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索微量元素铜、钼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微量元素铜、钼的不同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适当铜钼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而铜、钼浓度过高或过低则都是不利的.在9种铜钼浓度组合中,以培养液中125μg/L铜和60 μ,/L钼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好,它可使培养液中的盐藻细胞密度、蛋白质积累量和β-胡萝卜素积累量都达到最高.培养液中175 μg/L铜和80 μg/L钼浓度组合可使单个盐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量都最高,但可能仅是在铜、钼过多的逆境条件下,盐藻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培养盐藻的微量元素条件,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铜、锌的不同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适当铜锌浓度的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而铜锌浓度过高或过低则都是相对不利的。在试验的9种铜锌浓度组合中,以培养液中125μg/L的铜和6 mg/L的锌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好,它可使培养液中的盐藻细胞密度、蛋白质积累量和β-胡萝卜素积累量都达到最高;培养液中175μg/L的铜和8 mg/L的锌浓度组合可使单个盐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量都最高,但也可能仅是在铜、锌过多的逆境条件下,盐藻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培养盐藻的微量元素条件,促进盐藻食品的开发应用,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锌、钼的不同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适当锌钼浓度的组合对盐藻细胞生长和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而锌钼浓度过高或过低则都是相对不利的.在试验的9种锌钼浓度组合中,以培养液中6 mg/L的锌和60 μg/L的钼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好,可使培养液中的盐藻细胞密度、蛋白质积累量和β-胡萝卜索积累量都达到最高.培养液中8 mg/L的锌和80μg/L的钼浓度组合可使单个盐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量都最高,但这可能仅是在锌、钼过多的逆境条件下盐藻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铁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铁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30mg/L的铁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铁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  相似文献   

5.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0-13590,13592
[目的]探讨2,4-D对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1.0~6.0mg/L的2,4-D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其中4.0mg/L为最佳促进浓度,可使盐藻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及β-胡萝卜素积累均达到最大值。[结论]2,4-D可用于盐藻培养中对盐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类物质NAA培养盐藻,测定分析培养后的盐藻细胞密度、蛋白质积累含量和β-胡萝卜素积累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A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有不同影响,NAA浓度为0.02 mg/L时,可显著促进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而NAA浓度大于0.02 mg/L时,则可显著抑制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NAA对盐藻细胞的作用效应规律与高等植物相同,但生长素类物质对高等植物细胞作用的酸生长学说机理不适用于盐藻细胞。  相似文献   

7.
将盐藻接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2培养液中,检测其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B2对盐藻的作用效应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维生素B2浓度为800 μg/L时,盐藻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形成最多、细胞繁殖最快、蛋白质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将玉米DNA加入到盐藻培养液中培养,检测对盐藻细胞生长、形态大小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DNA浓度的提高,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发育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对盐藻细胞培养16d后,2.5 μg/mL的玉米DNA使培养液中的盐藻细胞密度降低15.2%,而细胞的长度平均增加12.2%,宽度则平均减少13.1%,细胞蛋白质和β-胡萝卜素合成的总量分别减少11.5%和15.3%.说明玉米DNA会干扰盐藻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可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CO2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及β一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提高,盐藻生长及β一胡萝卜索和蛋白质积累加速;当CO2浓度为1.5g/L时,盐藻生长及β一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最快;当CO2浓度继续提高时,盐藻生长及β一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速度减慢.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的最适CO2浓度为1.5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索VB1对盐藻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盐藻接入不同浓度的VB1培养液中,研究其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VB1可使盐藻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形成增多、细胞繁殖加快、蛋白质积累量增大.[结论] VB1可促进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甲基磺酸乙酯对杜氏盐藻生长的作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良侠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32-4432,4450
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杜氏盐藻,旨在筛选放线菌酮Act抗性突变株和研究EMS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发藻株A1对Act的抗性浓度为0.05 mg/L,诱变后得到了对Act抗性浓度为0.4 mg/L的突变株,突变株的生长速率明显小于出发藻株A1。EMS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将小球藻和盐藻在含终浓度为0.5μmol/L的石油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1 d,利用血球计数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比色法,分别测定其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胞内外蛋白和胞内外多糖含量。结果显示:2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均在培养第21天达最大值,小球藻生长受到抑制,盐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为对照组的48%,而盐藻叶绿素a含量却明显增加,培养第21天是对照组的2.5倍;2种微藻的胞内外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在培养第10天达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和速度均低于对照组;2种微藻的胞内外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含低浓度石油的海水培养液中,小球藻和盐藻都具较好的耐受性,且盐藻比小球藻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更适合在含低浓度石油的海水中大规模培养,具有更高的开发价值。该研究为利用石油污染海水大规模培养微藻的藻种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含有不同浓度(0、20%、40%、60%、80%、100%)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培养基培养杜氏盐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农村生活污水对杜氏盐藻生长、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藻在各种处理培养基中都能生存,当培养到第21天时,不含污水样品的β-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含100%污水样品的β-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低,含60%的污水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含100%的污水的样品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见,用适当浓度的农村生活污水可以培养杜氏盐藻。  相似文献   

14.
鱼汤提取物对杜氏盐藻植板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浓度鱼汤提取物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平板上生长的影响,发现在加入了一定浓度鱼汤提取物后,盐藻藻落较对照明显增大,颜色加深,呈深绿色,并且获得较为分散的单克隆.随着鱼汤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盐藻在平板上的植板率也有明显提高,在浓度为8%的平板上盐藻的植板率高达42%,是对照平板的6.4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LiAc/PEG介导法首次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盐藻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转基因盐藻为蓝色,表明外源的基因在盐藻细胞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同时还进行了生长状态、转化温度、质粒浓度等因素对转化率影响的研究,优化了转化条件。结果表明,盐藻处于对数生长早期、质粒DNA浓度为600μg/ml、转化温度29℃是最理想的转化条件,其转化率为74.8‰。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且能够遗传。  相似文献   

16.
用包埋-脱水法在常温和低温保存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探讨了温度、光暗和含水量等因素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在4℃下保存6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达到54.4%。保存后的藻细胞经过恢复培养后,其生长力可达到保存前的水平。包埋-脱水法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在藻类种质的中期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郭金耀  杨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41-15242
[目的]增强大豆幼苗的耐盐性。[方法]用0.1 mol/L氯化钙溶液浸泡大豆种子4 h后,将其浸入5 mg/L盐藻DNA水溶液中,蒸馏水浸泡作为对照组。选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幼苗的根部,栽于含3 g/L氯化钠的MS培养液中,处理与对照各60株。检测大豆幼苗耐盐适应性的变化。[结果]处理组的植株鲜重和株高分别较对照高出33.6和22.1个百分点,存活率高出46.7个百分点,根数减少了26.2个百分点,根长缩短了17.6个百分点。[结论]盐藻DNA提高了大豆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外源一氧化氮缓解盐胁迫下杜氏盐藻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缓解3.0 mol/L NaCl胁迫对杜氏盐藻的氧化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独盐胁迫相比,添加低浓度的SNP(0.5μmol/L和1μmol/L)能促进杜氏盐藻的生长,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并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其中,1μmol/L SNP处理24 h后SOD活性提高了1.6倍。此外,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低浓度的SNP(0.5μmol/L和1μmol/L)对盐胁迫下杜氏盐藻Fe-SOD基因的转录具有促进作用,24 h时作用显著(P<0.05),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1.18%和27.41%,而高浓度的SNP(50μmol/L)抑制Fe-SOD基因的表达,加剧了盐胁迫带来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