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节水灌溉当中,最有效的是对于自然降水以及灌溉水的利用,主要是为了采用管理、农业以及水利等等措施,避免在配水、输水、灌水一直到作物当中水的最大程度的消耗,从而将单位耗水量内的产值以及作物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永山  贾杨 《农技服务》2009,26(7):167-168
以大豆为对象,研究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作物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实例对比,探讨了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影响,以及对作物最终产量、质量形成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利更好的发挥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性、服务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作物水肥耦合产量效应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协调水肥关系,以达到合理经济地利用水分和养分是农业研究的目的.按作物种类进行归纳,并对多种作物水肥产量效应模型进行了总结,发现干旱缺水以水为主效,底墒充足和降水丰富时,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养分和水分之间以及两者耦合与作物之间存在着协同、顺序加和及表观拮抗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墒情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的测量土壤含水量是推行精量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预测墒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类土壤墒情指标并将其归纳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单项指标包括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旱情指标等;综合指标包括作物供需水指标、作物水分综合指标、PSDI指标、作物缺水指标等评价了土壤墒情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在农业上的适宜性,为减缓和预防土壤墒情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及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措施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资源日趋紧张,加之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作物需水规律发生了深刻变化,作物需水量增加,以及工业与农业争水等,黄河水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因此,对黄灌区可利用水资源再开发及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作物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情况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许多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复水作物会逐渐恢复至正常的生长状态,甚至加速作物生长,显现出补偿效应。但对作物的补偿作用程度以及如何根据补偿效应调整农业灌溉制度、减少干旱胁迫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还有待明确。通过总结干旱复水补偿效应对各种农作物的生理、形态和产量方面影响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了解复水后作物的生长特点,为完善作物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漯河市为研究区域,从农业生产水足迹角度出发,借助CROPWAT软件计算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生长期的绿水、蓝水足迹,并基于氮肥、磷肥施用量计算作物灰水足迹,全面评价农业生产水足迹,分析漯河市农业水足迹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漯河市作物生长绿水和蓝水足迹最大的区域均为源汇区,灰水足迹最大的区域为临颍县;农业绿水足迹占总水足迹比重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南到北比重逐渐降低的特征,各县(区)农业蓝水足迹占总水足迹的比重约为30%,临颍县灰水足迹占比远高于其他县(区),需重点关注化肥的合理施用;漯河市农业水足迹较高,可通过完善水资源消耗核算体系、加快技术革新以降低农产品生产耗水、调整水资源消耗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措施降低农业耗水。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的测量土壤含水量是推行精量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预测墒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类土壤墒情指标并将其归纳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单项指标包括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旱情指标等;综合指标包括作物供需水指标、作物水分综合指标、PSDI指标、作物缺水指标等评价了土壤墒情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在农业上的适宜性,为减缓和预防土壤墒情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及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横断山区滇西北耕作制度多样,作物呈明显垂直分布,受海拔及农业气象因素影响极大.本文就当地光、热、水等农业气象因素对作物垂直分布和耕作制度形成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热量是限制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的决定因素,在同样热量条件下,降水又成为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灌区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甘肃省河西地区水资源匮乏,降水量少,土壤表面蒸发量大,农业用水主要依赖河水和地下水。但是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工业的发展等因素,河西地区可供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研究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膜下滴灌系统的首部配套灌溉施肥设备,用低压管道将水输入滴孔,滴渗到作物根际,并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物模型系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模型是“数字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作物模型是农业模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国作物模型技术初创、发展、中国作物模型系列的形成以及中国作物模型系列的原理、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回顾与分析了中国作物模型系列的研究过程与创新点等,同时列举了其在全国范围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业的本质是依靠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单方水的产出,达到节水的目标。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水溶性肥料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多元素复合型肥料,其主要特点是用量少、使用成本低、作物吸收快、营养成分利用率高,而且使用方便,可喷施、冲施,还可与喷灌、滴灌结合使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投入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农业中灌溉技术对作物的生长以及水的利用率影响越来越显著,自动化控制应用于灌溉技术已经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农业灌溉自动化控制功能、技术特点以及利用G网络实现农业灌溉控制自动化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生产中,离不开农药和化肥,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以及使用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因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也对土壤、水、空气、生物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从最直接的方面来讲,现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却吃什么都不"对味儿",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了农业新技术、新科技,在农业生产灌溉中,滴灌和微灌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中。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8.
节水农业及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滴灌是目前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施肥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精量灌溉、精准施肥技术之一。它利用滴灌设施以最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时代发展过程中,新的科技正在不断的涌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计算机作为当前信息时代的主要产品更是成为了各个领域都想要攻克的对象,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中使用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本文将要研究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就是这其中的一种,现在的农业正在追求的状态是一种能够达到全自动化的状态,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检测作物的生长以及为作物诊断各种病症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农作物生长时的各种动态,还能够从中找到预测作物疾病的方法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检测。这对于未来的农业生产发展来讲都是好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种技术还有一定的劣势。如果研究人员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计算机视觉技术将会很好的造福于未来的农业生产。本文将会主要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做一些综合性报告,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农业生产当中,土壤耕作、秸秆还田是最重要的两项增产手段,土壤耕作会对土壤容重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土壤中热、气、肥、水等条件,进而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通过深耕和深松,能够使如让容重降低,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增加。作物秸秆可对土壤肥力状况加以改善,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等进行调节。因此,秸秆还田除了可以使土壤结构得到改良,还能是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增加,进而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