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富民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旅游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但大部分地区由于当地政府引导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开发滞后。我们通过分析天祝县朵什乡旅游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实地调研结果探讨了民族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朵什乡旅游开发的建议,旨在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大热,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城镇走向了的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需要有这样的产业形势作为支撑,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以密切乡村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金缺乏是制约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投融资状况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促进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方式,并提出BOT模式是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最能见效的投融资模式,最后提出在西北民族地区采用BOT投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了云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以及发展概况的介绍与分析,从中找出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交通闭塞、市场知名度低、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缺乏竞争力等现实困境。由于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有必要以VR旅游突破传统旅游业发展瓶颈,从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调整资源配置方向,形成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局面;融合传统与现代多种元素,打造虚实结合的创新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展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等创新路径,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应采取相关对策使旅游产业升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了解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区位限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乡村旅游区位类型、区位类型的区域格局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农牧区位等角度,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并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型旅游非优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相关设施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推动作用较小,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区域。伴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成熟旅游地容量受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或者是尚未启动的非优区开发带来了机遇。以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为例,分析导致旅游"非优"现状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发展型旅游非优区开发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玉新  陈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42-16043
生态示范区富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的效益。以国家生态示范区河北省阜城县为例,指出乡村生态旅游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区和布局,同时利益相关者要密切合作,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8~2008年的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和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青海省为例,运用相关理论,定量、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业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青海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性、青海省旅游业对其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拉动作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士伦  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91-4293
以湖北恩施为例,分析了交通条件对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交通不便是山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制约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该地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广州市城乡旅游资源方面阐述了广州市构建生态旅游圈的条件优势,并分别以从化市和增城市近年来城乡旅游产业互补共生生态蒯建设为实例,针对未来发展趋势,从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市城乡旅游产业构建互补共生生态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旅游业对其经济影响效果的实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母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80-6981,6992
以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1995~2005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就贵州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贵州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以及贵州省经济发展结构模式的合理性。此外,还就贵州省旅游业对其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拉动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商务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同观光休闲旅游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意识到及未来市场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其他商务旅游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各地区特点和资源来发展商务旅游产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北京朝阳区为例,根据商务旅游市场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发展商务旅游产业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7-20599,20777
介绍了铜仁地区的环境与资源概况,指出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的特点,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发展前景,强调研究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并且随着多年来对旅游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地的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区不断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强调要在总体规划、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旅游线路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构建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宽旅游市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期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进步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转型下,森林旅游以其特有的优势,深受各国群 众喜爱。森林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而且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就我国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积极促进了我国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为我国林业快速发展建设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地区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给株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株洲拥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将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株洲市工业旅游发展基础、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等方面,探讨怎样调整株洲的旅游业,使其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同时对提升城市竞争力、转换产业结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