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发生频繁,危害面广,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滑坡、泥石流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实行以防避为主,充分发挥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站点的辐射效应,普及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动员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测群防,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失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主要山地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张震宇,李均(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二分之一。长期以来,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影响,致使山地灾害频繁、危害较大,主要灾害类型有崩塌、泥石流、滑坡、...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测长江流域滑坡灾害分布情况,旨在开展隐患排查和危险评估,提升灾害的应对能力。[方法] 基于1 211个滑坡分布点数据和15个环境变量,通过MaxEnt模型对江西省的滑坡易发区分布进行预测,同时采用Jackknife检验评估15个环境变量对预测结果的重要程度,最终确定不同程度滑坡易发区的面积和分布以及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 江西省内极高、高和中易发区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9.6%,36.5%和23%。滑坡发生的概率以鄱阳湖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海拔、坡度、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年均降雨量和距离水系和道路的距离是影响滑坡发生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累积贡献率在83%以上。[结论] 江西省滑坡易发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地质复杂和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的地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王会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3):51-52,71
云南省彝良县因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条件,成为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最为集中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危害集镇、村庄、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为减少滑坡泥石流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1991年成立了麻窝滑坡泥石流预警点,2002年列为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县,开展了以雨量、排桩为主的滑坡观测工作,面对大面积的滑坡,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以"土法"观测为主,仪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通报》1985,(2):34-36
南坪县位于四川西北高原与甘肃省交界的边远山区。县城建立在白水江右岸的阶地和后山(韩家山)水泉沟的洪积扇上,下侧有关庙沟,上侧有叭拉沟,三沟环抱,四面山高坡陡。这里地形复杂,地震频繁,岩层破碎,植被稀少,天气多变,降雨量集中,冲沟十分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产生过多处滑坡,足泥石流易发区。南坪县城因泥石流的危害和威胁,曾两次搬迁。现在新建的县城距离水泉沟不到200米,也是处在泥石流灾害包围之中,人民的生命财产长期遭受着严重威胁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文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后,针对全县频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在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和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点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对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机制、预警网络建设、科学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准确预警预报为出发点,以"防大汛、避大灾、减少灾害损失,服务于发展山区经济"为目的,成功地预报了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并进行了险情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 陇南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是全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重点灾害区之一,每年灾害损失达2000多万元。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们在狠抓以“长治”工程建设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针对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实际,按照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狠抓了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和监测预报工作。目前,陇南、陕南片监测预警网络已初步形成,设有一个一级站,三个二级站、十九个监测警点,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地震除直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崩塌、滑坡等又为震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这些泥石流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以地震重灾区陇南柏水沟泥石流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泥石流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川1981年的泥石流相当活跃,泥石流灾害也很严重。四川泥石流历史上活动和危害情况怎样?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历史上分析全省泥石流分布、危害和活动特征;预测泥石流未来发展趋势,从中探索防治泥石流的对策。一、泥石流分布(一) 概况四川泥石流分布很广,西自巴塘,东到巫山,北起若尔盖,南达会理。泥石流散布在海拔90—4,000多米的空间。四川泥石流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川西山地和四川盆地周围山地中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沱江、涪江、嘉陵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区滑坡泥石流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州地处我国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贸中心。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兰州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肩负着经济建设和战略转移的重任,是国家开发西部的重要窗口,已成为西北区域联结内陆城市的桥梁和基地,也是西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滑坡泥石流频发率较高,受危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50年来,就有300多人死于滑坡泥石流灾害,财产损失也极为惨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这一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兰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和滑坡泥石流危害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会理地区糯乍沟泥石流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省会理地区"8.30"地震震源浅,强度大,诱发了大量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潜在危险性大。糯乍沟位于会理县最南端,为金沙江一级支流,由于地震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和岩土体松动,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右支沟流域汇水面积大,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及动力条件。通过文献分析和野外勘查,结果表明,金沙江强烈的深切作用传导进入糯乍沟,进一步加剧沟床下切及溯源侵蚀,使沟内滑坡失去前沿阻力,失稳概率大增;对该沟的危险性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建议在上游崩塌滑坡等隐患点修建谷坊、拦砂坝等土木工程,左支沟坡面侵蚀严重区种植水保林,两者有机结合,可有效控制该沟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998年9月是名,四川省大邑县部分山区了特大暴雨袭击,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导致2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10^7多元。从地形、地质、暴雨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山地灾害的成晨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西藏林芝地区泥石流易发与危险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桂胜  陈宁生  邓虎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195-199,301
西藏林芝地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型泥石流灾害频频发生,危害严重。自2011年6月中旬开始,对该地区泥石流做了系统调查,并以遥感与GIS作为数据获取与分析处理的技术手段。首先分析了地质、地貌、冰川活动、气候、地震单因子对林芝地区泥石流易发区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易发区区划结果;其次,以主导因素分析原则对单因子进行综合叠加得到该地区泥石流易发区分区结果;最后,在易发区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内的威胁对象进行空间运算叠加得到该区域泥石流危险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中国4大滑坡,不得不充集中暴发区之一。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陇南一级站自1991年起,开展了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预警站点为依托,以群测群防为基础,防治山地灾害的减灾避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现状与预警系统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山地灾害监控网络,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文章在分析现阶段长江上游各省(市)滑坡泥石流灾害和预警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预警系统除存在站点布设普遍偏少的问题外,就系统内部横向比较,部分灾情严重省份预警点数量明显不足,今后预警系统建设应进一步加强站点布设与规划.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约有大小滑坡 15万处、泥石流沟万余条。 1991年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 ,10年多来坚持预防为主、分区分级管理、重点监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已成功预报 10 0多起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 ,使 3 3万多人免遭灾难 ,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成效十分显著。介绍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特点、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等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编著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及防治》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以泥石流灾害频发的怒江州泸水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高程、河流距离、道路距离、岩性、断裂带距离、降雨量、NDVI、土地利用9个影响因子,建立了泸水市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模型)进行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高易发区及以上级别的易发区内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数量占总数的95.32%,易发性评价结果正确率达到81.99%,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合理,CF模型适用于泸水市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泸水市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也是居民点集中分布区,评价分区结果对泸水市的泥石流灾害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