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处理叶片和茎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抗虫品种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增加,而感蚜品种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与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呈负相关。但茎的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种的抗蚜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1986~1990年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1991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48个,占参鉴品种的2.4%。承德地区的抗病品种较多。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国内部分新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或部分省(市)区域试验的193个新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针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119、东大2号、中作017020、中作00-683、03鉴31等20个品种对2个株系都表现为抗侵染,约占参试品种总数10%;铁豆37、东大4号、铁96001-7、密选2号、东大7号等36个品种对SC-3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晋遗46号、徐9302-186、晋遗39号、石豆412 4个大豆品种对SC-7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2%。除此之外,鲁9594-3、浙4074、中作J4015,汾豆72等品种虽然对2个株系表现为系统感染,但病情指数相对较低,表明这些品种对于大豆花叶病毒的扩展有一定抗性。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性品种既可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新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豆根结线瘤(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SCN)抗性育种是大豆育种者的重要目标。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在根结线瘤压力较低的情况下,抗根结线瘤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比不抗根结线瘤的品种要低。有一个报道也支持这一观点,在引入抗性基因的抗性植株(PI)209332中,两个对产量具有抑制作用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与位于同一连锁群(LG)G上的抗根结线瘤的主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和大豆重茬面积的扩大,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加剧,已成为提高我省大豆产量的限制因素,推广大豆抗线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也是提高我国大豆大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936份大豆资源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唯一的抗源——哈尔滨小黑豆。黑龙江省大庆市农科所用它作亲本,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抗线虫大豆新品种庆丰一号。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此抗源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线虫品种齐黄25号和齐黑豆2号。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推广大豆品种对六个SMV株系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调查河北省推广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情况,本研究对9份大豆品种,包括高蛋白品种:冀豆12号,冀豆7号;高油品种:冀黄13号,nf37,nf58;兼性品种:冀豆15号,鉴15;以及无腥大豆品种:五星1号,五星2号,均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分别接种6个SMV株系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五星1号、冀豆12号和五星2号是3个较理想的抗SMV品种,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李晓那  孙石  钟超  韩天富 《作物学报》2017,43(12):1774-1783
随着麦茬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黄淮海地区麦后夏播大豆生产中疫霉根腐病呈加重趋势。了解该地区大豆主栽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和筛选抗病亲本,对培育新的高产广适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8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菌株,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淮海地区审定、推广的140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接种鉴定。表明除6个品种对8个菌株均无抗性外,其余134个品种分别抗1~8个大豆疫霉菌株,占鉴定品种总数的95.7%,其中抗6~8个以上菌株的品种有83个,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9.3%。以14个鉴别寄主的抗病反应型为参照,发现134个品种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共产生65种反应型,其中19个品种产生的5种反应型与已知单基因或2个单基因组合反应型相同;115个品种产生的60种反应型与含有已知单基因或2个单基因组合的反应型不同,推测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根据研究结果合理选择亲本,可培育出聚合多个抗性基因且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影响中国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了13个大豆疫霉菌株在从美国引进的85个大豆品种(系)上的反应,结果表明, 72个品种(系)抗1个到12个大豆疫霉菌株。通过与14个含有单个已知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品种(系)的反应型比较并结合系谱分析,明确35个品种(系)分别含有Rps1a、Rps1c、Rps1k、Rps2、Rps3c、Rps4、Rps5、Rps6和Rps7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其中有14个品种(系)含有Rps1a,1个含有Rps1c和2个含有Rps1k,这3个基因能够有效抵御我国大豆疫霉种群,可以直接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20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脂肪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种子贮存蛋白中的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分析,从中筛选出7个高蛋白品种,4个高脂肪品种,6个高大豆异黄酮品种,2个高蛋白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蛋白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三高品种。通过电泳分析得到4个优质蛋白品种,两个豆腐专用品种。将蛋白质、脂肪、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与电泳方法结合,可以成为筛选优质蛋白质兼用性品种的快速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i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式,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种16份,对光氧化敏感的品种10份。  相似文献   

14.
1 我国大豆育种水平的评价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大豆品种育成数量最多的国家。1923~1995年共育成大豆品种651个,其中北方春大豆品种330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210个,南方多熟制大豆品种111个。近十年来,全国有112个育种单位有新品种育成。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北京市育种水平较高,育成品种数也多。全国育成品种播种面积占大豆总面积90%以上,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为我国大豆生产作出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大豆产量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先进国家比较相差更大。为提高我国大豆产量与品质,必须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4个菜用大豆品种和2个普通大豆品种,研究了磷酸二铵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磷酸二铵做底肥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单株荚重、百粒重影响不大.施肥有利于增加二粒荚和三粒荚所占的比例,提高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施肥处理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品种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菜用大豆中沈农引132的籽粒产量最高,沈农引122的产量最低.本研究所采用的菜用大豆品种中只有沈农引132的籽粒产量超过了普通大豆的籽粒产量,说明菜用大豆籽粒产量有很大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 ZDD2315)为父本,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辽豆15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将杂交后代分为抗池和感池。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大豆根系总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研究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不同抗性大豆杂交后代根系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池、感池分别有367,372个蛋白点在银染的2-D胶上分离,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software对2-D胶分析后,以感池为参考胶,抗池有6个蛋白点特异表达,13个蛋白点的含量上调2倍以上,4个蛋白点的含量下调2倍以上,感池有4个蛋白点特异表达。对以上2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共鉴定出16个蛋白点,11个蛋白点因匹配率太低未得到鉴定。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业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优良品种选育是种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特用大豆作为大豆品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丰富大豆产业结构、延伸大豆产业链的重要使命。从特用大豆品种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育种目标和育种进展 3 个方面,对鲜食大豆、小粒大豆、黑大豆 3 种类型的特用大豆进行了介绍,旨在为针对不同的大豆产品选育不同的品种提供参考,保障特用大豆品种种源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18.
大豆对主要病害多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鑫  丁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56-260
近年黑龙江省生产上大豆病害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大豆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了解大豆生产上病害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危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本试验大量收集了国内外大豆资源材料,分别鉴定各品种(系)对大豆灰斑病、疫霉病和根腐病的抗性,然后进行双抗和多抗性鉴定。共筛选出3份抗灰斑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3份抗根腐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2份抗病毒病和灰斑病的双抗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多抗亲本。  相似文献   

19.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最北部,寒温带气候,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豆生长,是新疆大豆第二大种植区。由于本区大豆生产用种基本是外引品种,存在品种与当地气候不相匹配,生育期或长或短,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等问题。因此,选育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是解决本区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转基因大豆品种黑农37及其3对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大豆抗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鉴定法的相关性,探讨了光照和黑暗处理对生物测定法鉴定的影响,旨在建立简便快捷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培育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大豆对草甘膦更为敏感,而且可以用种子发芽过程中下胚轴的抑制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对草甘膦非常敏感的大豆品种黑农37,其结果可以反映黑农37在田间条件下对草甘膦的抗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可以反映大豆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