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春,冬季分别引进加州鲈寸片和II龄斑点叉尾Hui套养于成鱼池和鱼种池中培养。1993年5月25日催产鲈20组,产卵3万粒,出苗1.5万尾;催产Hui10组,6月25日收集到卵块2.5kg,约6万粒卵,出苗0.5万尾。  相似文献   

2.
泥鳅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19日25日对泥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配比、注射方法、催产激素剂量、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5批299组,产卵20万粒,出苗14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4.
翘嘴鳜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5月开展了翘嘴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10组,催产率100%,获受精卵65万粒,受精率85%,出苗52万尾,孵化率80%,育成乌仔36万尾,夏花22万尾,成活率42.3%。  相似文献   

5.
1991年8月中下旬,催产鲢、鳙28组,产卵19.5组,获卵1972万粒(其中受精卵1498万粒),出苗1116万尾。产卵率69.6%,受精率76%,孵化率74.5%。到1992年4月20日,获13cm以上大规格鱼种63166尾。技术关键是:调整、控制亲鱼池、孵化环道和鱼苗、鱼种培育池水温。  相似文献   

6.
加州鲈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均体重为0.5k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亲鱼雌雄各221尾(221对),人工催产3d后开始产卵,经40d共产卵988批,889.2万粒,出苗711.4万尾,孵化率80%,经20-30d的培育共获2-5cm的幼鱼370万尾,居活率52%,结果表明:加州鲈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其卵母细胞具有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习性;加州鲈亲鱼的产卵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有关,与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2000~2002年进行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利用养殖的子代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942组,产卵828万粒,受精率83 9%,出苗568万尾,孵化率81 8%,为花鱼骨繁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花(鱼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2年进行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利用养殖的子代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942组,产卵828万粒,受精率83.9%,出苗568万尾,孵化率81.8%,为花(鱼骨)繁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0—2002年进行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利用养殖的子代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942组,产卵828万粒,受精率83.9%,出苗568万尾,孵化率81.8%,为花hua繁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伯文 《水利渔业》2000,20(3):27-27
1997年 5~ 6月进行黄鳝人工繁殖 ,催产亲鱼 50组 (♀ :♂ =1∶ 1 ) ,产卵 2 7万粒 ,人工授精率2 0 %~ 89%,孵化率 60 %~ 90 %,出苗约 1 6万尾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术,对30组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亲鱼成功地进行人工杂交繁殖试验。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36h后亲鱼开始产卵,4d后产卵结束,共产卵9组,产卵率30%,产卵4.95万粒,受精卵约4万粒,受精率约82.2%。经38~50 h孵化,出苗3.4万尾,孵化率85%。获3 cm苗种2.5万尾,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12.
张胜利  林少华 《海洋渔业》2001,23(4):176-177
催产亲鱼采自泉州湾双斑东方鲀产卵场海区,经注射LRH-A催产激素,3个试验组有2组产卵,共产卵61万粒;在水温15-18℃条件下,受精卵经4d孵化,仔鱼全部出膜,共出苗30万尾。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2013,(12):54-54
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消息,2013年11月1日18:40,该研究所在三峡坝区研究基地成功对一组“子一代”中华鲟实施了人工繁殖和催产,获得受精卵15万枚,第一尾鱼苗于11月5日10:00破膜而出。截至11月6日8时,共有1-2万尾中华鲟顺利出苗,预计出苗总数可达8万~10万尾。  相似文献   

14.
选取60尾雌性大麻哈亲鱼,分成S-GnRH-A组、HCG组和17α-20βp组,在2~4℃水温下分别进行不同催产药物的人工催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三组的催产率分别为10%、15%、65%,共有18尾亲鱼产卵,卵径0.54~0.66cm,平均怀卵量为3530粒,获得成熟卵63500余粒,受精卵51680粒,发眼卵38815粒。在6~9℃水温条件下,经59天孵化出苗,孵化鱼苗36370尾。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6,(5):20-21
我县从1974年起,突破了青鱼催产孵化关,1975年又获得了新的发展,为我县大批生产青鱼摸索了一些经验。1974年6月17日开始,共催产18组青鱼,实产17组,催产率达95%,获卵960万粒,第一次获得青鱼苗185万尾,其中杂交鱼苗62万尾。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5用10日和5月16日在锡山市洪伟名水产买业啻限公司堰析分公司进行了二批鳜鱼的催产、孵化,其结果如下:第一批取雌鱼3尾,均为500g左右,注射绒毛膜激素(HCG),剂量力2000国际单位/kg,雄鱼1尾,剂量减半,打针后向地内在入温水,使温水保持25℃,30小时后发情产卵,获得卵1.5方粒,进行人工授精后入抛水式孵化缸进行孵化,出苗仅2000尾左右。第二批取雌鱼3尾,其中1尾为2100g,另二尾均为500g左右,雄鱼2尾,剂量同第一批催产,孵化过程同上,获得卵3万粒,最后共出苗2.3万尾。造成二批人工繁殖出苗数明匾差易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养殖班在东海农场水产养殖公司进行了鳜鱼的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49组,得卵约540万粒,催产率达82.5%,受精率55%,经过连续观察胚胎发育,当水温21~27℃,受精卵经过41h左右破膜出苗,孵化率达到40%,得苗40万尾。  相似文献   

18.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因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渔业生产首当其冲。鱼种是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为确保下半年度有足够的鱼种,我场接受了省水产局下达的秋繁生产任务。于8月19日进行秋繁,催产鳙鱼二批,获卵1150万粒,草鱼一批,获卵100万粒。生产鳙鱼苗625万尾,草鱼苗81万尾。现总结如下。一、催产8月19日—21日连续催产三批,其中鳙鱼二批;催产率为95.45%,草鱼一批,催产率33.33%。1.鳙鱼:共催产11组,性别比,第一批7:10(雌:雄),第二批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