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园间作物的选择刘国标为了充分利用果树株、行间的空地,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合理增加收入,可在幼龄果园或稀植果园适当套种一些作物,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目的。一、间作物的要求:果园间作物的选择应根据果园的土壤、地势、树种等情况因地制宜,一般间作物...  相似文献   

2.
一忌盲目定植。果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园地立地条件直接影响着果园建成后的质量及效益。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应当地特点的新品种,不要盲目定植。   二忌不合理间作。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在幼龄果园内搞些间作是必要的,但切忌在幼龄果园内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以及与果树争水肥的作物如麦类和甜菜等,更不能种植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的作物。   三忌光栽果树,不栽林带。林带与果园的关系是“受益一大片,影响一条线”。特别是在冬春寒冷、风沙大的北方地区,果园防护林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园前或同时要栽好林带。   四忌排…  相似文献   

3.
在幼龄果园或果树覆盖率较低的树行间,合理间作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对土壤能起到覆盖作用,可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杂草为害,增加土壤腐殖质和提高土壤肥力,加快果树生长发育,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增产粮食,增加果园收入,达到“以园养田”、“以短养长”的目的。但种植间作物也有一定缺点,即易与果树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果树生长。怎样才能做到兴利除弊、合理间作呢?根据各地经验,应做到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核桃药材复合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核桃、药材复合经营模式,从2012年起在太行山区中幼龄核桃林采取核桃-桔梗、核桃-射干、核桃-菊花、核桃-荆芥4种复合经营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经营模式不仅没有对核桃的生长发育和结果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且提高了林下空间土地的利用率,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5.
果园合理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热资源,增加果农收益。尤其是幼龄果园,行间空地较大,更应当加以合理利用。但是果园间作不同于大田种植,要以果树为主、间作为辅的原则,进行合理间作。间作物种类应选择矮杆、耗肥量低的经济作物为宜。如何利用间作物来提高果园的前期收益而又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是果园间作生产中应引以为重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市果农选用草莓作为果园的间作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  相似文献   

6.
对牡丹江半山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钾的含量,有利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果农复合生态经营可分为果树生长初期、果初期、结果盛期三个阶段;适于牡丹江半山区果农复合的最佳模式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爬类、豆类和蔬菜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7.
幼龄果园合理间作 ,能够经济利用土地 ,提高未结果前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正确处理间作物与幼树间的相互影响与竞争 ,是关系到幼树能否健壮生长 ,实现早果早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多年果树工作中 ,发现许多幼龄果园间作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为此 ,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供果农参考。1 间作中存在的问题 :1 .1 间作不留果树营养带影响幼树生长发育 ,树体周围占满间作物 ,将果树挤在畦埂上 ,不给果树留有足够的营养面积 ,间作物与幼树争肥争水 ,矛盾突出 ,同时导致幼树萌芽率低 ,成枝力低 ,生长发育受阻 ,形成小老树。1 .2 间作高秆作物影响果树光…  相似文献   

8.
对太行山区幼龄苹果(Malus pumila)园杭白菊(Chrysanthemun morifolium Ramat.)间作系统的栽培技术、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及对苹果树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果园行间栽培杭白菊可有效提高林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太行山区适宜发展的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对比清耕果园,间作杭白菊并不影响苹果树体的生长发育,且果园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果园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芒果间种三华李效益高吴建勇芒果园中间种三华李是提高幼龄芒果园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抗旱能力,保持水土的一种有效栽培模式。据云南省元江县东峨乡果农彭启华介绍:1993年在他种植的1.5亩芒果中间种三华李(仅套种20多株)果园中,芒果收入4...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浙江新理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12年以来,经过数年探索与经营实践,在南湖区流转复耕土地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梨树套种雪菜、毛豆的生态高效立体栽培新模式,果树幼龄期即实现亩增效益2000多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探讨了其主要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光照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光强、光质和光时对果园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文章主要揭示了光量、光质和光时对果园的影响,为果树的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果树的光能利用率,实现果树的高产量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淮阴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大的生产潜力,已成为江苏省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果树是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对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和振兴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淮阴市自然资源特点和果树生产的现状,对果树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果树生产现状评述 据1989年底统计,淮阴市有成片果园34万亩,其中幼龄果园25万亩,庭院、四旁散生果树300余万株,年产果品8×10~4t以上。全地区已初步建成“三大”果品基地,即以黄河故道为主体的水果生产基地,以丘陵岗地为主的干果基地和以城市郊区为主的应时鲜果  相似文献   

13.
南林95、895杨的复合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农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农、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等特点的复合生产系统。从经济上看,这种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作用,提高劳力、财力和肥力的利用率;从生态方面看,林农复合系统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时间上合理套种农作物和经  相似文献   

14.
沙地幼龄榛树的树冠和根系较小,可在行间空隙间种绿肥和其他短生长期经济作物。合理间作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榛园在前期有一定经济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间作物覆盖地面,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水土流失,还有防风固沙作用,改善生态条件;同时,间作能缩小地面温度变幅,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文章就沙地幼龄榛树间作提出间作的原则和方法,为类似地区的果树间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低产幼旺果树秋剪效果好祁祥春,谷晓光近年来,各地相继发展了大批果园。这些幼龄果园有的在冬季修剪时常因修剪过重,以致翌年枝条满树,形成了只长树不结果的低产幼旺果树,严重影响了经济产量。低产幼旺果树如在秋季进行修剪,则能早果丰产,提高效益。前年我们在黄尖...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庭院经济就是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以果树、经济林木为主进行立体经营,包括种植业、养植业及农付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经济。比如种水果、干果、药材、花卉、养猪、牛、羊、鸡、鸭、鱼等,都可以在庭院中经营。庭院经济以房前屋后,宅院为基地,多则五、六亩,少则五、六分。面积虽小,品类很多,立体经营,土地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7.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荒漠化土地立体开发模式、风沙滩地区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滩地混农林业模式、沙区果园立体种植模式、庭院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幼龄果园适宜间作物种类据有关单位研究,幼龄果园的适宜间作的作物有:()早熟油料作物——胡麻,矮油菜果。(2)早熟豆类作物——扁豆,豌豆,豌豆果。黄豆生芽能易抬青叶蝉为害果树,不宜种植。(3)豆科类作物一营子、箭舌豌豆、香豆子果。(4)瓜花作物——西瓜...  相似文献   

19.
秉德 《内蒙古林业》1994,(11):21-21
幼龄果园行间间作秉德幼龄果园,幼树占地面积小,应充分利用行间种植作物增加收益。同时,合理间作可覆盖地面,保持水土,防止杂草滋生和改良士壤。当然,间作物也需要水肥,如种植不当会发生争肥争水矛盾,反而不利于果树生长发育。因此.选择间作物的原则是:1.要选...  相似文献   

20.
金可选 《云南林业》2003,24(3):20-20
目前,一些果农给幼龄果树施肥时直接施入根部,这样不仅伤根而且使幼树生长慢;对成林果树施肥直接施入树盘,也起不到施肥效果。要确保幼龄果树生长快,成龄果树高产、稳产,施肥是个关键。现将果园高效施肥10招简介于下:1.环状沟施在树冠外围挖一条宽30~40cm,深15~45cm的环形沟,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施入。此招适于幼龄果树。2.放射状沟施在距树干1m远的地方,挖6~8条放射状沟,沟宽30~60cm,深15~45cm,长度达树冠外缘、将肥料均匀施入沟中后覆土。此招适于成龄果树。3.条状沟施在果树行间或株间,挖1~2条宽50cm,深40~50cm的长条形沟,然后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