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灌水量下新疆高产棉花冠层结构分析研究及产量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讨论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12号与新陆早13号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的差异,得出新陆早13号对限量滴灌反应不敏感,而新陆早12号对限量滴灌反应较敏感.因此在限量滴灌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2号、适量滴灌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3号栽培种植较为适宜.由此得出了不同品种对灌水量的反应表现及理想群体冠层结构的合理指标,为增加棉花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陆早25号是农七师农科所选育,2006年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131团同农科所通过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在131团示范推广新陆早25号,2007年扩繁面积已达500hm2。现将种植新陆早25号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新陆早25号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4天,Ⅱ式果枝,植株筒型,较紧凑。始果节位5节,始果  相似文献   

3.
一、播前准备 1.合理密植 采用1.25米的宽膜,行株距配置为(25+60+25)厘米×9.5厘米,667米2理论株数17013株,保苗16500-17000株,收获16500株左右。2.品种布局乌什县从抗逆性、早熟性、丰产性、结铃性等方面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35号、新陆早12号等品种,并根据生态环境、气候特点、水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张伟  吕新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3):425-430
[目的]测定北疆棉区推广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与新陆早12号在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CI-110作物冠层机器识别映像仪,在田间将安装有鱼眼探测头的观测棒定点在行间中央,调好水平,并从计算机显示屏上观察无人影等其它外界影响时开始拍照.[结果]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两品种相比,新陆早10号较新陆早12号对较高氮肥用量反应敏感.[结论]在中等氮肥用量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0号、中高氮肥用量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2号栽培种植较为适宜.氮肥用量650~950 kg/hm2是较为理想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群体生理参数,探索北疆农田生态条件下杂交棉产量形成机理,为制定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对照品种,田间取样测量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重,计算各时期生物产量和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和常规品种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差异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新陆早44号和新陆早3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在盛铃期达到最大,分别为4.36和4.72,LAI>4的天数分别持续42和28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87×106和2.79×106 m2·d;光合生产率在盛蕾期至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9、17.78 g/(m2·d);最大生物量积累出现天数和速率分别为84.2 d、27.6 g/(m·d)和85.8 d、26.5 g/(m·d);成熟后,新陆早44号的生物产量和籽棉产量分别为出现早和积累速率高是新陆早44号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棉花新陆早23号的种植密度、化学调控及人工整枝等综合措施的研究,确定新陆早23号群体与个体发育协调发展的最佳摸式,为指导新品种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新陆早27号提高系属早中熟品种,本文总结新陆早27号机采棉提高系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42号在玛纳斯县种植,表现出早熟、抗低温、耐盐碱、抗枯耐黄、出苗整齐、丰产性稳定、开花结铃早、吐絮集中、机收采净率高等优点,667米2籽棉产量492千克。本文总结新陆早42号在玛纳斯县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陆棉5号是以新品系系选9号为母本,新陆早36号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属早熟、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本文作者介绍了新陆棉5号的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新陆早61号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种植,表现出早熟、抗病、丰产性稳定、开花结铃早、吐絮集中、机采采净率高等优点,每667米~2籽棉产量438千克。本文总结了新陆早61号在玛纳斯县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闽糖00-254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ROC10与崖城84-153杂交选育的甘蔗新品种.2002~2012年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00-254平均每667 m2蔗茎产量7.603 t,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增产5.1%;蔗糖产量1.075 t,与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相当.是一个中熟、丰产、抗病、制糖工艺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大豆新品种蒙01-3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方法]蒙01-3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90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10~2011年蒙01-38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8.8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32%,表现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99 d,株高66 cm,单株有效荚数30.9个,单株粒数65.7粒,百粒重20.1 g,子粒蛋白质含量43.86%,脂肪含量21.17%,蛋脂合计65.03%。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蒙01-38是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3.
89-12是利用高产、中质、抗逆性强的湘苎2号(又名圆叶青)作母本,品质特优的早熟地方品种资溪苎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从杂交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早熟苎麻新品种。通过全国主产麻区5省6点苎麻新品种区域试验,89-12纤维产量为2338.5kg/hm2,比对照种芦竹青平均增产19.51%,居试验首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丰产性最好,增产主效应值最高。产量构成因素值亦居第一、二位,与产量表现相吻合。单纤维支数1900~2000支以上,全年工艺成熟期152~160d左右。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旱和耐寒能力。是一个适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Sp71-6180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1995年从墨西哥引进,经过引种疫情检测、繁殖观察、试验筛选和全省甘蔗品种区试及生产示范选择而成的优良甘蔗新品种。Sp71-6180出苗整齐,生势强,脱叶性好,成茎率高,宿根性强,为中小茎种,早熟高糖高产种。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产蔗100.95t/hm2,比对照ROC10增产24.1%,比桂糖11号增产16.6%;甘蔗平均含糖分14.89%,比对照ROC10高0.58%,比桂糖11号高0.59%,其中,11月份甘蔗含糖分13.27%,较二对照高1.36%~1.63%;平均含糖15.6t/hm2,比对照ROC10增产30.1%,比桂糖11号增产25.4%。该品种适宜于旱地栽种,适应性广,经过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为1级高抗。该品种表现优良,达到国家甘蔗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多年品比、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研究和推广,总结了甘蔗新品种黔引99-05的农艺性状、增产性状、品质性状、抗病虫性和适应性等,介绍了该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福薯7-6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我国第一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鉴定的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经过,明确了该品种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逆性、适应性以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新品系A005-1适宜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新品系A005-1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A005-1的产量均有重要影响,二者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铵施量为96 kg/hm2时,春小麦新品系A005-1的产量最高,为1 985.69 kg/hm2。  相似文献   

18.
将平菇AX3和SP46的单孢子体分别进行两两配对 ,从中选出 3个菌丝生长表现良好的杂交品系进行酸碱度、温度、干湿度的适应情况和出菇试验的考察 ,最终选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平菇新菌株宜 95 3。几年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证明 ,新品种增产效益明显 ,一般增产 2 5 %~ 3 0 %左右。  相似文献   

19.
甘蔗新品种闽糖93—730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糖93—730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川57—416为母本、CP57-614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3—730每公顷蔗茎产量94.972t,11~2月份平均蔗糖分15.39%,每公顷含糖量14.594t,比对照种增产1.48%、蔗糖分提高0.36个百分点、增糖4.40%。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高抗油菜浙大619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浙审油2009002)。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直播油菜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产量影响较大,早播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迟播有利于降低油菜植株高度,在浙江杭州地区,直播油菜的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最迟不宜超过10月底,生产上宜掌握"早播适当稀植,迟播适当密植";氮肥用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但考虑到低碳、生态以及该品种的耐肥抗倒性等问题,生产上提倡适当增施,不宜过多,建议每公顷施尿素450 kg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