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推动下,那坡桑蚕业迅速发展,茧丝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围绕如何使桑蚕产业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分析了那坡县发展桑蚕生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针对影响生产效益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推进那坡桑蚕发展的建议与措施,旨为做强做优那坡桑蚕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许强华  王伟  杨玉英  景凯  柯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66+3379-3366,3379
桑蚕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单一的丝绸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桑蚕产业的深加工利用越发显得重要.分析了我国桑蚕产业的深加工利用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浅析小蚕共育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益准 《广西农学报》2008,23(6):99-101
田林县乐里镇政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抓住“东桑西移”、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推广小蚕共育技术作为发展桑蚕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桑蚕业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乐里镇推广小蚕共育在桑蚕产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对策作初步探讨,以促进乐里镇乃至田林县桑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桑蚕业迅速崛起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葫芦岛市桑蚕产业日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祖珍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64-365,367
产茧量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的广西桑蚕业,要做大做强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通过分析广西桑蚕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市场监管、注重人才培养、加大产业投入、完善本行业管理法规、挖掘蚕桑产业的综合利用资源等对策,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等,确保广西桑蚕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蚕桑产业一直面临着发展瓶颈:一边是一路走高的蚕茧价格,一边是传统养殖的费工费力。如何走出桑蚕业发展的困境,已成为四川桑蚕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凤凰县因地制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研究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实现本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本文基于凤凰县桑蚕产业特点和脱贫需求,阐述了发展桑蚕产业的优势和三大效益,总结了凤凰县桑蚕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效果和经验,以期为促进凤凰县桑蚕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现代蚕业生产创新机制,阐述了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现代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积极发展桑蚕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现代蚕业农业的软科学研究、完善现代蚕业科研与服务体系、提供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支持、探索蚕业标准化生产等对策,以期有效解决蚕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现代桑蚕产业化水平,推动蚕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桑蚕产业状况,明确了制约山东省桑蚕产业发展的问题、变化趋势和技术需求,提出应当转方式、调结构,进行桑蚕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等促进山东省桑蚕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起,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加速东部桑蚕业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实施。大别山地区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区,该项目区主要以信阳市为主,信阳欲借东风重振桑蚕业,固始、商城已通过商务部立项,建立起万亩桑茧生产基地。为了保证“东桑西移”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发展大别山地区蚕业,  相似文献   

11.
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占比重依次减小。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后有较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2016—2017年增幅较大,2017—2018年增幅较小;生态效益在2016—2018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总的来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生态保护等均有正向影响,且在短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应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杨俊  庄大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01-203
以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湘西州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08年波动较大,经济效益是影响湘西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实施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后,所产生的效益可划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效益作用于流域界线以内,受益人为流域的内部使用者,我们称之为内部效益;而另一部分效益作用于流域界线以外,受益人为流域资源的外部使用者,我们称之为外部效益。本文分别采用综合环境生产力指数法和效益系数法研制开发小流域内外部效益评价模型,从而对流域治理过程中两种效益的变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厚荚相思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内厚荚相思试验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静态经济效益为8 467.6元/hm2;相对于原杉木林的生态效益为52 945.7元/hm2;社会效益为10 256.0元/hm2;综合效益为70 482.0元/hm2。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等于经济效益的8.3倍。  相似文献   

15.
陕南丹凤县移民搬迁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陕南移民搬迁的目的出发,选择了陕南丹凤县作为实地调查研究的对象,设计了评估陕南移民搬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算了各个指标的得分与评估水平。研究表明:2年来丹凤县移民搬迁取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评估结果均为"良好",经济效益的评估结果为"一般"。鉴于此,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结合最基层指标的评估结果,对丹凤县移民搬迁效益、内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含义、关系和提高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夏兰娣  曾乙洪  黎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2-7334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口市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值为96.18,生态效益分值为90.89,社会效益分值为104.21,综合得分为95.39,总体水平处于海南省前列。  相似文献   

19.
核桃种植的生态效益评价--以云南省大姚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是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树种,也是一种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在界定核桃种植生态效益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查阅法以及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核桃种植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采用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以及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云南省大姚县核桃种植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与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云南省大姚县核桃种植的生态效益为64.15亿元,是其经济效益的9倍多,其中涵养水源效益9.60亿元、固土保肥效益37.65亿元、固碳释氧效益7.45亿元、净化环境质量效益1.83亿元、调节区域气候效益2.46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5.16亿元。  相似文献   

20.
林业生态效益的计量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科学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定,使林业生态效益的计量纳入林业经营效益评价体系成为可能。在建设生态林业和国土绿化的社会背景下,林业生态效益的货币化计量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技术课题。林业生态效益货币化计量的基本原则是劳动价值论,系统动态分析和社会认可。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是林业生态效益实现的当务之争,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