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园林植物与造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燕  薛立  陈锡沐 《广东园林》2005,28(2):20-22
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有“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练性”的艺术特征,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则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重写实、大量应用草坪、花卉和植物材料丰富多彩。造景中应用的园林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3大类。园林植物造景原则有根据植物的生态学原理、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多样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平衡、均衡、韵律和节奏及统筹安排等原则。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绿量与景观质量不成比例、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没有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正确预见。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利用植物来造景是帮助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阐述了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探讨了植物与景观造景的艺术性,以及植物造景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环境与城市景观质量提升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南京的城市植物造景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在分析南京植物造景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以建立专项规划为前提,从本土植物应用、地区差异平衡、文化景观塑造与造景模式拓展4个角度提出了南京城市植物造景的发展策略,对南京进一步促进植物造景生态化、均衡化、艺术化与集约化的综合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盆栽植物造景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盆栽植物的作用,并从植物与容器的搭配、盆栽植物造景类型(按季节变换造景,按摆放形式造景,按植物生活习性及其它需求造景)两方面对盆栽植物造景技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京水西门广场的实地调查,运用植物造景的综合知识,分析其植物造景的特点与问题,进而提出了合理添植夏花树种、综合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塑造植物景观、增强植物的层次感和立面景观效果等改进造景的相关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化就是要改善和美化人类的生态环境。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最基本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植物造景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讲述了植物造景的方式及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角度论述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彩叶植物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在当今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从彩叶植物造景应与建筑物形状体量质地色彩相协调、与园林小品的主题含义相匹配、与周围园林植物的应用相照应、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相适应等方面探讨了彩叶植物的造景艺术应用,提出了采取园林造景、分割空间、配合水景、道路两侧、居室装饰等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适益于北方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技法,对保定市东方家园小区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分析,归纳了居住区的植物选择特点和配置方式,并就居住区在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方式、造景技法、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北方居住区植物造景上应大量运用乡土植物、适当增加新优品种、增加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加强养护管理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利用多年从事高级住宅区植物造景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在植物造景中所要运用的主题、艺术、美学、生态、文化、环保科技等原则,对植物配景对于高级住宅区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进行了阐述,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高级住宅区与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利用多年从事高级住宅区植物造景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在植物造景中所要运用的主题、艺术、美学、生态、文化、环保科技等原则,对植物配景对于高级住宅区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进行了阐述,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高级住宅区与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两广为研究对象,对岭南地区(重点是广西)三十年来公园绿地建设态势与走向作了分析,认为岭南新园林的建设与发展须借鉴传统"岭南园林"的人文风格和艺术特点,使之适应新时期大众化的需求,又不失文化艺术品位,要质量并重,走精品园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提供的概念、原理等可以直接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本文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及其主要原理,并对引入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景观生态学将促使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更具整体性、科学性。同时,也对人们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共性较强,特色、文化不足的现状,通过一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强调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生态"的重要性,呼吁景观设计上的标示性,使得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应该具备的内涵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可食地景是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文章介绍了可食地景的概念和起源、分析了相关实例,并归类说明了可食地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布局以及常用植物种类等,对可食地景的运用前景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尽人皆知。
  我的家乡万源。万源,万水之源,提起她,人们立刻就会憧憬龙潭河风光的神秘,向往大竹河漂流的浪漫,殊不知那些风光却远离城区百公里之外,至于流经城区的母亲河--后河,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据太平县志记载,后河发源于庙坡乡白龙洞。万水之源指的就是这里。  相似文献   

16.
《广东园林》2009,31(1)
2009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将于5月开幕2009年5月18日至22日,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以下简称LIGNA展览会)将再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名观众。届时除了全面  相似文献   

17.
《广东园林》2009,31(3)
深圳将建特区纪念公园深圳特区的建立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深圳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圳市规划局在特区成立30年之际提出在安托山建设特区纪念公园的概念规划。安托山曾为特区建设贡献了大量土石,又位于广深高速进入深圳特区的显要位置,处于华侨城上山下海轴线,也是园博园组团绿化带连接塘朗山的重要节点,将纪念公园选址于此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安托山纪念公园的建成将作为深圳城市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大型纪念场所,成为深圳又一标志性公园。(深圳特区报)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随着园林景观行业的崛起与发展,集农业文化、景观元素与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园林模式--农业文化主题园林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该园林蕴含的浓郁农村乡土气息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农村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时尚文化的完美融合,受到人们广泛青睐,让其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此,对园林设计中农业景观元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原则及应用形式,以期更好地呈现出农业文化主题园林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9.
《广东园林》2009,31(2)
第十五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广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生活?花园第十五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于1月24日至2月13日在广州举行。本届博  相似文献   

20.
A landscape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 is described as a first step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Five attribut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patterns at different scales of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from the plot to the region: climatic regions, ecoregions,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floristics, and vegetation. Example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lected attributes are presented for three western U.S. study areas.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process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Forest Service and from forested loc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U.S. Location of a study area within a climatic region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broad-scale climatic constraints operating on the biota. Assessment at the ecoregion level was used to examine finer scal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due to landform effects. The ecoregion also provided a context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biotic and environment variability in a study area.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combin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in landscapes. Th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in a landscape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a larger region to determine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s in a landscape. Biotic vari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at a relatively coarse spatial scale by examining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ons among floristic types. Such an analysis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essures exerted on species in an area.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was characterized at a varietv of scales by exam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ypes within the levels of a hierarchical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the western U.S. In addition, biotic distributions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described using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o determine within-type variability.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was assessed within a hierarchical ecosystem-based framework. Characterization of biotic-abiotic relationships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biotic responses to historical and current landscape conditions. We constructed statistical models to predict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using a powerful class of regression models,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Models developed for a plant community in the Southwest, the ponderosa pine series, revealed complex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biotic-abiotic relationships warrant carefu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at some commonly used simple models may not accurately predict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