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的是人亲近自然的本性,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自然少不了山水的景观营造。山体造型、水景布置基本已成为现代园林的必备内容,但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水景形式单一、水景安排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水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基本都是源于对水景特点的不了解,没有按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而造成的,本文主要对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水景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在园林设计中提供帮助,多设计些合理到位的水景项目。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水景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些居住区的水景设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点状空间的水景、线状空间的水景、面状空间的水景在居住区中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区的"楚风小区"、"常青花园"两个居住区的水景设计作出了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研究区域的AutoCAD图相关信息结合实地调查,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CITYgreen5.0软件,依据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景观观赏性和休闲娱乐功能4类指标对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中的文化景廊和水景园进行园林景观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定.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指标文化景廊8.03分<水景园8.67分;生态效益指标文化景廊12.61分<水景园21.45分;景观观赏性指标文化景廊33.33分>水景园32.10分;休闲娱乐指标文化景廊23.60分<水景园23.77分.水景园整体得分85.98分,略高于文化景廊77.56分.  相似文献   

4.
莲藕在湿地水景布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莲藕类型、功能及其在湿地水景布置应用中坚持的原则,以为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水景在现代景观中的“移情”功能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05-13007
通过对水景的解析,阐明了水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提出移情功能在水景创造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水景设计的丰富的"情态"语言的创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和隐喻,并进一步阐述成功的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水、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固态水景"的设计理念,认为水景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设计风格;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针对流动的水及固体的水,强调要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形态上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设计,开发新的景观元素,丰富冬季景观;设置室内水景,让水景"流入"东北的冬季景观,与此同时丰富色彩设计。以"河岸人家"小区水景设计为例,着重利用水的固态特性,凸显冰雪文化与东北风格,为居住区营造自然、生动、亲民的冰雪景观,让冰雪成为冬季景观的主角,进而让水景在四季更迭中为人们奉献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7.
冯开禹  张磊  王家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01-2003,2021
区域环境质量的优劣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总存在某些关键性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对环境质量的演化发展起重要作用。水景资源区环境质量的发展演化,无不与水这一关键性因素有关。该研究以黄果树景区为例,分析了水景资源区环境质量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测绘、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从武汉解放公园生态湿地水景、人工湖水景、喷泉水景和排水方式4个方面,对人工水景的设计形式、水循环与利用形式、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从景观的角度加深对公园水景设计、节水排水以及雨水利用的认识,为"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是园林要素之一。目前,在众多居住区环境中都有人工水景,但由于许多设计是为造景而造景,人工溪流和水景大量使用,没有考虑到区域气候以及后期维护。在使用初期还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所处区域的差异以及人工水体需要的大量维护工作,致使很多水体景观的后期维护出现问题,从而成为养护管理的负担。考虑到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而结合水景规划设计是保证项目品质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其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上也需要从区域特点着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昆山倚林佳园建设为例,探讨其水景设计的环境特点和相应的理念,并通过结合与自然相适应的造景设计手段,实现设计目标。文章最后总结了水景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当代社会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人们将自然界中的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从室外引入到室内,构筑室内小型水景设计,达到"人—空间—环境"三者间的协调与统一。本文主要对室内小型水景设计进行研究,概括了室内小型水景的定义和常见形式,总结了室内小型水景的功能作用,详细分析了室内小型水景中水池、山石、植物、微型园林建筑小品、水泵等主要构景元素,并对室内小型水景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在今后人们进行室内小型水景设计时有清晰的思路,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水景景观的设计是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面临城市缺水的现状,居住区水景景观的设计应遵循节水的原则。基于此,就城市居住区"节水型"水景景观的设计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综合性公园水景规模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对上海综合性公园水景规模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探究上海综合性公园水景规模潜在的特征规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Google earth,公园平面及相关资料,探索水景规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海综合性公园水景规模有3个基本特征:受水源条件影响不大;自然式公园的水景面积比例明显大于规则式公园;公园水景面积与公园用地总面积、公园绿化种植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结合《公园设计规范》求解得出水景面积比例范围:19%~24.9%.文章结论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综合性公园水景定量化设计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观光农业的叶菜栽培,需要注重品种的多样化搭配和栽培模式的艺术化、立体化,赋予栽培过程的科技、文化、艺术内涵.如采用立体柱式栽培可以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布置成"蔬菜森林"的景观,也可布置成"蔬菜迷宫"景观;采用墙体栽培可以布置成"生态院墙"、 "绿色小屋"等景观;采用管道式栽培可以布置成空中"景观长廊"或"立体景墙"景观;采用自然的竹木资材做成立体栽培装置更具艺术性等.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法国凡尔赛宫水景现状的基础上,对运河、泉、池等水景观的空间处理方法进行实例解析,从水景对实际空间的作用以及其对人的空间感知变化等方面探析水景与空间处理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景生态设计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品位,创建生态文明新风尚.本文通过对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营造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曾敏 《农业与技术》2014,(7):148-148
水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水景是园林的点睛之笔。纵观世界园林史和我国古典及近现代园林史,大多都离不开水景,或浑然天成,或开凿引流。欣赏中国园林,就不可不了解园林水景定义及类型。要设计及建造好园林工程,就必须掌握各种水景的理水手法、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方璐  胡希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94-1398
在阐述古镇水文化及古镇水景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靖港古镇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靖港古镇水景营造的主题——“水之兴、水之殇、水之暮”,并从古镇水景的整体布局和细部设计两个层面对靖港古镇水景进行概念设计,以期为靖港古镇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晨  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92-17994
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校园规划格局和现有水系景观规划格局进行了分析,将水景观类型分为面状水景、线性水景和点状水景,然后依次对各区域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江安校区水系景观整体参与度较低、各水景观独立性较强、后期维护及季节性处理不足等问题。建议各段水系统一设置明确的标识系统,取若干节点深化设计,加强辨识度;水系景观进行整体化设计,提出策划概念并加设休憩活动空间;定期进行后期维护,在补种植物时注意体现出四季的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刚  朱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22-18025
围绕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析了水的景观特性以及人的亲水性,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阐述了水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强调水体能够活化、界定空间;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可塑性效果;水景能够调节小气候。结合实例,从水景的空间设计、尺度设计、文化性、生态性,以及滨水空间的设计、水景与其他校园环境要素的结合的角度,对校园中的水景设计展开探讨,并就水面环境维护、水系管理、利用水景的生态效益论述了校园水景的维护和管理要点,进而探讨了生态型校园水景的规划设计思路,以期提升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水景园的定义,水景园的类型,并详细叙述水景园中水生植物的类型及植物配置模式,浅议水景园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