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池塘要求、饵料鱼的培育、鳜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常见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池塘高效养殖鳜技术。鳜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峡江县通过几年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主要技术如下:1 池塘要求 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1.1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的池塘。面积(1.5-5)×667m^2为宜,池深2.0-2.5m,池四周圈挖深30-40cm的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d进水10cm,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左右化水全池泼洒,并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2.
一年养两茬 鳜鱼获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在南方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池塘一年两茬鳜鱼的养殖,配放适量肥水鱼,经科学饲养管理 ,亩产鳜鱼可达 600~ 700公斤 ,比原一季养殖的产量提高一倍左右 ,亩增产值 10000元左右,亩增利润 3000元左右。现介绍一年两茬的鳜鱼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面积以 2~ 5亩为宜 ,水深 1.5~ 2.0米 ,池塘长宽比 3∶ 2,池塘坡比 1∶ (2~ 3)。池底淤泥 10~ 15厘米为好。池塘要求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排灌方便。池内需配套 1.5千瓦增氧机一台。进出水口用 80目过滤筛绢封牢 ,以防养殖鱼逃逸。  放养前准备放养前 15天 ,…  相似文献   

3.
池塘集约化养殖鳜鱼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同时风险也大的生产模式。为避免经营者的盲目性,笔者根据本地实践,借鉴外地经验,将池塘主养鳜鱼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选择适宜池塘主养鳜鱼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面积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鳜鱼个体生长差异大;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一般鳜鱼主养池塘面积以1000~3335米2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的池塘,水深2米左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进水10厘米左右,每667米2用生石灰100千克,隔日另用漂…  相似文献   

4.
山区池塘养殖鳜鱼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区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优势.大力推广池塘养殖级包,对优化山区池塘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池塘养殖愚鱼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池塘单养技术池塘单养是选择适宜的池塘专门放养既鱼,并配套一定比例的饵料鱼培育塘,接好鱼的生长要求定期投喂饵料鱼,将夏花或春片养成商品鱼。1.1池塘条件单养鳅鱼的池塘应有充足的水源,注排水方便。山区的养鱼土池经清整后均可作为专养塘.但面积不宜太大,以1~2亩为宜,水深1.5~2米。池底最好是沙质壤上.或者淤泥较少。选好的池塘须经清整消毒后方可放养…  相似文献   

5.
鳜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放养1.1养殖生物的密度对鳜鱼来说,合理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方式、水质、水量、种类、规格以及日常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养殖方式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一般应根据池塘条件、进排水设施、水深、水质、饵料鱼来源、出塘规格要求及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放养密度。如放养规格为2.5cm的苗种,当年养成商品的放养量一般在500~1000尾/亩。如采用“两段法”高密度的池塘养殖,第一阶段亩放养量在3000~5000尾/亩,放养2.0~2.5cm的夏花经一个月生长达10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为成鱼养殖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亩放养量在500~1000尾,由10cm左右的鱼…  相似文献   

6.
鳜鱼当年养成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桂庆 《淡水渔业》1999,29(10):35-36
利用4口面积为2-5亩的池塘作为一个养殖组合,将5月下旬繁育的体长达到2cm左右的鳜鱼苗直接进入饵料培育池,养至7月中下旬,育成5-7cm的鳜鱼种,分疏分级后进行鳜鱼成鱼养殖。当年年底,亩产上市的商品鳜鱼180千克;饵料鱼池亩产饵料鱼250千克,产青虾32千克。亩平利润3500元(含配套池)。1池塘条件养殖池具备良好的注排水系统,排灌分流,配置有提灌水设施的增氧设备。4口池塘每池面积2-5亩,常年保水深1.5米左右,放养前,需清淤晒塘消毒,通常每亩施生石灰150千克。2饵料鱼培育鳜鱼的捕食范围狭…  相似文献   

7.
<正>在传统池塘养殖中,每养殖1亩鳜鱼,需配套3~4亩池塘培育饵料鱼。这种活饵养殖方式引起的配套饵料鱼塘占比成本高、饵料鱼与鳜鱼生长衔接难度高、人工捕捞饵料鱼劳动强度高、饵料鱼携带病原体导致发病率高的“四高”因素,制约了鳜鱼养殖持续、高速发展。因此推广鳜鱼全程配合饲料养殖对于推动鳜鱼产业变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随着鳜鱼配合饲料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江苏省探索规模化池塘单养鳜鱼的可行性,1997年吴江市太湖养殖基地开展了750亩连片池塘养鳜鱼试验,按1:2的比例配置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养殖鳜鱼252.5亩,将5月初达2.5厘米左右的夏花养殖5月底6月初达5~7厘米时专池单养,当年上市,平均亩产207.6公斤,平均盏效益4242.7元,饵料鱼培育池497.5亩,平均亩产饵料鱼250公斤,产套养青虾35公斤,平均亩效益1820元,750亩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牡丹江市渔业生产结构调整 ,增加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 ,为淡水养殖拓展新路 ,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 0 0 3年引进湘云鲫进行培育试验。1 试验方法及效果1.1 池塘条件1.1.1 试验采用 4亩精养池塘 ,池塘淤泥厚度为 15cm ,注排水方便。1.1.2  5月初 ,用生石灰 10 0kg/亩彻底清塘 ,7天后水位加至 6 0cm。1.2 放养及管理5月 2 6日放养湘云鲫乌仔 2 .5万尾 ,占放养比例 6 2 % ,搭配品种 1.5万尾 ,占放养比例的 38%。其中鲢鳙鱼乌仔占 2 5% ,鲤鱼乌仔占 13%。在乌仔放养前 3天施入光合细菌 12 .5kg/亩 ,保证乌仔入池有适口的饵料。入池第…  相似文献   

10.
鳜鱼成鱼养殖方式有2种:单养和套养。 单养:选择适宜的池塘,单独或为主(只搭配放养少量大规格的其它鱼种)养殖鳜鱼,完全按照鳜鱼的生物特性和生长要求进行养殖管理,养成能够上市的商品鱼。 套养:则是养殖其它鱼类为主(常以养殖草鱼为主),每亩鱼塘适当搭配放养20~40尾鳜鱼苗种,以鱼塘中的小野杂鱼虾为饵料,一般不投喂活饵料鱼,省工省料,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和鱼塘水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