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耕作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采用系谱选育的技术路线,以闽甜系0283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育成闽甜208。测交试验表明,亲本0283、0155配合力高,性状互补性强。配成的闽甜208在多点区试中表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鲜穗平均产量12726.0 kg.hm-2。该组合于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相似文献   

3.
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发布的品种权授权公告获悉:我省有5个水稻品种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其中,Ⅱ优航148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Ⅱ优3169、Ⅱ优3229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分别于2006年、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董金刚 《吉林农业》2011,(7):118+159-118,159
闽甜208是福建农科所作物所与福建省种子站合作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超甜玉米籽粒皮薄汁多,口感柔软,含糖量高,适应性较强,是近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闽甜685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应性和抗倒性强,目前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得到大面积推广。结合闽甜6855亲本生长特性和福建特殊气候条件,从制种地选择、父母本播种时间、播种条件、田间管理技术等方面,探讨闽甜6855高产制种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为闽甜6855在福建大面积制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高产、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闽甜683’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J-3’为父本配制的新组合。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 330.9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5.67%;2016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692.7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65%;田间表现抗倒性强,抗或高抗玉米主要病害;品质总评分与对照‘粤甜16号’相当,水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粤甜16号’。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70002)。  相似文献   

7.
王和寿 《现代农业》2008,(10):28-28
超甜玉米由于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独特的风味及多样化的加工产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在福建省各地发展迅速。超甜玉米闽甜208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鲜果穗生食脆甜爽,蒸煮嫩香甜脆,皮薄,口感好,品质优,适合鲜穗生食、蒸煮后食用或加工包装在超市销售,秸秆可做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8.
龙薯13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以广薯88—70为母本、龙薯9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为进一步了解龙薯13号的品种特性,进行繁育和示范推广试验,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其示范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粤油93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春季,南安市良种场种植该品种3.5亩,表现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合在南安市种植。一、产量表现2007年,粤油93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福建省气候、生态特点,引进各类甜玉米种质资源,通过筛选鉴定出适合福建省生态的甜玉米资源,利用系谱选育和配合力测定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育成新组合闽甜4号。测交试验表明,亲本闽甜系138、闽甜系186配合力高,性状互补性强,配成的闽甜4号表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稳产性好,2009~2010年区试平均产量14 445.9kg.hm-2,比对照增产14.76%,于2012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Ⅱ优516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516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突出,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7年继续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及生产试验,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陈美忠 《福建农业》2008,(10):15-15
中薯3号系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用京丰l号和EB77—4杂交育成,由福建省种子总站2004年引进。龙海市种子站于2004年冬季开始试种,2005至2006年进行小面积推广试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迟熟品种,与当地种植品种“克新3号”熟期相当,  相似文献   

13.
圣稻14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稻14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中早熟水稻品种.2007年3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来源为武优34与T022杂交后系统选育)。2005年、2006年、2007年在本县试种和推广.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抗倒伏等优点.对提升本县及周边县区大米品质、增加产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闽甜208系福建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为满足近年来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本文对闽甜208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Ⅱ优沈98是福建省三明市种子站和福建省尤溪县活水种子有限公司合作,用Ⅱ-32A与沈恢98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3)。  相似文献   

16.
Ⅱ优516系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南恢51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6年参加福建省B组区试.2007年续试.2007年进入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015)。2008年,建瓯市东峰农技站引进作经后稻种植20亩。  相似文献   

17.
《三明农业科技》2007,(1):F0003-F0003
金优1398是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2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2005、2006年两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28.26kg、421.06kg,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004)。  相似文献   

18.
泉花6号系泉州市农科所用327—3—2(泉花327)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花生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5—2006年在福清市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07年生产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表现为丰产、稳产、含油量较高、适应性广,适合我市春花生产区种植。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Ⅱ优356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Ⅱ32A与本所自选恢复系宁恢356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宁恢356系本所利用将恢155为母本与明恢86为父本杂交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恢复系。Ⅱ优356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7-2009年在福建省推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超级稻D奇宝优527系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以D奇宝A不育系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高产优质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2007年起永安市开始引进作烟后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