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农业》2013,(6):32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为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结合当前生猪产能和市场消费状况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种猪群体结构,提高种猪生产水平加快高龄、低产母猪淘汰,优化种猪群结构,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压缩母猪群规模。一般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年。对于商品猪生产场,较为合理的结构是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  相似文献   

2.
陈自峰 《湖南农业》2006,(10):29-29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已产3胎~6胎的母猪处于最佳繁殖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已产7胎以上的母猪为5%~10%。  相似文献   

3.
一、使母猪白天产崽二、使母猪在春秋季分娩在母猪临产前1~2天的上午9~11时,于母猪颈部肌肉注射前列烯醇注射液1~2毫升,可使98.2%的母猪在次日白天分娩,有效率高达100%,仔猪成活率98%以上。母猪分娩安排在春秋季,能提高仔猪成活率,实现2年产5胎。可把第1胎安排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崽;  相似文献   

4.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 ̄35%,7胎以上为5 ̄10%。精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方法是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要求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奶头间隔较大、脐前有三对奶头的母猪留种。选留后适当限制饲养,不使母猪过肥或过瘦(达到美国5级评分标准的2.5-3级,看不到椎骨、肋骨,但可摸到椎骨,摸不到肋骨),配种前2周开始加料,达到2.0~2.5千克。饲料营养水平达到粗蛋白质16%左右…  相似文献   

5.
选择上胎产仔时间相对集中(20d内)的YL经产母猪33头,按母猪自然发情时间,设立前10d内发情的母猪为试验组(18头),后10d内发情的母猪为对照组(15头),与D种公猪进行经济杂交,探讨不同人工授精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采用种公猪诱情配合人工授精)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为94.44%,胎均产仔总数11.53头,胎均产活仔数11.35头,35日龄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5.34%;对照组(单纯采用人工授精)母猪情期妊娠率为86.67%,胎均产仔总数10.62头,胎均产活仔数10.15头,35日龄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4.70%。经统计分析,试验组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胎均产仔总数、胎均产活仔数等繁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仔猪断奶成活率基本接近,说明采用种公猪诱情配合人工授精对提高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胎均产仔数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规模猪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据调查显示,近期我国后备母猪供不应求,能繁母猪生产潜能过大。在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中,一二胎和三四胎的能繁母猪存栏比重较大,目前1胎~4胎的能繁母猪占能繁母猪的比重为88.6%,这意味着2010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将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7.
妊娠后期采用不同饲粮攻胎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采用不同饲粮攻胎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背膘厚、胎次和预产期接近的健康长白×大约克妊娠母猪3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怀孕母猪料,试验组在饲喂哺乳母猪料。试验期为母猪妊娠第90天至21d断奶。结果显示:(1)妊娠后期采用哺乳母猪料攻胎增加了仔猪平均出生重14.39%(P0.05),仔猪初生窝重13.29%(P0.05), 21d断奶重增加了27.12%(P0.05),试验组哺乳高峰期母猪采食量显著增加了12.58%(P0.05),试验组显著降低了母猪哺乳阶段掉膘(P0.05),但试验组母猪便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妊娠后期饲喂哺乳母猪料攻胎对母猪血液中Ig G、Ig A、Ig M无显著影响(P0.05)。(3)妊娠后期饲喂哺乳母猪料攻胎显著提高了母猪初乳中Ig G含量(P0.05)。(4)妊娠后期饲喂采用哺乳母猪饲料攻胎显著提高新生仔猪血液中Ig G含量(P0.05)。由此可见,妊娠后期饲喂哺乳母猪料攻胎能增加仔猪出生重、断奶重,同时能提高母猪哺乳阶段的采食量,采用哺乳母猪料攻胎相对于怀孕母猪料更能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理想的母猪群胎次结构是:第一胎母猪占20%;第二胎占18%;第三胎占17%;第四胎占15%;第五胎占14%;第六胎占10%;第七胎以上占6%。认真检查发情和返情首先是发情,无论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适时配种是获得良好繁殖力的重要因素,而准确查情则是适时配种的前提。其次,及时发现返情的母猪。如果场内没有妊娠诊断仪,则只  相似文献   

9.
一、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6胎的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段胎龄的母猪宜保持在  相似文献   

10.
李亮  张闯 《吉林农业》2003,(8):27-27
控制猪舍温度 根据生产实践,一般后备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1℃~1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 利用杂种优势 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4、5胎产仔数量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窝  相似文献   

11.
胎次、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福建省某猪场3 972窝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选择不同阶段长大二元母猪508头测定其背膘厚度并记录产仔情况,按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分别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第1胎总产仔数、初生均重较低,显著低于2~7胎(P<0.05),产活仔数显著低于2~6胎(P<0.05);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在2,3,5月份较高,在1,11,12月份较低,产死胎窝数母猪最多在7,8月份;配种背膘厚18~20 mm组的总产仔数、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度≥21 mm组(P<0.05);断奶背膘厚16~20 mm组产仔性能较好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背膘厚度为20~23 mm组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0~15 mm组(P<0.05),背膘厚度≥24 mm的母猪产死胎窝数比例最高为58%;泌乳阶段母猪背膘损失4~6 mm之间母猪断奶至下一次发情间隔时间最短,显著少于背膘损失>6 mm组及<0 mm组(P<0.05)。表明胎次、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病毒性疫病(一)蓝耳病1.发病情况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主要危害繁殖母猪。感病母猪表现食欲不振,高热(40℃~41℃),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加速;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妊娠晚期发生流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每窝死亡数差别很大(有的80%~100  相似文献   

13.
一、母猪产生死胎、化胎、流产的原因 (一)感染传染病 1、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感染母猪本身不显症状,当怀孕前期感染胎儿死亡可达80%~100%,死胚连同液均被吸收,在怀孕30~50天感染猪主要产木乃伊胎儿,50~60天感染多出现死胎,怀孕70天感染出现流产症状,而怀孕70天后感染的母猪为正常产仔,但这些仔常带有抗体和病毒,此外产弱仔,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  相似文献   

14.
控制猪舍温度 根据生产实践,一般后备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1~15℃,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利用杂种优势 一般第一胎产仔数少,第二胎开始逐渐增加,第四、五胎产仔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八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窝产仔猪性状典型地表现出低遗传力和高杂种优势,所以利用杂交提高  相似文献   

15.
集约化养猪分胎次饲养管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胎次饲养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头胎、二胎、三胎母猪分开饲养后进行人工授精,并将一胎母猪后代猪群与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猪群实行隔离饲养,记录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和地方性肺炎病变等数据。[结果]分胎次饲养的头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5头,二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4.2头,三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3头,不同胎次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8头,头胎母猪的生产水平接近平均水平。头胎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为31%,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是11%,为头胎母猪后代发病率的1/3,稳定了二胎以上母猪的健康水平。[结论]集约化分胎次饲养可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正> 为充分提高良种母猪的利用率,力争使其每年产仔2胎以上,每胎产仔存活10头左右,根据母猪体况的不同,采取以下方法可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其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母猪效益的目的。 (一)仔猪提前断奶法 就是使仔猪出生不到40~50日龄就离开母猪,不再哺乳,这样母猪在仔  相似文献   

17.
⒍母猪人工催情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取公猪精液20毫升,用⒈使母猪白天产崽在母猪临产前1~2天(即妊娠后112~113天)的上午8~9时,于母猪颈部肌肉注射前列烯醇注射液1~2毫升,可使98.2%的母猪在次日白天分娩,有效率高达100%,仔猪成活率由试验前的90%提高到98%以上。⒉使母猪在春秋分娩母猪分娩安排在春秋季,避开严寒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季,能提高仔猪成活率,实现两年产五胎。可把第一胎安排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崽;第二胎安排在5~6月配种,9~10月产崽。⒊提高母猪产崽率母猪断奶后3天至发情期内,每天每头饲喂复合维生素B、胡萝卜素各400毫克,维…  相似文献   

18.
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能排出20~30个卵子,但一般每胎产仔数只有10头左右,究其原因,除母猪本身受精率低外,大部分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死亡而被母体溶化吸收而形成化胎。造成母猪化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母猪多产仔、产壮仔,并降低断奶仔猪的成本,促使母仔健康成长,是提高母猪养殖效益的关键。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3 ̄6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二胎母猪宜保持在30% ̄35%,7胎以上的母猪宜保持在5% ̄10%。精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开始进行选留,方法是结合其家系的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奶头间隔较大)、脐前有3对奶头的母猪。母猪选留后应适当限制饲养,避免其过肥或过瘦(达到美国5级评分…  相似文献   

20.
<正>1仔猪早期断奶法母猪哺乳期为2个月左右,1头母猪1年最多产2胎,利用效率不高。而1头母猪年消耗饲料500千克,所以,年产的仔猪越少成本就越高。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项有效措施。适宜断奶日龄从生理上分析,母猪在产后不早于3~4周断奶、配种,不会导致母猪以后各胎的繁殖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