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剑  柏庆荣 《农家致富》2009,(13):38-39
一、高邮鸭的生产性能 高邮鸭开产期为120~180日龄。早春鸭(3。4月份饲养)开产早些,早春光照时间长.有利于鸭子成长发育:秋鸭(7-8月份饲养)开产迟些,待来年开春方可让其开产。产蛋量有“春不离百.秋不离六”的说法.即春季产蛋量约100只.秋季产蛋量为60只.平均年产蛋140-160只.高产者可达200只以上.蛋重80-85克。新培育的高邮鸭高产青壳系.500日龄产蛋量达250只以上,平均蛋重达73.1克.青壳蛋比率达9912%.料蛋比为2.43:1。高邮鸭繁殖性能很强.无就巢性.公母比例一般为1:20~33.早春1:20,夏秋为1:33。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马广栓 《河南农业》2002,(11):26-26
人工补充光照 产蛋鸭的每昼夜适宜光照为16小时左右。在自然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在夜间以人工补充光照,按每平方米鸭舍4-5瓦安装电灯,每天早晚定时开熄电灯,补充光照时间要恒定。  相似文献   

3.
1.调控温度 鹌鹑在15~25℃的适宜温度下,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0℃时,产蛋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和早春必须采取保温、增温措施. 2.补充光照 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14小时光照.冬天日照短,光线弱,需要人工补充光照.每30~40平方米鹌鹑舍装配1只40瓦的电灯,每天天亮前2小时开灯、天亮关灯,天黑前开灯、2小时后关灯,以保持稳定的光照强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1。补光:秋天开始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应及时补充人工光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腺分泌而促进产蛋:光照缩短,抑制性腺素的分泌,也就抑制了排卵产蛋.所以秋冬季必须增加光照.才能收到良好的产蛋效果.秋冬季可采取旱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秋冬的光照稳定在16—17小时。  相似文献   

5.
<正> 1 雏鸡的饲养管理。①温度。7日龄雏鸡室内温度保持在32~34℃,14日龄为30~32℃,21日龄为28~30℃,28日龄为26~28℃,35日龄为24—26℃,42日龄为24℃。②湿度。雏鸡需要相对适宜的湿度,一般10日龄的雏鸡湿度为70%,11~30日龄的为65%,31~45日的为60%。③光照。雏鸡第1天光照为24小时,第2~7天为23小时,以后每周光照时间下降2小时,至56天时为10个小时。青年鸡养至140日龄时,每周人工增加照明40分钟,至182日龄时达到16小时,并恒定不变直至淘汰为止。④饲养密度。密度过小,造成  相似文献   

6.
选取产蛋高峰期过后(49周龄)的健康广西麻鸡母鸡共6480只.分2组,每组3240只(6个重复每个重复540只),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光照时间每天16小时,使用20W节能灯:试验组每天光照时间增加1小时共17小时,使用40W钨丝灯。试验结果表明.在产蛋后期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显著提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7.
1.改善饲养环境,增加鸡舍的通风设备,降低鸡群的饲养密度,保持鸡舍卫生,以防舍内氧气含量低,造成机体缺氧而导致代谢障碍。2.调整饲养程序:从第2周开始,对鸡采取限制饲喂。可利用调整光照的方式来控制采食,7~21日龄采用12~16小时的光照,22日龄以后每天20小时光照。  相似文献   

8.
最好在29日龄整群时一次性疏散至成年产蛋鸭的饲养密度.即以舍内面积计算每平方米3.5-4只(含公鸭在内).舍外运动场面积应为舍内面积的1.5~2倍,即每组父母代需舍内面积约40—45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0—80平方米。每间以养1~1.5组鸭子为宜。即使鸭舍紧张.也应在10周龄时疏散至成年鸭的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9.
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中期(301~400日龄),重点是确保蛋鸭高产,力争使产蛋高峰期维持到400日龄以后。为此,日粮营养浓度应比产蛋前期略高,每只鸭每天添加鱼粉,或饲喂蛋白质含量为20%的配合料,每日每只采食150克,还要适当多喂些青饲料和钙。每天光照稳定在16小时。合温维持在5~10℃,如超过或低于这个标准,应进行调整。日常操作程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人工强制换羽是指采用人工措施,以缩短换羽时间和延长产蛋期为目的的一项生产技术.是一项减少开支,经济效益显著的有效措施。其方法是: 1.饥饿法这是最常用、操作简便且效果明显的传统强制换羽法。其原理是:通过停水、断料、缩短光照时间.给鸡只造成强烈刺激,导致鸡内分泌失调.卵泡发育停止以至萎缩,引起停产和换羽。应用时根据鸡种、年龄、产蛋率、体质状况及季节不同而决定停水天数(一般2—5天),断料天数(一般8~14天),同时减少光照刺激时间。具体实施要依鸡体重失重率而定。如失重率低于20%,换羽效果不理想,失重率大于30%则死亡率增高。当体重下降到目标体重时恢复供料。开始时饲喂育成料,但到鸡只开产后,应换成产蛋料。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用番鸭为2001年1月由福建省引进的法国RF系白番鸭,共l206只。1.2方法:1)饲养管理。育雏室和用具在进雏前先后进行1次常规消毒,雏鸭阶段网上饲养,育成期可以改为半地面半网上饲养。舍内温度:l~3日龄34~35℃,4~7日龄32~34℃,以后每7天降2~3℃,直至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饲养密度:一般1~7日龄每平方米40~50只,8~14日龄每平方米30~40只,15~21日龄每平方米20~30只,22~42日龄每平方米10~20只,43日龄以上每平方米6~10只为宜。光照:0~4周龄夜间需开照明灯,5周龄之后为自然光照。饲喂自配全价饲料,人工喂料…  相似文献   

12.
张琳  王永茂 《农技服务》2014,31(7):183-183
<正>一、育雏要点(一)育雏饲养期为42天。(二)严格执行光照制度,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第一天24小时,后每天减0.5小时,最后达8小时或自然光。(三)合理调控湿度,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合理通风,确保空气质量。1-4日龄,温度3536℃,后每3天下降1℃直至1836℃,后每3天下降1℃直至1822℃之间;1-11日龄,湿度6022℃之间;1-11日龄,湿度6070%,以后55%左右。注意:上述仅作参考,实行生产中以鸡群的活动,休息在笼内分  相似文献   

13.
韦公远 《农村科技》2006,(11):50-50
一、保温增温鹌鹑在适宜温度15~25℃之间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5%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或早春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夜间在笼上要加盖保温物件,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米~2可饲养90~100只,或在背风向阳处搭双层塑料大棚(两层薄膜间隔5~10厘米)。二、增加光照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14小时光照时间。冬天需人工补充光照。每30~40米~2鹌鹁舍配1只40瓦电灯,每天天亮前2小时开灯,天黑后2小时关灯,保持稳定的光照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瘦素(leptin)及其受体在禽类性成熟启动过程中的作用,试验采用120羽60日龄伊莎蛋母鸡,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饲养于光照逐渐延长(以光/暗为8h/16h为起点每周增加0.5h光照,简称长光照组)和恒定的短光照(光/暗为8h/16h,简称短光照组)条件下,记录体重变化与性成熟时间。长光照组和短光照组母鸡分别于136和151日龄时开产。在136日龄时,每组取10只鸡宰杀后取血液、脂肪和下丘脑组织,分别检测血清leptin水平、脂肪leptin mRNA与下丘脑leptin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36日龄时,长光照组和短光照组母鸡血清雌二醇(E2)和leptin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n=10)。相对定量RT-PCR结果显示:136日龄时,长光照组母鸡脂肪leptin mRNA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短光照组(P〈0.01,n=10),但下丘脑leptin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n=10)。以上结果提示:15d的性成熟时间差异并不伴随产蛋母鸡血清leptin及下丘脑leptin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而脂肪leptin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leptin蛋白水平的不一致性则提示循环leptin的其他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15.
正1.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一般来说,育雏温度从33℃开始,每周减少2℃,直到21℃;在雏鸡8~12日龄时进行断喙,注意通风换气,以纵向通风和湿帘通风为宜。育雏期关键是提高存活率,育成期关键是控制体重。2.给予充足光照光照对提高蛋鸡存活率,促进产收有直接作用。在雏鸡1~2日龄时给予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变为8~12小时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16.
天府肉鸭父母代产蛋期饲养管理 1根据产蛋量调整喂料量和蛋白质饲料用量 从第25周(即169日龄)起改为初产蛋鸭饲料(粗蛋白质约17%的饲料),并每周增加日喂料量25克,约用4周时间过渡到自由采食。例如,24周时每只每日喂料量为150克,则25周(169~175天)喂料量为每只每日175克,26周(176~182天)每只每日200克,27周(183~189天)每只每日225克,28周以后为自由采食,不再限量。  相似文献   

17.
李连任 《新农业》2012,(17):22-23
做好产蛋期科学的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是延长产蛋高峰期的关键措施。一、环境控制1.增加光照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见到第一枚蛋后开始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鸡群统一开产。可按每周0.5小时的幅度增加光照时间。直到增加到16.5小时为止,以使蛋鸡到达产蛋高峰,并且维持整个产蛋高峰期。到了产蛋后期,产蛋率在80%以下时,提高到17小时,直到产蛋结束。2.调节温度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3~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  相似文献   

18.
<正> 雏鸭养至60~70日龄,如果需要留作种鸭的,根据种鸭选择标准,分别选留公母鸭。这段时间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防止鸭子过肥、早熟或发育不良,为鸭子的正常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在开产后使鸭群的产量和种蛋品质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证。为此,现将后备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补料原则是“两头精中间粗”。即转群为后备母鸭后仍使用精饲料,逐步增加粗料,接近产蛋期喂以精料,促使开产与产蛋高峰期的来临。控制在150日龄开产,饲料“有荤有素”每日喂2~3次,中午不宜喂得过饱,以免影响觅食。喂饲时,可将稻谷或其他饲料放在河涌里,锻炼鸭子的潜水和觅食能力。 2 日粮大量使用青粗饲料。在其日粮组成中,青绿饲  相似文献   

19.
鹧鸪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优质的野味滋补品,它不仅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且产蛋率高。然而怎样才能提高种蛋的受精率,是不少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光照。鹧鸪6个月左右性成熟,即开始交配并产蛋,产蛋期间每天要保持18小时的光照,人工补充光照要定时,光线要稳定,光照时间忽长忽短,光线忽明忽暗都会影响鹧鸪的正常产蛋和种蛋的受精率,一般每平方米3瓦,灯泡距地面1.8 ̄2米为宜。2、密度。饲养商品鹧鸪每平方米20 ̄30只,种鸪每平方米10只,最多不要超过15只,密度过大不能充分发挥每只公鸪的交配能力,…  相似文献   

20.
3.鹅只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在肉用家禽生产中,从初生(出壳)到出栏屠宰算一个生产周期.除肉仔鸡外,鹅的生产周期最短.从出生重到体重成倍增长的时间,鹅只需2~8天,鸭要8~10天,鸡和火鸡需要12~15天.鹅4周龄体重可达成年体重的40%,鸡只能达60%.我国中小鹅种60~70日龄体重可达2500~3000克;中型鹅种70~80日龄可达3000~4000克;大型鹅种90日龄可达5000克以上.采用现代化养鹅技术,如用仔鹅全程网上平养,70日龄体重就可达到4000~5000克.突显鹅商品生产短、平、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