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传统水景设计和治理方法作了一个系统的回顾,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水景的生态设计提出了基本的设计思路和原则。在多年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水体的根本解决方法——nars(natural aquascape restoration system)自然水景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对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分别从空气沉降物,再生水回用城市景观水体、有机污染等外因,底泥沉降物氮、磷的释放,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更新周期等内因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了水体富营养化给水生生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且从水生植物-微生物相结合,增加水动力条件和减小水体更新周期等方面综述了防治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以期为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城市水体环境对于城市景观塑造、城市总体形象及城市居民的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对当前城市水体的几种主要修复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体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损害城市景观破坏河道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居民生活危害身体健康,其治理工作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黑臭水体的长效治理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大,城市黑臭水体逐渐成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变为极为迫切。从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水质特点和治理现状出发,综述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实施措施及研究进展;结合当下国家对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工作的新要求,从人工曝气、微生物生态修复和水生植物修复3个方面梳理并总结技术的发展现状。组合生态修复技术能解决单一生态修复技术不满足治理需求等问题,为治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提供整治思路,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目前组合生态修复技术仍存在周期长、运维成本高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城市黑臭水体是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着人类健康。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整治和治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系统性强,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治理工作应根据不同地方的水文水质特征、治理目标以及治理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包括化学法(费用较高且存在二次污染)、物理法(费用高)、生物法。一些研究表明: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法相结合处理污水具有较好作用。主要提出了物理修复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底泥处理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坑塘存余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种水体修复设施——拼接组合式水生植物浮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城市景观水的污染,避免蓝藻水华的发生,目前在景观水治理行业广泛采用生物治理措施,利用生物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物生态功能来维护与修复景观水体,水生植物浮岛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生态治理设施。鉴于目前国内外的浮岛种类繁杂,在其工艺、材料、安装、造价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各有其不足之处,不适合现在大范围应用的市场要求,因此,我们最新研制出了一种强度高、浮力大、坚固耐用、便于加工、结构合理、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的"齿合插接型"水生植物景观浮岛。通过工程现场试验证明,已达到低造价、节能源、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和靓丽的水体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景观水体自净能力比较低,易产生富营养化,因此景观水体的生境改善日益受到关注。在了解景观水体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探讨了可有效去除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或工艺,以期为应用于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及乡土植被对破损山体进行修复,使修复后的山体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更具观赏价值,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总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北方地区各种类型山体修复治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了北方地区常用的两种修复方式和四种修复技术,分析了北方山体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内山体景观生态修复工程应用技术为例,提出北京地区山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原则和建议,并对几种修复技术进行了对比,认为应结合各类修复点生态景观效果的要求,以及经济和施工技术的难度,针对特定环境选择更加合理、生态、景观价值更优的修复技术,力求为北京城市周边类似破损山体的修复治理和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商丘学院水体景观为例,通过对天鹅湖、孔雀湖、莲花池、水车湖景观设计分析,分析校园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的应用,探讨高校校园水景设计的手法,为构建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提供参考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从滨水湿地相关定义、分类、指导思想、设计原则、设计途径等方面阐述生态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宁波春晓镇洋沙山春晓湿地公园为例,进一步说明生态湿地景观营造的理论;并将当今湿地水环境修复的先进技术引入其中,为今后湿地的生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西宁市成为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后,就在积极探索青藏高原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将海绵理念融合与风景园林建设的各个领域,通过“治山、理水、融城”的总体技术路线,践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使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有了明显的改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桉树在南方城市废弃地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废弃地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又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景观。基于桉树独特的景观价值:树干挺拔高大、花形奇特艳丽、气味芬芳而少病害、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阐述了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其它植物组合造景、与水组合造景及与地形组合造景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昆明市清水海调水工程海当标段的现场调研,结合甲方提出的景观要求,展开了对该标段进行植被生态恢复设计与景观营造的相关研究。根据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植被生态恢复设计和景观营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李瑾  何云晓  方玲  林玉虎  陈娟 《绿色科技》2022,(2):47-49,55
城市景观水体通常为静水,或者流动缓慢,常会因管理不善而出现富营养化,失去原有景观价值.观测了绵阳城区公园和居住区的5处水体的水质和周围环境,分析了绵阳市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结果表明:城市景观水体水质较差,均为Ⅴ类水质.不同水体类型间富营养化程度存在差异,居住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公园.其中,居住区景观水体为中度富营...  相似文献   

16.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建设是山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的一般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现有景观模式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学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湿地研究的特点和热点问题,包括湿地多样性的保护,湿地管理和恢复,湿地功能和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尺度等.此外,具体地综述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湿地研究,还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总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为湿地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多尺度湿地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迟磊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83-186,196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街道景观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居住的舒适感、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文章阐述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天空、地形地貌、绿化、水体、建筑、路面、小品、交通设施等景观要素,以及适宜的空间尺度、阴角空间,分析了对景、偏移、引导、对比、分段等设计手法在街道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森林景观恢复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和采用的生态恢复理念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森林景观恢复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由于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经常有人将其等同于森林恢复、恢复大面积森林、生态恢复等。国内外的案例表明,未能遵循森林景观恢复的应用原则甚至经常导致相关恢复项目的重大缺陷或失败。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原则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和探究。文中介绍了森林景观恢复具有过程性、致力于恢复生态完整性、谋求增进人类福祉和在景观尺度上实施4个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并详细阐释了森林景观恢复的8个应用原则,即注重景观、恢复生态功能、多重效益并重、多种技术措施平衡、相关利益方参与、因地制宜、避免减少天然林、循序渐进。通过对上述特征和原则的分析和探究,期望对我国森林景观恢复的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森林景观恢复理念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现行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城市水景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其主旨在于恢复城市景观格局,理顺水系规划与绿地、交通规划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重塑城市景观面貌,引导城市布局和城市规划上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