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6,(1)
正仔猪副伤寒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开始在我州流行的一种仔猪传染病。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春秋两季常规防疫工作中开展仔猪副伤寒的免疫接种工作,基本控制仔猪副伤寒病发生与流行,但每年都仍有零星散发的病例出现。笔者多年以来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畜禽诊疗工作,先将多年诊治仔猪副伤寒总结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23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现将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总结如下,为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是引起仔猪副伤寒的主要病菌,6个月以下的仔猪发病率极高,对仔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的免疫接种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在修订免疫程序时,除了要作免疫抗体监测外,观察免疫接种过程中猪群是否出现强烈免疫应激反应情况尤为重要。贵州省某猪场在原有免疫程序的基础上,插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以修订免疫程序的过程中,发现仔猪副伤寒苗与瑞倍适疫苗的免疫接种仔猪出现强烈的过敏性休克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猪场技术员展开一系列的免疫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猪出现过敏性休克与这2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先后顺序密切相关:(1)先接种瑞倍适疫苗,再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间隔时间的长短可以不考虑;(2)先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再接种瑞倍适疫苗,间隔时间建议在5d以上,否则仔猪易发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11)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的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急性传染病。该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常常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通过研究仔猪副伤寒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从而提出合理的诊断和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5,(7)
猪副伤寒也叫做仔猪副伤寒,我国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现代畜牧业发展。如果发生该病,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为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减少养殖户的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我们大家学习、了解、掌握有关仔猪副伤寒的知识,对该病的预防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9)
在导致仔猪腹泻的感染性疾病中,仔猪副伤寒与痢疾在症状上较为相似,必须要做好鉴别诊断。对仔猪副伤寒与痢疾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以及症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疾病防治以及猪养殖业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玉刚 《畜禽业》2013,(1):68-69
2012年3月,105团3个自繁自养猪场1周龄内仔猪先后发生急性副伤寒病例,病情轻重程度不一。应用敏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初生仔猪实行1日龄口服一个剂量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3)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常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23 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10.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0日龄至4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本病在大、中型猪场较少发生,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中由于饲养管理欠佳,未免疫或免疫失败而屡见不鲜。对于本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进行防治,所以很多地方产生了耐药性。在有关文献的启示下,我们进行患仔猪副伤寒而自然康复猪的血清(以下简称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采集血清用猪的选择没有注射过仔猪副伤寒疫苗,自然感染,经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4)
近年来,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程度显著提高,饲养数量大,养殖集中是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特点,因此对猪的疫病防治要求很高。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3月龄仔猪,往往是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规模化养猪场影响很大。综述仔猪副伤寒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刘中元 《畜禽业》2012,(9):74-75
文章通过对涟水县3个养猪户发生仔猪副伤寒的诊治,论述了仔猪副伤寒的病原传播规律、致病机理、症状特点、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发病原因和防治的基本知识,给出了加强预防和常规治疗的相关方案,对其它地区猪场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1)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沙门氏菌属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急性型病例表现为败血症,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变化,多发于生长育肥猪,成年猪发病较少,我国各地方的猪场均有发生,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较重,现就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方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5)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临床上主要引起20日龄~4月龄仔猪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等途径发生感染。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很多,并且几乎温血动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急性型病例为坏死性肠炎,有时会发展成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为此要重视仔猪副伤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4)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后引起的严重危害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减少该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促使养猪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5)
文章介绍了泗阳县两例仔猪副伤寒的发病情况,分析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仔猪副伤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崴 《畜禽业》2013,(6):78-79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革和强化仔猪副伤寒的预防措施,可以收到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下痢十分常见,它包括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白痢、黄痢,由C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红痢,出现细菌性痢疾不但直接增加了药物投入、降低了饲料利用率,使养猪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严重影响着仔猪的育成率,威胁着仔猪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9)
仔猪副伤寒属于高发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被感染的猪多为仔猪,会引发急性败血病以及肺炎的发生,死亡率较高,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该病临床上分急性型、慢性型、可根据流行病等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平日要坚持自繁自养,提高饲养管理力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预防此病侵入猪群。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良 《畜禽业》2010,(3):66-67
<正>猪沙门氏菌病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以病猪出现腹泻、粪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