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琳科  刘继红  夏俊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47-16749
[目的]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初期的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搅拌对其进行混凝沉淀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和投加时间以及初始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pH的增加,COD去除率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pH 8.0,PAC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最佳,为24.1%;另外,PAM的加入增强了混凝效果,在混合阶段投加15 ml0.1%PAM,混凝后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7.4%。[结论]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研究为垃圾渗滤液的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甘静  王道涵  王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63-11665
[目的]探讨采用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糠醛废水的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糠醛修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初步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了Fe2+浓度、pH、H2O2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5ml,Fe2+投加量为0.28g,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60℃。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pH值和H2O2随量值的增加COD去除率先升高后减低,Fe2+、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随量值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结论]该研究为糠醛废水的预处理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后续采用生化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催化型微电解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表明,催化型徽电解是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去除垃圾渗滤液COD、NH+4-N、色度和腐殖酸等污染物质,改善其可生化性、降低负荷,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静态实验确定废铁屑和焦炭最佳投加体积比为1∶3;铁炭和废水最佳投加体积比为1∶5;调酸最佳反应pH值为3.0;调氧化剂H2O2和COD的最佳质量比1.5∶1;调碱最佳反应pH值为7.5;微电解最佳反应时间为1.5 h;调氧化剂H2O2后沉淀最佳反应时间为1.5 h;调碱后沉淀最佳反应时间为2.0h.动态试验中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高达85%和95%;BOD5/COD从0.03提高到0.35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矿化垃圾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以德阳市堆肥场二次发酵后自然风干的堆肥垃圾为试验矿化垃圾,以成都市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为试验渗滤液,通过矿化垃圾的基本性质测定和渗滤液中污染物去除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矿化垃圾做填埋场覆盖材料的性能。[结果]矿化垃圾的渗透系数K20主要为10-5cm/s级,只有d<10 mm粒度的矿化垃圾的K20为10-4cm/s级。矿化垃圾的pH值8.41,呈弱碱性。粒度为d<1 mm的矿化垃圾对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3个粒度(d<3、5、10 mm),并且随着粒度的增大,矿化垃圾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呈递减趋势;矿化垃圾对NH4+-N的去除效果不如对COD的去除效果好。[结论]矿化垃圾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替代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5.
万小娇  柴晓利  牛静  赵由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25-19327
[目的]研究化学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方法]以上海某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协同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考察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吹脱温度、空气流量、吹脱pH和H2O2浓度、Fe2+浓度、氧化pH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混凝沉淀中,添加6 g/L MgO和2 g/L Ca(OH)2混凝沉淀效果最佳。最佳吹脱试验条件确定为pH 11.0~11.5,温度≥30℃,吹脱时间为4.5~5.0 h,空气流量为6 L/(min.L),吹脱效率大于80%。Fenton氧化的最优化条件为H2O2 750 mmol/L,Fe2+28 mmol/L,反应时间45 min,pH 3。整个工艺对COD去除率达93.4%,对NH3-N去除率达95.7%。[结论]化学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对硅藻土进行酸改性,并用来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得出2 mol/L硫酸为最佳酸改性剂,酸改性硅藻土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投加量为6 g/L,最佳pH为4.5,最佳搅拌时间为25 min,此时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为33.1%,去除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混凝-Ti O2光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探讨了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效果;考察了PAC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催化剂用量、紫外灯功率、反应时间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铵态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用量为1.0 g/L、搅拌速度为150 r/min、搅拌时间为15 min、Ti O2用量为0.3 g/L、紫外灯功率为25 W、催化氧化反应时间120 min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最好;经过混凝-Ti O2光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后,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36%、89.96%。  相似文献   

8.
负载型TiO_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负载TiO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的垃圾渗滤液(pH值为8左右,COD值为300~600 mg/L)600 ml,将催化剂-纳米TiO2/玻璃筒膜插入溶液中,通入空气,将400 W的高压汞灯插入筒内进行照射。研究反应时间、进水浓度、pH值、光源强度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Cr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光强越大、光照时间越长,催化效果越好;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降解率越低;反应液在偏酸、偏碱的条件下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垃圾渗滤液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方程为:Ct=C0e-0.023 8 tmg/L(初始CODCr为472.7 mg/L)。[结论]以负载型TiO2膜作光催化剂降解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无机超滤膜的液体渗透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无机超滤膜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重点探讨pH值、浓缩倍数、操作压差、膜面流速等过程参数对预处理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较优的运行参数为:pH值宜处于中性偏酸的范围,6.5~7.0效果较佳;操作压差不宜超过0.4 MPa,一般选择为0.34 MPa,膜面流速为3.5~4.0 m/s。在该条件下,对COD、TOC、氨氮、TDS、FD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6%、51.2%、6.0%、19.3%、19.9%和70%。[结论]渗滤液pH值的改变直接影响无机超滤膜表面的电性,从而与无机离子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引起膜通量和去除率的变化。无机超滤膜通量随操作压差和膜面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由于浓差极化和凝胶层的影响,存在临界压差和流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活性炭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垃圾渗滤液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溶液的pH、活性炭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去除DEHP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平衡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活性炭对DEHP的吸附效率随着活性炭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活性炭用量为0.1~0.5 g和反应时间为30~150min时,DEHP吸附效率分别为44%~87%和63%~88%;在试验条件下最佳pH为5.0。试验数据更加遵循Langmuir模型。[结论]为活性炭在垃圾渗滤液DEHP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活性沼泽红假单胞菌分离及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波  赵红卫  张迅  方为茂  熊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22-13324
[目的]选育高活性沼泽红假卓胞菌并对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混合茵液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生长培养基并研究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到茵株BL,根据伯杰氏手册(第8版)鉴定其为沼泽红假单胞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HCO3 2.0g,CH3COONa2.0g,NH4Cl1.0g,K2HPO4 0.5g,NaCl2.0g,MgCl,0.2g,酵母膏0.5g,玉米浆0.8g,1000ml蒸馏水。在光照厌氧条件下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配合絮凝剂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时COD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高达44.8%和46.7%。{结论}菌株BL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并对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筛选到的新培养基具有简单、易配、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含铊酸性废水强化氧化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强化氧化混凝法处理含铊酸性废水。[方法]以氧化钙为混凝剂,高锰酸钾、次氯酸钙、过氧化氢为氯化剂,对含铊酸性废水进行处理,探讨强化氧化混凝法对酸性废水中铊的处理效果。[结果]在混凝剂投加量不变的情况下,当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钙的投加量分别为25、2.2和37 ml时,铊去除率分别达99.98%、99.10%和99.98%;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钙投加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氧化钙投加量分别为25、35和25 ml时,铊去除率分别达99.93%、99.69%和99.98%。[结论]强化氧化混凝处理工艺处理含铊酸性废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位好氧矿化垃圾床的装填密度对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构建准好氧矿化垃圾床,通过测定COD、NH3-N和TN,比较分析不同装填密度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效果。[结果]当每立方矿化垃圾的水力负荷约45L/d、有机负荷约540g/d时,反应床对渗滤液中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86%以上、92%以上和88%以上;当装填密度由1426kg/m^3减小到858kg/m^3时,渗滤液中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接近99%、100%和96%。根据不同装填密度反应床对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分析。初步确定试验奈件下准好氧矿化垃圾床适宜的装填密度为860kg/m^3。[结论]该研究可为准好氧矿化垃圾床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垃圾渗滤液的COD与TO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常江  李莉  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94-6495
[目的]研究通过测定垃圾渗滤液TOC来预测COD的可行性。[方法]测定国内不同地区7个垃圾填埋场的TOC和COD值,通过文献获得不同地区的TOC和COD数据。利用MS Modeling 4.0中的线性回归方法建立TOC与COD的关系方程,分析TOC和COD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表明,COD与TO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通过测定TOC来预测COD值,快速了解垃圾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程度。[结论]TOC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强化氧化混凝法对酸性废水的微量铊进行处理。[方法]本实验采用0.05 kg/L的高锰酸钾,30%过氧化氢和0.05kg/L的次氯酸钙为氧化剂,以0.092 kg/L CaO为絮凝剂对酸性废水中痕量铊进行强化氧化混凝法处理。[结果]在投加30 ml CaO的情况下,当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钙的投加量分别为20,2.2和37 ml时,铊去除率可达99.98%,99.1%和99.95%;在高锰酸钾定量为20 ml、过氧化氢定量为2.2 ml和次氯酸钙定量为37 ml的情况下,CaO投加量分别为25、35和25 ml时,铊去除率均可达99.93%,99.69%和99.98%。[结论]强化氧化混凝处理含铊酸性废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为例,选取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采集排水沟两侧饱水带土层,通过试验确定吸附、降解与弥散系数,构建了饱水带COD迁移数学模型。考虑不同场龄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差异,分别以不同场龄渗滤液的COD浓度为边界条件,利用模型数值解预测COD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并基于地下水质标准,对COD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COD在饱水带土层中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离排水沟10m的范围内(衰减83%)。老年、中年、年轻垃圾渗滤液将地下水污染为Ⅲ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9.2、37.2和47.9m,将地下水污染为Ⅴ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7.1、33.2和44.1m。[结论]为填埋场区周围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