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林农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市县林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宣城市抓住被列为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契机,紧紧围绕探索集体林地"三权分离"、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林业制度、创新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这四项改革试点任务,大胆试验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确权发证面积967万亩,发证率98.7%。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4276个,经营面积215万亩。林权流转面积117万亩,流转金额15.5亿元。林权抵押贷  相似文献   

3.
<正>泾川县地处甘肃东部,全县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地122.1万亩,集体林地117.86万亩,占96.2%。2008年10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截至目前,完成勘界确权108.24万亩,占应改面积的100%;颁发林权证6.95万户、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农村改革工作重点之一。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诸多步骤和环节中,勘界发证工作最为关键。勘界是明晰产权的基础,林权证是落实产权的法律文书。必须依法进行实地勘界、明确“四至”、准确登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确保登记的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做到同、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只有这样,集体林业产权才能真正落地到户,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林权改革,实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真正吃下了‘定心丸’,自己的山林,自己的绿色银行,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培育好、管护好。”——三明市永安一位林农的话全市1716个村完成改革任务,占有改革任务总村数的99.2%;完成改革面积1703.9万亩,占集体商品林面积的97.3%;完成林权登记面积2640.3万亩、林权证发放面积1460.4万亩,分别占应登记和发证林地面积的97%和53.6%……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三明林业生产关系得到深刻的变革和调整,林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解放和发展,林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  相似文献   

6.
《广西林业》2011,(Z1):80-83
"十一五"期间,钦州市突出林业生态建设,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和产业化建设,各项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钦州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林业改革不断深化,林改工作一直保持在全区领先地位,为广西林改创造了"钦北经验".2009年钦州市被自治区确定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的三市之一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创造了浦北模式,浦北县荣获了2009年度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一等奖和全国林改典型县,钦北区荣获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突出贡献奖.截至2010年,全市共累计完成林改勘界面积53万公顷,占集体林地总面积54.23万公顷的97.7%;累计完成发证49.19万公顷,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0.7%,全市林改主体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并启动配套改革.2010年钦北区、浦北县集体林权主体改革通过自治区林改验收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企业只搞山核桃等林产品加工,后来既搞加工又建基地,光靠自身的资金,发展的速度慢、规模难以扩大。现在搞林权制度改革,可以盘活林业资产了,今天,我用《林权证》从市信用联社抵押贷款了390万元,扩大基地规模、改良品种……”这是记者在宁国市采访林权抵押贷款时,该市著名民营企业詹氏公司老总詹权胜说的一番话。实行林权抵押贷款,打通林业融资渠道,为广大林农和林业企业开启了“绿色银行”的大门,也标志着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落实林权还林于民安徽林地面积660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1.5%;有林地面积5401万亩,其中农村集体所有的占93%。农民是安徽林业建设的主力军,落实林权是安徽林业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早在1981年,安徽就开始了落实集体林权的工作,这一年全省开展了以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定”工作。规定:自留山实行地权归集体所有,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责任山签订有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合同,明确责权利。经过两年的实施,全省超过9成的县(市)和生产队完成了林业“三定”工作,对占林业用地总面积95.3%的山林进行了确权发证,对80%的林地实行了形式多样的林...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文表彰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00个先进集体和100个先进个人,湖南省5个单位和5名个人获得荣誉。湖南省于2007年4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11月在全省全面推开。在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持续努力下,2010年12月按期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据统计,全省集体林地确权率、发证率分别达97.8%和95.3%,累计完成林权勘界宗地2821万宗,发放林权证1064.6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珠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分析,从而探讨改革对林业发展的影响。改革内容从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到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放活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林业管理和服务和加强组织保障的改变,核心从林权所有到以利用为主的转变,标志着集体林权构建逐步完善。此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提升森林旅游质量和加快森林康养基地建立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安徽省林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增强林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在建立严格的林权保护机制和完备的林权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现代林业经营体系、完善现代林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深化林业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产权改革和农村金融的双重创新,不仅可以盘活森林资源,也可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通过对四川省第一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中的三个县的入户调查和机构访谈,发现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发展较慢,主要原因就是贷款模式单一和创新不够。通过对四川省现有的林权抵押贷款四种模式的分析,同时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提出"基地+公司+林农联保贷款+集体森林保险"和"批发式资金模式+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两种新的贷款模式,并对其推进的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意义,但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到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但是“集体”在政府行政权力消解下,并没有在实践层面取得法律的主体地位。在2008年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一方面农民手里持有集体林权证书;另一方面,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照样绕过集体所有直接征地。为此,在各级政府诉求以乡村旅游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当下,要强化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法律主体性地位,从而提升农民(通过集体)参与乡村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涉及林地权益关系的博弈能力,破解过去在国土规划与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进步、现代化及城市化发展与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无关的困局。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浙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以及森林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引导创建新型的林业合作组织、完善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及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研究基于Tapio脱钩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湖南省2014~2018年的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18年湖南省及各市州的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总体上呈弱脱钩型,各市州之间的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差异;②湖南省及各市州的林地变更利用及经济发展脱钩系数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③在空间分布上,弱脱钩显著的区域总体上呈现分散态势,脱钩程度较低的主要集中分布在湘西地区,而从高度弱脱钩地区层面上,实现高度弱脱钩的区域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呈现出地区脱钩程度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因此,提出了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林地变更利用效率,以便为湖南省经济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在不改变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地所有权关系的前提下,协调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依法维护集体林权和落实林地林木管护责任与补偿责任。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配套的制度改革,实现生态公益林制度的法律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林地管理契约制度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制度,区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及建立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动态管理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构建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设计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流程,建立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方法技术。以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例,开发基于ArcSDE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该成果已用于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可为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管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能改善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由于林地分散地域范围广、数据量极大而带来的信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安徽老嘉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境内,森林植被多为人工针叶、阔叶纯林或针阔混交林,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型多样,植被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致使景观资源利用、开发的不够充分。文章通过对老嘉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提出规划构想,旨在提高老嘉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层次,为森林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安徽省森林资源监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安徽省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不断变暖,而森林所固有的吸收和固定CO2的功能即森林碳汇功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起到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本研究以安徽省宜秀区人工杨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面积为0.24 hm2的样地一块,采取相邻格子法将其区划为20 m×30 m的乔木样方4块。在样方内进行每木检尺,每块样地选取平均标准木一株,供乔木层生物量测定,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按转换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地林分径级分布集中在18 cm~28 cm之间,林龄为10 a;无论在单木还是林分中,干生物量都占绝对主体地位;研究地10 a生人工杨树林乔木层每公顷碳储量为196.0016 t。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