒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配种等途径感染;母猪感染后6-7日乳中可排毒,持续3~5d,仔猪吸乳而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猪主要表现流产、死胎和睾丸炎。蚊虫是传播媒介。1病原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为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凝集鸡、鸽、鸭及绵羊的红细胞,能在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蚀斑。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肿胀的睾丸内及死亡胎儿的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对猪细小病毒(PPV)、牛疱疹病毒2型(BHV2)和犬腺病毒1型(CAV1)3种动物D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释放方式以及所致细胞结构的变化,通过电镜进行了观察比较.(1)这3种动物DNA病毒的复制和装配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内,以毒浆结构(Viroplast)或核内包涵体为增殖场所和物质基础,但并非都形成结晶样结构.(2)有囊膜的BHV2,其核壳体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从核内膜上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然后进入核周池,聚集的病毒使核外膜向胞质方向隆起,形成病毒性包涵体而脱离核外膜,并逐渐向细胞膜的方向移动,最后从细胞膜的破损处以病毒包涵体形式释放到细胞间隙.而无囊膜的CAV1,核壳体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从细胞核膜破损处或细胞核崩解后进入细胞质,待整个细胞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无囊膜的PPV,在核壳体装配完成后,成堆地以病毒流的方式,从扩张的核孔释放到细胞质中,待细胞崩解后再释放出来.(3)3种病毒增殖时,宿主细胞的固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以及溶酶体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能诱导宿主细胞出现一些新的结构,除毒浆结构外,还有管状结构、细纤维样结构、周期性结构和髓膜样结构等,其中周期性结构仅见于BHV2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和脑脊髓炎。成年猪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呈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的综合症状。1病原体及病因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为DNA型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其中以兔肾、猪肾细胞最敏感)内增殖,并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主要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毒对  相似文献   

11.
<正>猪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于猪感染了猪巨细胞病毒(PCMV)引起的,又称为包涵体鼻炎、猪巨细胞包涵体病,此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但人畜之间互不感染。猪巨细胞包涵体病多呈隐性感染,在很多地区都有发生。我国的河南、河北、广西等地都先后报道过此病的发生情况。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程度的加强,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对从黑龙江省爆发鸡痘的免疫和非免疫鸡群分离的两株鸡痘病毒FPV1和FPV2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电镜观察感染的鸡胚CAM证实,FPV1毒株除形成B型包涵体以外还可形成A型包涵体,而FPV2仅形成B型包涵体。在感染细胞内,FPV1在B型包涵体内发育成熟后移句,以其横轴凸入并充满A型包涵体,病毒粒子以发芽形式从细胞膜释出;病毒装配初期,VPV2首先形成完整的空膜样结构,病毒浆随后装入,并逐渐浓缩至中央形成核心和侧体。  相似文献   

13.
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一般初为红疹、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1病原 绵羊痘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黏膜的丘疹、细胞以及痘皮内,病羊的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发热期血液内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可于绵羊、山羊、犊牛等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以及幼仓鼠肾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毒也可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发育的鸡胚内增殖.通常可于增殖细胞内产生包涵体.本病毒对直射阳光、高热较为敏感,碱性消毒药及常用的消毒剂均有效,2%石碳酸15min可灭活病毒,但耐干燥,干燥的痘痂皮中病毒可存活6~8周.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宿主范围十分广泛,人及大多数动物感染率都较高.刚地弓形虫是寄生于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可侵犯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最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虫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动物感染本病后多数不呈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肉用畜禽中,猪、牛、羊、鸡均可感染,但猪最易感染,致病力最强,具有高度致死性.如防治不当,可引起爆发或成批死亡,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在广东省某鸭场分离到1株鸭Ⅱ型腺病毒,该毒株为中国首例鸭Ⅱ型腺病毒。该分离株能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15日龄鸭接种该病毒后呈现出典型的腺病毒感染症状和病理变化,动物回归实验发现攻毒鸭出现明显的包涵体肝炎症状,表现为心脏和肝脏出血肿大,肝脏出现坏死灶。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内,也可游离在血浆中,其增殖过程是在红细胞内行二分裂萌芽方式。常感染猪、牛、羊及鼠等动物。 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吸血昆虫,特别是猪虱、疥螨、蚊子、苍蝇等携带病原传  相似文献   

17.
猫全白细胞减少症又名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是猫的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可感染猫科中所有动物(包括水貂等),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病。病原本病由细小病毒所引起。病毒属于单链DNA,直径20毫微米,在感染细胞的核内增殖,并形成核内包涵体。将世界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多株病毒进行比较的结果,抗原性非常相似。病毒非常稳定,在污染的房屋中可保存一年。病毒能抵抗加热56℃30分钟,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活较长时间。病毒能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家畜和鸟类都可被感染。伪狂犬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为线性双股DNA,有囊膜和纤突PRV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能在猪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病变,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  原附红细胞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内 ,也可游离在血浆中 ,其增殖过程是在红细胞内行二分裂萌芽方式 ,常感染猪、牛、羊及鼠等动物。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 ,但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怀孕母猪出现受胎率下降 ,或发生流产、死胎等现象。传播途径主要是两个 :一是吸血昆虫 ,特别是猪虱、疥螨、蚊子、苍蝇等携带病原传播 ;另一种是污染的注射针头、手术器械。当然 ,公母猪交配及经胎盘也能引起感染。应激因素 ,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等 ,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 ,症状加重。临床症状仔猪表现为皮肤和粘膜苍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致病性.柞蚕1、2、3龄分别感染非包涵体病毒,发病率分别在80.85—99.2%、73.54—85%和50.83—74.19%测定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LD50在10~4·85左右.测定了该病毒的增殖曲线,看出,接种后72—96小时为潜伏期,120小时开始增殖,216小时达到毒力高峰,其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