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普通白菜Pakchio(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L.)品种一代交配华冠青梗菜为供试材料(以下简称"青梗菜"),在商丘学院实验田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水1)、60%~70%(水2)和40%~50%(水3))和前茬作物("青梗菜"、苋菜和黄瓜)对"青梗菜"单株叶片数目与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相同时,单株叶片数目在地块中表现为:水2显著水1和水3,而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水分梯度相同时,单株叶片数目在地块中表现为,前茬黄瓜和前茬苋菜显著前茬"青梗菜",而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前茬作物相同时,单株鲜/干重均表现为,水2显著水3显著水1;除第1种水分梯度外,单株鲜重在后2种水分梯度下均表现为,前茬黄瓜显著前茬苋菜显著前茬"青梗菜";单株干重则在,3种水分梯度下都表现为,前茬黄瓜显著前茬苋菜显著前茬"青梗菜"。综上,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前茬作物为黄瓜时,"青梗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我们在湖南省各地调查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时,发现土生毛束霉(Trichurus terrophilus)对食用菌栽培的危害相当严重。为此,我们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一)土生毛束霉的形态特征: 土生毛束霉在分类上属于半知菌的束梗孢目(Stilbellales)、束梗孢科(stilbellaceae)。土生毛束霉的分生孢子梗聚合一起成束状,孢梗束暗色,梗细长,孢子着生部分膨大,分生孢子梗中间有黑色的刺,分生孢子暗色,单细胞,卵圆形,串珠状。  相似文献   

3.
蔡信之 《食用菌》1995,17(2):36-37
绿色木霉对平菇的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在连续多年使用的老菇房(场)和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为了减轻危害,笔者对此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绿色木霉对平菇的危害 接种后菌块表面局部出现灰白色菌丝,不久就产生成堆的绿色孢子,形成绿色霉斑。不及时防治,则绿色霉斑迅速扩大、加深。据观察,杂菌菌丝呈絮状,比较透明,纤细,有分隔,生长迅速,分枝繁复;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4.
陆建新 《食用菌》1993,15(4):39-39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是栽培平菇危害最严重的病源菌之一,成为制约平菇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旦发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绝收。为此,根据有关报道,结合本地区的生产实际,对绿色木霉的综合防治作以下概述,以供食用菌栽培者参考。(一)病源绿色木霉为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该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呈疏松棉絮状,纤细、无色、多明显分隔。有平  相似文献   

5.
苹果贮藏期病害是影响苹果贮藏质量,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病害发生,减轻损失,延长贮存期,笔者对其贮藏条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症状与危害 1.苹果青霉病:果实发病主要是从伤口开始,果肉腐烂极湿软,病害表面生出小瘤状霉块,初为白色,后变成黄绿色,烂果有强烈的特殊霉味。 2.苹果软腐病:果实表现为变褐软腐,上面生出灰白色毛霉,霉丛有许多黑粒,生长在孢子梗的顶部。  相似文献   

6.
制作食用菌菌种时,经常遇到的杂菌有青霉、根霉、毛霉、曲霉、木霉、细菌和酵母菌等。1.青霉:青霉是制种中最常遇的杂菌,它分布极广,菌落呈青绿色,其污染后培养基呈现绿色霉斑。青霉主要靠分生孢子繁殖,菌丝有横隔,菌丝顶端产生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并进一步分化成小梗,其上产生青绿色分生孢子,使整个菌丝呈扫帚状(图1)。  相似文献   

7.
正1症状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2病原子囊菌亚门鞑靼内丝白粉菌。无性阶段称辣椒拟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内外兼生,分生孢子梗散生,由气孔伸出。在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宁夏地区‘灵武长枣’采后病原真菌类型,以‘灵武长枣’为试材,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灵武长枣’腐坏组织中分离真菌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验;经形态学特征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灵武长枣’采后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灵武长枣’腐烂组织中共分离出9类真菌菌株,其中5类是引起宁夏‘灵武长枣’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分别鉴定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球派伦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其中,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和球派伦霉(P.glomerata)首次从‘灵武长枣’腐烂组织中分离得到,为后续的‘灵武长枣’采后保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江蔬菜》1990,(4):29-29,34
近几年来,我县春播苋菜逐步发展。先是地膜覆盖、小弓棚培育,继而又发展到大棚栽培。1986年地膜覆盖苋菜271亩。1989年发展到927亩。其中棚栽386亩。1990年进一步发展到1374亩。达到了上市早、效益好,弥补了“淡季”的目的。根据我们试验、示范、推广的实况,将其特点效果和作法简述如下: 一、棚栽的特点老农的经验认为:苋菜要“汗”。不出汗长不出苋(菜)。我们实践证明,只要在不出汗的季节创造出出汗的条件,就可培育  相似文献   

10.
<正>灵芝竞争性杂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选择优良品种,规范生产操作程序,严把原料灭菌关、接种关、菌袋(段)培养关。1木霉发生与防治木霉又称绿霉,属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是灵芝栽培中第一大病原菌,常见种类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1.1危害症状:菌段感染木霉后,菌落初期白色絮状,后变为暗绿  相似文献   

11.
以对柑橘溃疡病菌抑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酸乙酯浸提苋菜叶干粉,获得苋菜活性物,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苋菜活性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苋菜活性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苋菜活性物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4h,在此条件下苋菜活性物的抑制率为73.81%。紫外线、C源(蔗糖)和无机盐离子(NaC l)的胁迫作用均对苋菜活性物抑菌活性影响不大;苋菜活性物有一定的耐热性,温度为80℃时抑制率仍可达49.41%。  相似文献   

12.
<正>蛛网病(Cobwerb disease),又称软腐病。病原菌为树状葡枝霉Cladobotryum dendroides(Bull.)W.Gams et Hooz..异名:树枝状轮指孢霉Dactylium dendroides Fries,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葡枝霉属(子囊菌门、子囊菌亚门、粪壳菌刚、肉座菌亚刚、肉座菌目、肉座菌科)。双孢蘑菇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受到蛛网病病菌侵染。自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及套袋处理对采后“巨峰”葡萄果梗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常规测量法、电导率法和比色法,研究了不同温度(0、10、25℃)及有无套袋包装条件对果实生物学特性、果柄耐拉力、果梗褐变指数、果梗不同部位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以期研究温度和套袋处理对葡萄果梗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套袋处理相同部位果梗的耐拉力和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不套袋处理,但其褐变指数和果梗细胞膜透性显著(P0.05)低于不套袋处理,而无果梗不套袋处理的耐拉力、褐变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略高于不套袋处理;对于果梗不同部位来说,相同时间的果柄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PPO活性最大,副轴次之,主轴最小。随着时间的延长,果梗各部位的褐变指数、细胞膜透性和PPO活性也随之增加,而耐拉力、叶绿素含量则随之减少,且温度越高变化越快。因此,低温和套袋对于抑制果梗的褐变、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PPO活性的增加,以及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有很好的作用,尤其在0℃贮藏环境中果梗各部位各个指标的变化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更有利于果梗的保绿和失水的减少,而高温不套袋会加速果梗干枯和褐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AmMYB2基因在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甜菜红素合成中的作用,对红色苋菜品种‘大红’AmMYB2(登录号为KY814751.1)进行生物信息、基因表达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mMYB2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678 bp,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25.96 kD,该蛋白具有R2R3型MYB结构域,属于R2R3型MYB转录因子。核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mMYB2与甜菜红素合成相关的甜菜BvMYB1和苋菜AmMYB1的相似度分别达到62.11%和49.93%。亚细胞观察显示,AmMYB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qPCR)分析发现,AmMYB2在红色苋菜品种的表达量高于绿色苋菜品种;在‘大红’苋菜中,不同组织以及叶片不同部位中AmMYB2的表达量与甜菜红素含量成正比。构建AmMYB2过表达载体,将其转入烟草和拟南芥中,发现该基因能够在这两种植物中高水平表达,但不会引起颜色变化,揭示AmMYB2可能是苋菜中甜菜红素合成的正调控因子,可能不参与花青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金刺梨黑斑病主要于开花期为害幼嫩的果梗,果梗受害后产生黑色干腐病斑,导致整个花序从果梗处脱落。对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学特性、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主要由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acc.)的Phomopsiscapsici真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生境重楼根际土壤、根部组织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不同生境滇重楼AMF群落组成,并对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重楼专用菌剂研发、提高栽培效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NMDS分析和样本层级聚类均只有WNT相对独立,其他样本均有交织;根部AMF多样性大小为ZJG>WNG(DFG)、根际土壤为ZJT>WNT>DFT,共有OTU为0;丰度前11的种均与ACP、OM、SC呈显著正相关,与TP、AP、AK、PPO、TK、pH、URE呈显著负相关;呈正相关性的菌均分布于ZJ样本,关系更为密切;通过NCBI序列比对得到缩隔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巴西无梗囊霉、摩西管柄囊霉、盾孢囊霉、柯氏无梗囊霉等菌种。AMF的聚集性受地理距离和局域环境因子交织影响,菌群结构受海拔、生境、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巴西无梗囊霉、摩西管柄囊霉等菌种对滇重楼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可利用这些菌种开发生物菌剂提高滇重楼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7.
混合接种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c sinosa)及二者混合接种(分别记为Am、Ss和Am-Ss)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促进了喜树幼苗的生长,菌根幼苗的生物量优于无菌根幼苗,混合接种Am-Ss的菌根幼苗显著高于无菌根幼苗和单接种的菌根幼苗.丛枝菌根形成影响了喜树幼苗的喜树碱代谢,菌根幼苗根、叶片和全株的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根幼苗,并且混合接种处理的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褐腐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春  李国贤  金卫群 《食用菌》2010,32(2):58-58,67
<正>双孢蘑菇褐腐病又名疣孢霉病,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称湿泡病(Wet Bubble)病愿菌为有害疣孢霉或菌盖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疣孢霉属。双孢蘑菇褐腐病是世界性病害,美国、英国、荷兰等均有发生。我国的福建、四川、江苏、浙江、  相似文献   

19.
以花红苋菜为试材,通过向氯胁迫下幼苗期苋菜施加外源葡萄糖酸钙,研究其对叶绿素及光合参数的影响,以期利用葡萄糖酸钙来缓解生产中遇到的植物氯毒害。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葡萄糖酸钙均可减弱氯胁迫对苋菜生长的抑制作用。葡萄糖酸钙能在不同时间(3、6 d)使氯胁迫造成的叶绿素组成和总量的降幅减小。各葡萄糖酸钙处理的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均有显著增加。苋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施氯后呈下降趋势,而外源葡萄糖酸钙处理明显减少了其降低幅度,使Pn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早春苋菜—春苋菜—夏大白菜秧—夏生菜—秋花椰菜高效栽培模式,早春选用受市场欢迎的红苋菜品种进行春提早二茬栽培,供应武汉春淡市场,上市早,产量高,效益好;夏季针对武汉市高温暴雨种大白菜秧、生菜等供应武汉秋淡市场,生长期短,产品俏,效益高;秋季选用近年受市场欢迎的青梗松花球品种,花球细嫩、风味鲜美、产量高、效益好。667 m2产值达2.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