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鄱阳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十分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的冬天至翌年的春天,在鄱阳湖栖息有大量越冬水鸟,在方圆千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采用航空调查的方法是快速、全面地对越冬水鸟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的有效方法。2005年的1~2月及2009年2~3月在鄱阳湖地区开展环鄱阳湖的越冬水禽航空调查,2005航调共统计到水禽30种共计321 044只;2009年航调共发现了水禽44种,409 077只。调查发现白鹤、东方白鹳等5个全球受胁种高比例地分布于鄱阳湖区;调查还发现水鸟集中的地点20余处。  相似文献   

2.
九江市是珍稀水禽越冬的主要地区之一,为了摸清家底,我们采用同步调查方法,通过直接计数法进行统计记录。历时5a获得了九江市越冬水禽种类、数量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到水禽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对湿地水禽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1999年春鄱阳湖鹤类和大型水禽航空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基本查清鹤类和大型水禽在鄱阳湖的越冬分布状况及栖息地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4.
经过连续3年在相同时间开展的同步直数统计法调查统计,笔者掌握了到云南会泽境内越冬的黑颈鹤等水禽的数量,并分析了栖息地变化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越冬水禽数量变化的影响。人的投食、救助伤病水禽等保护措施,使保护区越冬水禽产生了安全感,缩短了与人的距离,越冬水禽数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
自丰满大坝修建发电后,促使松花江在吉林市有一段约40km冬季不封冻江段。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这里每年吸引大量水禽来越冬,有逐年增加趋势。为了解越冬水禽种类和数量,我们连续多年对越冬水禽进行调查。本文就调查结果,统计了吉林市松花江不冻江段越冬水禽种类18种,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3种,Ⅱ类保护动物2种,同时阐述了不冻江段越冬水禽的有效保护措施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宁德东湖湿地越冬水禽资源情况,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宁德东湖湿地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湿地水禽资源连续调查,共发现水禽9目12科23属38种,累计10372只,以冬候鸟为主,与2013年调查结果对比湿地水禽种类少了10种,黑脸琵鹭、白琵鹭和鸳鸯为2003年后新发现物种。  相似文献   

7.
拉市海湿地冬季水禽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2年3月到2004年2月,对拉市海对水禽进行调查,记录到74种水禽,其中6种为留鸟,43种为冬候鸟,2种为夏候鸟,23种为过境乌。过境鸟主要出现在10月、11月和次年的3月、4月。水禽的数量季节性分布是呈双峰状的,通过对22个普通常见种的分析,水禽在越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3种类型:双峰型、单峰型、无序波动型。5普通种类在整个冬季是变化的,它们的数量变化在相邻的几个周内超过40%。  相似文献   

8.
在松花江不冻江段,有21种、6 000余只水禽在此越冬。目前,越冬水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食物严重不足、缺乏栖息空间、污染治理不理想、人为偷猎等,对加强越冬水禽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大型水禽灰鹤、斑头雁等越冬候鸟对觅食栖息地从弱到强的排序(从左到右),即农田生境→泥滩沼泽生境→草地生境→休耕地→浅水生境的选择分布情况,指出了在拉市海越冬的大型水禽灰鹤、斑头雁等对休耕地和浅水生境的选择最低,对农田生境的选择最高,对泥滩沼泽区生境和草地生境的选择则根据季节有所不同而选择程度不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背景1998年6~9月,整个长江流域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侵袭。此次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鄱阳湖区水生植物的生长。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这次洪涝灾害对鄱阳湖区越冬鹤类和水生植物的影响,国际鹤类基金会(ICF)出资5000美元,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对整个鄱阳湖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冬季鄱阳湖大型越冬水鸟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3月8日对鄱阳湖大型水鸟数量和分布进行了同步调查,同时还记录了大型水鸟的栖息生境和成幼比。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大型水鸟10种,总数量40573只。雁形目水鸟数量占本次调查所有水鸟总数量的88.32%。小天鹅的数量最多,为16552只。栖息生境调查显示,白鹤在泥滩地中的群体个数最多,占比为56.52%,白头鹤、白枕鹤、灰鹤在草地中栖息的群体个数最多,接近或超过70%。4种鹤的幼鸟比例都在1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向海湿地鸟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7年连续7a对向海湿地内迁徙和重要繁殖水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鸟类数量资源显著下降,由2001年的127644只降为2007年的58 216只,降幅达54.4%;鸟类种类由2001年的63种上升为2007年的64种,有小幅度上升。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功能正在逐步退化,缺水旱化和人为活动是两个主要因素;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植被、保证生态用水、适度移民是适宜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现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鸟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类则多在沼泽和浅水水域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冬鄱阳湖水鸟数量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总数在50万只以上,同时鄱阳湖还是部分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十分重要的越冬地。坚持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调查,对于掌握长江流域乃至全球水鸟种群动态十分重要。2011年冬在鄱阳湖开展了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51种59万余只,其中有14个种达到了全球种群数量1%的标准,同时鸿雁、白鹤、东方白鹳的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金银湖水乌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37种,隶属于7目11科。其中冬候鸟20种,夏候鸟11种,留鸟4种。分析结果认为,近2年金银湖水鸟多样性有显著性增加,滩涂和亮水水域2种生境为金银湖水鸟主栖息地.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继续开展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对湖区水位进行调控,加强监管,停止对湿地蚕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水禽是扎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监测扎龙保护区鸟类的动态变化,2011年3—5月,我们对湿地内迁徙水禽和繁殖水禽的数量和种类等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扎龙湿地春季迁徙水禽35种,繁殖水禽46种;迁徙时间从3月中旬持续到5月上旬;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繁殖鹤类的数量较补水前显著增多;与以往的监测数据比较,黑翅长脚鹬等鹬类和白翅浮鸥、须浮鸥等鸥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黑水鸡、骨顶鸡以及苍鹭、草鹭等水禽的数量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5~13日、10月2~7日、11月9~25日,我们组织霞浦县、福安市、蕉城区有关人员,对三都湾滩涂湿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湿地与水禽资源调查。调查表明:三都湾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天然良港,湾内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湿地水禽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共发现鸟类12目20科53种,计有31 207只,是福建省鸟类资源的重要分布区,是各类水禽的理想栖息地、越冬地和迁徙地。但同时亦存在过度开发、盲目围垦等破坏水禽栖息地的现象,天然滩涂湿地现存面积仅为原来的1/3。为此,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建立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示范区建设等保护和恢复三都湾湿地工作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在野鸟种群中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分布广泛,特别是野生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因此,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总结分析以往有关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球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情况、流感病毒在野鸟中的分布特点、野鸭中的流感病毒、候鸟迁徙与流感病毒传播、野鸟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和自然环境介质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对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生态分布情况、特点规律及其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和流行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是解决我省经济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分析鄱阳湖发展水禽养殖的优势,提出大力发展鄱湖区域经济雁鸭类驯养毓,并对其为龙头,带动全省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冬候鸟动态及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冬候鸟共 8目 18科 5 1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3种。该保护区最大数量发现时间为候鸟迁徙季节 (即 9月和 4月 ) ,迁徙季节鸟类的数量比越冬大 ,说明这些候鸟还有相当一部分继续南迁。保护区中越冬的鸟类共有 2 5种 ,约占总数的 1/ 2 ,不同生活型鸟类越冬所占比例有较大差异 ,其中以水禽和鸣禽最高 ,涉禽最低。同时对红树林鸟类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