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南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游,总面积2431km~2,农业人口131.7万人,人均耕地1.1亩。全县97%的地区为侏罗系中、上统的内陆湖相碎屑岩沉积物、沙泥页岩互层紫色土,其中以厚层泥岩为主的遂宁组母质占62%。南充县海拔高度为200~700m,年均温度17.5℃,年均降雨量1009mm,且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78.5%,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林地面积占9.3%,耕地内植被覆盖率为5%~90%;夏秋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流  相似文献   

2.
预防为主强化监督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王文学(山西省人民政府,太原630072)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产条件差。全省111个农业县(市、区)中有50个属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及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是造成...  相似文献   

3.
<正>团圆坡小流域地处莱芜市东部山区,流域面积3km~2,团圆坡村座落在海拔500m的青石山坡上。十年前,团圆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到处是荒山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的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地形地貌、地质土壤、降水与风以及地表植被等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关系极为密切。从地貌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剧烈,地形中以坡度和坡长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地质因素的老性和构造运动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地表覆盖的大面积黄土,抗蚀力差,为严重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物质;气象因子中的降雨强度和风速,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动力;地表植被覆盖率高低,对水土流失有很大影响,60%为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正> 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地区多属紫色丘陵区,出露地层以侏罗系紫色砂泥岩互层为主。该区内人口稠密,土地垦殖率高,坡耕地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总面积1.69万km~2,总人口1011万人,人均土地仅2.5亩,农耕地垦殖率达50.56%,共有坡耕地64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9.91%。 近年来,该区将大搞坡地改梯田,旱地改水田,作为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来抓。该区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000mm以上,年内分配不均,5~9月占降雨量的70%以上,暴雨集中、强度大,最大一日降雨量达189.7mm,最大雨强为78.4mm/h,加之坡  相似文献   

6.
衡炎高速公路不同施工类型区水土流失分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坡面增幅最大,说明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与土壤或母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施工期有关;高陡开挖和回填边坡是高速公路施工期需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轮作制度下红壤旱地水分时空变化对稻草覆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湖南桃源红壤旱地轮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制度下(甘薯-油菜,绿豆-蚕豆)两种类型旱地(平旱地、坡旱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稻草覆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稳定性增强.其中坡旱地的含水量和变异幅度均高于平旱地(尤其在0-20 cm,20-40 cm土层);稻草覆盖后,同一轮作制度坡、平两种类型旱地0-20 cm表土层水分含量均有增加,平旱地效果更为明显,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明显下降;同在坡旱地覆盖稻草,绿豆-蚕豆轮作地土壤绝对含水量明显增加(0-20 cm,40-60 cm效果更加明显),而甘薯-油菜轮作明显提高了0-20 cm表土层水分含量,吸收消耗了20-40 cm,40-60 cm深层相对丰裕的水分;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时期各处理0-20 cm表土层水分含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休闲地相比,除平旱地甘薯-油菜+稻草覆盖外,其它处理土壤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稻草覆盖是亚热带红壤旱地季节性干旱防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1994,(2):36-37
强化预防监督保护水土资源巫山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634700)巫山县是川东的门户,境内山大坡陡,溪河纵横,地势高低不平,水土流失严重。据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179km2,占幅员面积2958km2的73.66%,年土壤流失量达1362.5...  相似文献   

9.
<正> 毕节地区地处贵州省西部,山势陡峻,水源较缺,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4.95%,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0.5%。由于地质岩性原因,本区陡坡耕地大部分集中在紫色土地区。紫色土的自然肥力较高,土质疏松,基岩松散,蓄水能力较差,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改进现有坡地耕作方法,变广种薄收为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太行山片麻岩不同下垫面(压实、耕作、施肥)泥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坡面产流时间延长了18%,施肥坡面产流时间缩短了15%;经过扰动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和施肥坡面径流量分别增加了49%和55%;压实坡面产沙量为127.85g,比耕作坡面产沙量增加了10%,而施肥坡面产沙量减少了30%。坡面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其中磷钾最为明显,泥沙结合态流失量均占到总量的90%以上,氮素流失是以泥沙态氮和溶解态氮共存;养分流失量与产沙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3万km2,年输入黄河泥沙量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土壤质地变粗,团粒结构遭到坡坏,加剧了土壤缺水,改变了土壤成立过程。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集水深蓄耕作技术,被改梯及打坝淤地工程措施及人工林草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皖南山区广泛分布的粗放梯地 ,田面既有纵坡又有横坡 ,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坡面径流汇入排水沟后 ,又冲刷沟底和沟边的土壤 ,而且由于当地有从上向下翻土的耕作习惯 ,使生土向下延伸、坡面逐渐变为荒漠化土地。若将粗放梯地改造为水平梯地 ,由于难度太大而不可行。因此 ,可采用在排水沟内修沉沙凼、在地边埂上堆秸秆、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等措施治理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红壤侵蚀区花岗岩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花岗岩由于本身岩体特性,形成的风化壳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发育在花岗岩上的土壤剖面具有显著的层次结构,各层次的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层次土壤的抗侵蚀性能也因此有很大的差异。坡度、坡长等地貌因素也对水土流失有较大的影响。经过多年有效的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但和全省其他地方相比,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本文对前人研究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关于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方面所取得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黑土坡耕地横坡垄作对减少径流及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北黑土坡耕地受土壤侵蚀和习惯顺坡耕作措施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针对东北黑土坡耕地不同垄作措施水土流失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不明确的问题,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探究了顺坡垄作和横坡垄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横坡垄作相对于顺坡垄作能显著减少径流总量97.1%...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色土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机制以及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模式以蓄满产流为主,壤中流在坡面径流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粗骨沙化,土壤养分流失途径与营养元素的溶解性有关,易溶的N、K主要以溶解态流失,易被土壤固定的P主要随土壤颗粒流失;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外营力之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对其加以干预。提出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增渗防冲、排水保土,先排后蓄、蓄以为用"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据2003年山地农业开发水土流失调查,永春县现有荼果园、旱地水土流失面积11740.9hm^2,占地类面积的60.64%,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7.6%。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景观遭受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本就该县山地农业开发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渝西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景观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渝西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景观位置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氮素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旱作地类,菜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类,各地类耕层土壤的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景观位置下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按冲沟、坡脚、平坝、坡腰、坡顶的顺序明显减少;全钾按冲沟、坡腰、坡顶、坡脚、平坝的顺序明显减少;坡脚、坡腰、冲沟部位耕层土壤速效钾显著高于坡顶、平坝;平坝、坡脚、坡腰部位耕层土壤有效磷显著高于冲沟、坡顶;各景观位置的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剖面变化强弱程度是,园地菜地旱地;有效氮、磷则是菜地园地旱地。不同景观位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剖面变化强弱程度为,平坝坡脚坡腰坡顶;有效氮,平坝坡脚坡腰≈坡顶;有效磷,平坝坡脚坡腰≈坡顶;速效钾,坡顶坡脚坡腰平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生物有效性磷组分的剖面垂直变化特征与差异,以探明土壤磷素的根际过程。【方法】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观测站为依托,以位于小流域坡上、坡中及坡下花生旱地与稻田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分级方法,分析了坡耕地红壤发生层中可溶性磷(CaCl2-P)、易被有机酸活化释放的磷(Citrate-P)、易被磷酸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矿物结合态磷(HCl-P)及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变化;探讨了土壤全氮、有机质、铁铝氧化物等指标与各组分磷的相关关系。【结果】坡耕地红壤耕作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均显著高于底层土壤,稻田红壤耕作层全磷和有效磷均随坡位降低而显著降低,而花生旱地的有效磷则呈相反变化、且坡中土壤全磷显著高于坡上与坡下。各生物有效磷组分含量大小依次为:HCl-P> Citrate-P> CaCl2-P> Enzyme-P,且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受坡位影响无明显规律性。稻田红壤剖面土壤全磷平均含量高于花生旱地,但有效磷则相反;稻田红壤耕作层中仅Enzyme-P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旱...  相似文献   

19.
矸石山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降水特征、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程度是影响水土流失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越大,坡越长越陡,水土流失量越大 ;植被覆盖度越高,水土流失量越小。因此,改变矸石山局部小地形、缩短坡长、快速恢复植被、提高土壤入渗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壤磷储存容量的变化差异,准确评估与判断坡耕旱地与稻田红壤磷的剖面流失风险。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内位于坡上(T)、坡中(M)及坡下(B)的花生旱地(PU)及稻田(PF)各发生层土壤为对象,分析了各发生层土壤全磷(TP)、有效磷(Olsen-P)、磷饱和率(PSR)、磷吸持指数(phosphorus sorption index, PSI)及磷储存容量(Soil phosphorus storage capacity, SPSC)随剖面的变化特征及差异,估测了坡耕地红壤磷的剖面流失风险,探讨了土壤pH、Eh及容重(BD)等因子对坡耕地红壤发生层SPSC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坡位花生旱地与稻田红壤表层TP、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且稻田红壤TP与Olsen-P的剖面变异显著高于花生旱地剖面。与耕作表层(Ap1)相比,花生旱地底层土壤PSI显著增加了33.1%~146%,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缓慢降低;而稻田红壤PSI则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花生旱地与稻田红壤(PF-M除外)PSR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SPSC变化范围分别为-89.2~298.3 mg·kg-1与-138.1~101.1 mg·kg-1。PU-T与PU-M剖面SPSC均为正值,且随剖面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PU-B(耕作层Ap2除外)剖面的SPSC均为负值。PF-T(氧化还原层Br2除外)、PF-M(Ap1除外)及PF-B剖面各发生层的SPSC均为负值,且随剖面深度增加变化显著。基于SPSC理论对坡耕红壤剖面土壤磷储量及其环境流失风险的评估,花生旱地土壤磷沿剖面及坡位的迁移与运移迹象明显,当土壤Olsen-P > 27.6 mg·kg-1时,花生旱地剖面土壤磷的流失风险将急剧增加,应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稻田红壤剖面各发生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磷流失风险,需立即停止施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